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与特殊浑然天成
2017-10-26王滔
王滔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例7如下图所示。该例题设计的基础是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数,并掌握了10个10个圈起来帮助数数的方法及100以内数的组成,旨在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感知多样化的思想,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例题给出了58个珠子的图,涉及数的组成和圈一圈两种方法。笔者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例题与练习题,认为例题给出的“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中的10是一个特殊的数,学生很容易想到“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想数的组成也是众多方法中最简单的,但想数的组成是针对10这个特殊数才有的特殊方法。圈一圈才是一般的方法,也是在实际情况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同时,看到58个珠子的图片,学生会想到用圈一圈的方法,但是给出图片不仅约束了学生关于多种解题方法的思考,对于那些已经想到了用数的组成来解决的同学还让他们去圈一圈,显然拉低了孩子的思维层次,也就无法突破感知多样化思想这一教学重难点。
因此,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将例题中的数据改小,且不给出珠子的图片。数据改小方便学生画图,没有图片就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找到信息明确问题后教师的提问由“你想怎么解决”改成“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提出问题学生就会思考多种方法,从而很好地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明确此题用数的组成来解决是最简单的。
实践证明,学生能想到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发现3种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充分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的优化,明确最简单的方法是数的组成。接下来,教师给出例题基础上改动数据的练习:24颗珠子,7颗穿一串,能穿几串?提出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回答:“画图、数数。”教师反问:“怎么不选择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呢?”一个学生回答:“这里不是10个穿一串了,数的组成不好用。”学生說得多好啊,不再是特殊数据了,特殊的方法也就不管用了。最后学生达成共识,当一个题有多种解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简单的方法。总结后教师再给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拓展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在众多方法中凸显最基本的方法,实现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笔者从特殊到一般处理的这个问题,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同时,笔者也在思考,从一般到特殊是否也能做到既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渗透优化的思想?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