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10-26

中华儿女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文明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铺开、点上突破、上下互动、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场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在这一《决定》中,全面、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中国,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近1/5的人口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正在这里访问的习近平主席,面对上千名师生,用直白的话语,剖析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贯穿在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它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讲述了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

远见卓识源于亲身实践,高瞻远瞩基于深入调研。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于习近平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反复强调,资源开发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而在浙江,习近平大力推动生态省建设,并直接推动当地“自然休养”“生态补偿”等改革探索。

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不仅把生态文明观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位置,而且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率领全党,强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补上制度短板。

“四梁八柱”,骨架在此

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还不到一个月,下设的6个专项小组就迅速组建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放到了一个小组。

然而,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其框架,如何制定得更科学、更有效、更着眼长远呢?

中南海怀仁堂,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的地方。

在总计37次会议审议的改革方案中,有近40项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直接相关。这一项项改革举措,不仅直面当前的突出问题,以期立行立改,而且着眼长远发展,旨在标本兼治。

然而改革推进到深处,所遇到的难题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更是如此,不仅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而且大家在改革的认识上也不统一。

2015年新年刚过,北京一个僻静的院落,迎来了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的负责同志。被誉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关键文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开始在这里酝酿。

由于这项重大改革要整合10多个方面的工作,触及多个部门的“奶酪”,争议、阵痛、醒悟、选择,在这间会议室里频繁发生着。

2015年9月22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社会公布。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里,引人瞩目地提出了要树立的6个重大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

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

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不能越雷池一步”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数据库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用五彩的色块标注出不同的主体功能。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高崟说:“红色是禁止开发区,像这个绿色的大片是二类限制开发区,亮绿色的是一类限制开发区。然后像这边这种橙色的是重点开发区。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做什么用途,能开发什么项目,都是一目了然。”

在这个版图上,过去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继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后,海南省率先试水,成为全国首个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地区。今年,“多规合一”省域改革试点再次扩围至9个省份,推动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这个版图上,过去多个部门划分生态红线存在的破碎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让保护生态,只有一条红线。

这条生态红线是保证国家长盛久兴的生命线。面对这条生态红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7个字的要求——“不能越雷池一步”。

按日計罚与督察组进驻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修改的法律就有十几部之多,其中新制定和修改幅度较大的法律有6部。可以说,当今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2016年6月30日,本是个普通的日子。然而这天却让河南洛阳香江万基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江喜忧参半。endprint

喜的是,企业两台完成脱硝改造的锅炉终于实现达标排放。忧的是,根据新《环保法》按日计罚、上不封顶的法律条文,王江累计收到的罚款总额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9663万元。

这个数额相当于企业3年利润。

最终,近亿元的环保罚款在上级企业的帮助下如期缴纳。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企业建成了新标准的环保设施。

记者前去采访的这一天,河南洛阳笼罩在雾霾中。不少企业因环保问题被限产停产,而王江的企业却因为超低排放,可以开足马力生产。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河北省石家庄,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在随后的时间里,督察组相继进驻23个省区市,问责人数超过万人。

接受群众举报,约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污染企业调查取证。督察组雷厉风行,敢于硬碰硬。

向错误的发展观、政绩观说“不”!

在环保督察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尴尬。有的地方环保考核不达标,但是经济社会考核优秀。还有的地方,政府主动帮排污企业交排污费。

督察可以治标,那么,如何治本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要以GDP增長论英雄了。

2016年12月22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正式公布,生态责任成为政绩考核的必考题。发改委、统计局、环保部、中组部等部门又相继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这无疑是一次重大调整,彰显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坚决地向错误的发展观、政绩观说“不”!

然而,对于一些官员来说,政绩观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彻底改变的。在一些地方,干部嘴上不再“唯GDP论英雄”了,想法里、做法里、骨子里,还是在“唯GDP论英雄”。

2015年7月1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两份改革文件。

领导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第一次进入到了生态领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资所所长高世楫说:“这标志着我们对领导干部从‘审钱的经济责任审计,延伸到‘审天‘审地‘审空气的生态审计。通过严格的问责,倒逼我们保护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每一个在任的干部,每一个离任的干部,都要面对时代的拷问、制度的拷问——

你造了什么福?

你给身边的群众带来了什么?

你给后代留下了什么?

你的作为,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中国正在推进的这场深层次、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变革,不仅将改变中国,也将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召开前夜,习近平主席亲手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国批准文书,递交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手中。

尽管中国面临着来自国内经济转型等多重挑战,但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中国承诺,令世界惊叹。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如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全国范围实施,启动实施了一批第三方治理项目;用能权、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稳步推进;出台了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绿色金融制度安排已经出台,将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各种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日渐明显。

就在今年,充满改革创新意味的“河长制”,在全国范围全面启动实施。河长们可以越过传统的行政边界,按照生态规律来保护流域生态。

就在今年,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全国范围停止。这标志着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将终结。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就在今年,生态补偿迈出实质步伐,明确跨界流域补偿基准。到2020年,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将实现全覆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里,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因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山东枣庄市民张海红说:“原来这片山吧,都是和尚山,连一点树也没有,草也没有。我就是从这儿下边长大的。我跟你说吧,这些年,这一片全部都跟美女一样,特别绿油油的,咱自己走在里边特别舒服,心情也舒畅。”

环保志愿者陈九谕说:“过去这个地方都是一片荒滩,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好多下水都从这个地方放下来。那个时候哪来什么鸟啊,连植被都很少。现在变成了湿地公园,由于我们自然条件的改变,土壤、水改变以后,引来了很多野生动物。赤麻鸭、天鹅、斑头雁这些动物,都在这个地方来找食。”

……

百姓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感受,也体现在了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字里。

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铺开、点上突破、上下互动、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面临极大挑战,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资源消耗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已得到了初步扭转。

长缨在手,江山向美。

这是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的家园。这一草一木,这一山一水,都和我们的今天息息相关,都与我们的明天紧紧相连。

责任编辑 王碧清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文明习近平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