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2017-10-26茅亚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呼吸机通气呼吸衰竭

茅亚香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1

COPD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合并呼吸衰竭,將会对患者生活质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为此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16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16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3.2±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及其并发症的相关诊疗标准[1-2],其对本院相关治疗活动知情同意,患者住院时间16~38d。排除标准:年龄>80岁;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护理方式 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患者取半卧位,将其头部垫高,角度>30°。同时将输氧管接上,氧流量控制在6~8L/min左右。充分固定鼻面罩,调节拉力带,给予患者平台型呼气阀。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2 护理

2.1 病情监护。(1)观察呼吸频率、心廓活动度及其与呼吸机同步情况。每4~6h1次进行肺部听诊,仔细判断两侧呼吸音、哮鸣音、啰音有无改变。如患者胸廓越来越饱满或同样的潮气量时胸廓的活动度逐渐减小,呼吸音逐渐减弱,提示有严重过度通气。(2)观察血压、心率变化。机械通气初期,患者自主呼吸收到抑制,静脉回心血量显著下降,肺循环阻力升高,常发生低血压,心率增快。应严密监控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对各种恶性心率失常应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应注意观察心脏功能。(3)观察神志、体征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是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临床征象[3]。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则提示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若患者病情好转后,突然出现兴奋、面色潮红,则提示过度通气引起的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

2.2 呼吸机应用护理 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后,可出现脑缺血、缺氧症状,为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症状,护理人员要在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时,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呼吸机应用护理。严格控制呼吸机湿化器中水温,通常水温维持在32~35℃比较适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给医师做相关处理。密切观察患者面部、口唇变化,发现呼吸机参数出现异常状况,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相关记录。

2.3 基础护理。(1)口腔护理2~3次/d。根据患者口腔pH高低依次选用生理盐水、2%~3%NaHCO3、1%~3%过氧化氢清洗液。(2)导管要固定牢固,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防止脱出和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3)指导和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和按摩受压部位,鼓励进行有效咳嗽,每天擦拭身体,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发生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本组发生面部受压红肿2例。

2.4 心理护理。患者对上机多有顾虑、恐惧心理,医护人员热情、耐心的解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通过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适应呼吸机的输气和放气,尽可能减少主观人机对抗。而长期应用机器通气的患者,多会产生依赖性,担心撤机会加重病情,不愿撤机,此时医护人员应鼓励和指导其进行自主呼吸锻炼,增强自主呼吸的自信心,争取早日撤机。本组精神恐惧2例,经心理疏导后缓解。

2.5 营养护理。患者长期机械[4]通气,能量消耗巨大,机体免疫力下降,即易并发感染,加重呼吸肌疲劳,造成撤机困难,诱发和加重呼吸衰竭,导致病情恶化,并发症增加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5]。给予以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低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耐受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成功率。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形状、颜色和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本组发生胃肠胀气3例。

3 总结

16例患者均为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感染,其中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需长时间

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15例患者均逐渐脱离呼吸机,应用无创呼吸机前,16例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31.15±1.98)、(105.36±9.57)次/min。应用无创呼吸机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分别为(18.03±1.19)(63.19±9.31)次/min,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小结

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后,可导致患者产生脑缺血、缺氧症状,同时在体内潴留大量CO2,进而对患者全身脏器、代谢功能及中枢神经造成严重威胁,进一步加重患者呼吸抑制情况。为此,及时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干预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患者死亡率。在应用无创呼吸机的同时,应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而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为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开展呼吸机应用护理、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营养护理,能减少并发症,且能够进一步控制患者感染情况,对降低疾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廖亮荣,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4,2(8):59

叶焕荣,陈美华,吴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诊治探讨。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785-787

步亚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09

高玲,董雪。心理干预对ICU患者撤离呼吸机影响的临床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63-264

陆巍。87例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9,19(10):67-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呼吸机通气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