APP下载

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2017-10-26沈惠芬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神经内科肢体

沈惠芬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1

对脑卒中患者开展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期神经功能,并且还能够降低患者肢体残疾出现的概率,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从而帮助患者降低其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所以有必要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将其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44例,女性患者有36例,患者的年龄为40-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5岁,患者的病程为2h-4年。患者主要包括的疾病为:脑梗死、脑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4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受损,容易对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冲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情况和治疗护理方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②加强并发症观察护理: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其呼吸畅通,及时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观察患者导尿管的畅通性,并且观察尿液颜色。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帮助患者抬高下肢,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患者下肢运动量,避免出现下肢血栓。

③肢体运动功能护理:想要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最为关键的便是采取策略帮助其进行康复锻炼,将药物治疗和理疗、针灸治疗结合在一起,效果比较出色。进行肢体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锻炼的时候,应该根据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进行锻炼。进行患者侧肢体的按摩,积极的采取措施做好日常训练,在发病4天后可以开始进行训练。若是患者患有高血压,那么在出院前应该叮嘱患者的饮食,并要求患者定期的進行血压的监测,并长期的进行降压药物的服用[1]。

④语言功能锻炼: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语言功能出现障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应治疗。对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强其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教会患者练习张嘴、舌头运动,鼓励患者多说话,改善其语言沟通能力,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2]。

⑤加强血糖安全护理:神经内科入院患者应加强高血糖、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的评估。由于脑血管病患者交感神经反应减弱甚至消失,对低血糖反应迟钝,易造成误诊。因此,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注意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危险事件。如果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症状或体征,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另外,还应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足部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生活和心理护理。

⑥电刺激护理:电刺激护理主要包括肌肉电刺激、痛觉刺激、针灸等。通过电刺激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避免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同时使用电刺激的手段可以立即改善患者饮食功能,保证日常饮食情况得到好转,使其有更好的身体状况面对整个护理流程。

⑦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出现跌倒、坠床等事故。结合气候变化情况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衣服,避免感冒、受凉。告知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或者药物,并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止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每天保持充足睡眠,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则应及时就医治疗[3]。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率处于91%至100%之间,0度为病残程度。②显效:评分降低率处于46%至90%之间,1度至3度为病残程度。③有效:评分降低率处于18%至45%之间。④无效:评分降低率小于18%,或评分出现升高趋势。同时,通过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4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有恶化的患者为1例,无效的患者为10例,康复护理组中没有出现恶化的患者,无效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的比康复护理组要低,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疾病是神经科多发疾病之一。目前,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增大,脑卒中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伤残以及死亡,需要全社会加强关注。对于医院来说,护理措施对于脑卒中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不仅需要药物进行治疗,还需要适当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帮助患者缓解运动功能性障碍。

心理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关键,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稳定患者的情绪,积极治疗。患者通过定期进行良姿训练,不仅能够将患者的肢体位置正确摆放,还可以通过正常姿势的反射情况,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患者发病之后,进行严密的监护,再通过药物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之,在脑卒中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同时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使患者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李琳,王旋,酒晓盈.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1)

郭静,李冉冉.康复阶梯图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11)

孙天新.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神经内科肢体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