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风格的语文差异化教学
2017-10-26房霞
房霞
认知风格是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想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必须了解认知风格的差异。基于认知风格开展语文差异化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认知风格的内涵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认知风格与智力的相关性不明显,大多是个体自幼在知觉、记忆、问题解决过程中养成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逐步形成的,一经形成,很少会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儿童认知风格”指儿童在知觉、记忆、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差异,即儿童组织和表达信息时表现出的偏好和习惯化的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儿童,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认知风格研究的意义
学生的认知风格会影响课堂学习,导致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差异。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导致无效学习。反之,如果教学能与这种学习的差异相适应,将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应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讲授既定的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认知风格的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三、认知风格下的差异化教学
以认知风格为标准,学生常见的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综合型,需要教师有所区分。以教学《少年王冕》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体会少年王冕人物性格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从文中寻找能体现王冕“勤奋好学”和“孝顺母亲”的句子,这项活动需要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从文字里面提取信息,是偏向于视觉型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特别关注听觉型和动觉型的孩子。
1.发挥视觉型学生的优势
视觉形象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它的历史比语言符号还要久远,在人类语言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视觉器官作为早期人类的重要认知工具已经高度发达了。在中小学教学中,通过电影、电视、幻灯片等进行的学习,对许多有视觉学习趋向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视觉化的学习环境,可以展示艺术作品、名言警句或照片。
在语文教学中,视觉型辅助教学的使用也很广泛,比如鼓励学生用色彩、涂鸦、符号以及不同的形状来装饰自己的书面作业;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指导视觉型学生联系书中的插图,增进对内容的理解;在指导背诵时,可以建议这部分学生把关键词或事件转换成他们自己个人的“头脑电影”,以提高以后的回忆水平。
另一个有效的视觉化记录方法是思维导图。这种空间的、非线性的记录方法使大脑的各种能力以综合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工作。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时,可以让视觉型的孩子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了解胡夫金字塔的结构精巧,以及为何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
2.指导课堂游戏
对于学生而言,仅凭视觉和听觉来理解和记忆信息是不够的。个体对信息的理解和保存有赖于触觉或运动通道,并且需要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他们才能完成对信息的理解与保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肢体语言学习环境,满足动觉型儿童的学习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戏剧表演的形式,通过表演来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把学习内容引入生活。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三篇课文:《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些课文都很适合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因此,在教学结束之后,笔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编排课本剧。学生在了解剧本格式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分工,编剧、导演、角色分配以及排练等,每种认知风格类型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尤其是动觉型的孩子,在这种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这样的戏剧表演,学生不仅了解了戏剧的形式,而且在排练过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和动作,对理解人物形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多样化作业的布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业的功能也在拓展,单纯的纸笔作业已不能适应要求,作业应当多样化。多样化作业的布置也是建立在认知风格差异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从作业的形式看,可以將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表演作业相结合;从作业内容上分析,它既可以是一件作品、一个创意、一幕小剧,也可以是一次探究实践活动、一次访谈活动;从完成作业的时效来看,可以是课前的预习作业,也可以是课后的复习作业。无论作业形式如何多样,其本质是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根据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每位同学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小行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