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大人一起“悦”读

2017-10-26王菊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低段阅读

王菊芳

【摘 要】部编教材新增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要充分利用这一栏目进行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就要解决“和谁读”“怎么读”“读什么”三大问题:从对象上说,只要有能力引领学生解决阅读障碍的,都可以作为共读的“大人”;从方法上说,要根据栏目内容,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手段,做好阅读指导和交流;从内容上说,除了教材外还可以根据单元特点和培养目标,补充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 阅读 低段

作为一线教师,特别认同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说过的一句话:“读书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表明,读书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关键期。为了让学生从低年级就爱上阅读,部编教材新增了一个栏目——《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设立,真正将课外阅读纳入了教材体系。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需要巧妙利用教材的这一栏目,切实开启“大手拉小手”的共同阅读模式,实现阅读从课堂向课外、家庭延伸,让阅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一、和这样的大人一起读

“大人”的含义十分广泛,只要有能力引领孩子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障碍,陪同孩子一起读的都是“大人”:可以是学生的家长,可以是邻家哥哥、姐姐,可以是比自己读得好的学习伙伴,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阅读材料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和这样的“大人”一起读。

(一)一对一,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悦读”

学生在家首选的共读对象自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今,一年级学生的父母许多是80后,无论是普通话的水平,还是已有的知识储备,都满足亲子阅读的要求。学生一入学,教师可第一时间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让每个家长承担起“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角色,明白“亲子阅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家长在家为学生树立好读书的榜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切切实实地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能使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愉悦,读得有趣。

(二)变着法,和爷爷奶奶一起“方言悦读”

一年级的阅读材料中,有很多是童谣、儿歌。这些童谣儿歌简短有趣,朗朗上口,很多还带着地方特色。改变读的花样,学生就特别容易爱上阅读。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和爷爷奶奶这样的大人一起读,先用普通话读正确、读通顺,再用方言读有趣,让他们在方言阅读中进一步体会这些童谣儿歌的韵味。

(三)定对象,和哥哥姐姐一起“互动悦读”

不可否认,在农村尤其是山区,“留守儿童”是个不争的事实,不少学生缺失可以时常陪伴在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大人。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以及一些寄宿在校的学生,最关键的是帮他们找到一位可以进行共同阅读的“大人”。学校里同村又邻近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就成了“留守儿童”一对一共同阅读的“大人”,一同寄宿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也成了寄宿孩子一对一共同阅读的“大人”。学生和这样的“大人”一起读,觉得特别好玩,而这些“大人”作为共同阅读者,又觉得很是光荣。

二、和大人一起这样读

有了共读的大人,怎样让这个“共读”有效且快乐,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一)第一次和教师一起读,读有所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小兔子乖乖》),就让教师来担任共读的“大人”,以此开启“悦读”的第一课,让学生读得没有负担,读得开心快乐。

教师用故事带领学生走进儿歌。当故事讲到大灰狼叫门的时候,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一起说唱儿歌的第一小节。当故事讲到小白兔应答的时候,学生一个个接着唱儿歌的第二小节……学生获得了和教师一起讲故事的成就感。当他们唱得过瘾的时候,《小兔子乖乖》就顺其自然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用手指指点引读第一句,学生就会跟着往下读,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儿歌。最后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来演一演整个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就读儿歌中不同的小节,学生演得不亦乐乎。

整个读儿歌的过程,学生都在玩中进行,读得轻松,读得开心,品尝到了读书的快乐。

(二)不同“读书单”作引读,读有所依

和孩子一起读的大人,毕竟不是教师,他们有能力帮助孩子扫清阅读障碍,但不清楚在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引领孩子读得有效,读得有趣,让孩子渐渐喜欢读。故而,在亲子阅读时,可以借助“读书单”,适当地引领“大人”充当好共读的角色。

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读书单”。把事先设计好的“读书单”发给学生,让家长和学生根据“读书单”开启快乐的亲子阅读。

1.不同方式读

儿歌这一类的阅读内容,因为其有趣、好玩,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所以可以让学生变着花样读。在“读书单”里,我们为大人和孩子的共读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读法。如《春节童谣》,可以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打着节拍读,敲着碗筷读,一句一句轮读,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创不同的读法。

2.试着仿编读

如果是类似段落结构反复出现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读读编编,再把编的内容作为二次阅读的材料。例如一年级上册中《拔萝卜》这一共读内容,我们可以在“读书单”里引导大人和学生一起接着把故事往下编,并让家长将学生编的故事记录在“读书单”里。在展示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将其一一呈现,这些新编的故事段落便成了学生继续阅读的新材料。

3.合作表演读

对于情节生动有趣、对话丰富的童话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爱表演的天性,让他们在家里和大人读一读、演一演。像《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这两篇共读材料,我们可以在“读书单”里设计一项内容:大人和孩子一起演一演,并填好演员表。建议把最满意的一次表演用手机拍下来,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家校帮”,让学生秀一秀自己的演技,也便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4.聊着话题读

有些阅读材料,语言很生动,内容吸引人,且邊读边能让人产生一个个问题。比如《小松鼠找花生》中的花生究竟去哪儿了?《胖乎乎的小手》中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小手?《三只白鹤》中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自然想问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在“读书单”里设计一项内容:和孩子一起聊一聊。聊的话题可以由“读书单”提供,也可以是引领共读的大人自己提出,还可以让学生来安排。endprint

(三)“读书微课”及时跟进,读有所得

学生读书兴趣的提升,取决于对其读书方法的指导以及读书成果的肯定。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及时地指导,及时地表扬,无疑是他们继续阅读的最大动力。根据需要可开设一些“读书微课”,时间安排上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十几分钟。

通过“指导微课”,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习惯,对难读易错字的读音及时指正、提前干预,对难读长句的换气及时作出指导等。微课的指向必须明确,一节课关注一个方面,落实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强化。

“和大人一起读”后,读书交流也必不可少。安排一定时间开设“交流微课”,在这些“交流微课”里,学生或展示亲子阅读的成果,或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收获新的读书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成长。

三、和大人一起读这些

当然,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共安排了16次“和大人一起读”,只是打开了“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模式,也仅仅是唤醒了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的一种意识。有了这个开始,我们就要将“和大人一起读”进行到底。根据每一单元的课文特点以及每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特点,有计划地补充一些学生喜欢的阅读内容。

(一)读和单元同步的短文

部编教材以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内容,一条线是“单元主题”,另一条线是“语文素养”中的各种基本要素。基于这一特点,每一单元或根据单元主题,或根据语文素养,或根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阅读文本特点,补充两三篇共读文章。比如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以后,可以安排学生将幼儿园里熟悉的儿歌作为共读的补充材料,像《属相歌》《花开歌》等;又如在“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后,可安排几篇关于传统节日的童谣作为该单元共读补充内容。

(二)读有不同主题的绘本

绘本,图文紧密结合,不管是语言还是图像,都为儿童习得语言、发展想象、创意表达等提供了优秀的资源。因此,绘本成为低段所需的补充共读资源。当然,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让绘本与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相配套。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绘本《我不说谎》;再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人”为主题,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绘本《我爸爸》等。

在阅读兴趣培养的起始阶段,每个学生都需要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对一的帮扶中消除阅读障碍,在轻松有趣的阅读环境中获得阅读快乐,在不断肯定中增加阅读兴趣,在一定量的阅读活动中得到阅读成长。充分利用《和大人一起讀》这一栏目,持之以恒地开展“悦读”,就能使每个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喜欢上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小学 31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段阅读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低段数学作业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