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活动与色彩联觉
2009-06-21成露霞金辉
成露霞 金 辉
[摘要] 联觉(synesthesia)是心理动态现象中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色彩是一种直觉形象,通过听觉活动、视觉活动和动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现象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并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使参与者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审美享受、审美满足,并引发他们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以加强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及审美行为。
[关键词] 音乐审美 色彩联觉 听觉 视觉 动觉
“联觉”(Synesthesia)是心理学上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过程或心理机制。在生理学上称为伴生感觉或共感觉,也有人译成“通感”,表示“感觉挪移”的意思。心理学家们的解释是:“在联觉现象中,存在一种惊奇的感觉相互作用:某种感觉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在不同感觉领域中产生经验。”色彩是一种直觉形象。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通过听觉、视觉和动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现象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并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使参与者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审美享受和审美满足。
一、音乐审美听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
“听觉”是外界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音乐听觉不仅是个体对音乐声波物理性质的心理反映,也是个体对音乐语言是否理解的心理反映。
在音乐审美听觉活动中引起色彩联觉现象早有先例。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发现,音高在一个八度内的七个音,其声波频率的比例同相应的光波频率之间七种色彩的比例大致相符。科学家牛顿验证: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当于八度以内的C、D、E、F、G、A、bB七个音。而俄国作曲家萨巴涅夫认为C、D、E、F、B五个音相当于灰、黄、青、红、绿五种颜色。
20世纪最有影响的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1931年就任巴黎圣三一教堂管风琴师,定期在该教堂弹琴达六十年之久。因长期在教堂弹管风琴,阳光照在五彩缤纷的镶嵌玻璃窗下,使他竟然有了听音辨色的特异功能。作曲家还常用特定的色彩来表现人们的情感。英国作曲家勃里斯的《彩色交响曲》中,分别以《紫色》、《红色》、《蓝色》、《绿色》代表四个乐章。
我国音乐教育者近些年在审美活动中格外注意色彩联觉现象,充分利用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的教师从发声练习中寻找色彩,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音乐理论教学中、歌唱教学中等均进行了色彩联觉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通过人的听觉器官,经过大脑的分析而产生的一种由声调变为色彩的形象思维感受,并刺激视觉、味觉等其它感官,有利于参与者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同时降低音乐教学难度。
二、音乐审美视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
“视觉”从生理学讲,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由视觉感官引起色彩联觉的现象十分普遍。从事音乐的人常常发生视听联觉现象。
法国卡斯特尔根据德国人基歇尔提出的:“音乐是光线的模仿,二者是可以互为表达的”理论,于1720年设计了一种“视觉哈普西科德”,将音按光谱的位置排列起来,一个键连接一种颜色,按不同的颜色的键来演奏乐谱,光线就从透明色彩带传出;美国人毕晓普于1881年设计了一种能演奏音乐的色彩风琴,能同时发出声和光;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也曾是色彩音乐的热心倡导者,他在作曲时喜欢在屋内安上各种彩色灯泡,演奏不同的音调就自动启亮不同的彩灯。他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总谱上就写有一行色彩谱,详细标明用何种颜色与音乐配合进行,应用“色彩风琴”演奏时能同时在银幕上呈现出各种与音乐相联系的色彩。为此,交响诗《普罗米修斯》成为色彩音乐的名作;我国词作家李幼容的《七色光之歌》,首先给孩子们视觉上提供了七个基本色象,红、黄、青、蓝、绿、橙、紫,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构成声、色并貌的七个美丽花环,仿佛置身于色彩世界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以展示欣赏内容,并配有各种图片、动画、肖像等视觉资料。这种听觉与视觉紧密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审美观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音乐审美动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
“动觉”从生理上讲是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况的感觉,也就是肌肉、腱和关节的感觉,当关节伸屈或肌肉弛缩时,就会刺激这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脊髓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而产生动觉。动觉在人的认识和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动觉在各种感觉的相互协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动觉和其他感觉的结合,人的知觉能力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第六感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舞蹈动觉中的色彩联觉是由动觉、视觉、听觉同时进行的根据舞蹈的题材和主题、舞蹈音乐、服装、化装、道具、舞美设计、灯光布景等所共同构成审美感知中的艺术形象产生的,这种色彩联觉现象是瞬间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结合变化性的旋律,给人的审美感知是全方位的。
目前,舞蹈的题材和主题呈现出多样化,以适应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有情节的舞蹈体现了生动性、丰富性,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张继刚曾导演了一台具有文化“寻根”意味的舞蹈专场晚会,名为《献给俺爹娘》。舞蹈注重情节,力求改变民族民间舞蹈主题单一的现象。舞蹈《黄土黄》、《俺从黄河来》、《一个扭秧歌的人》、《好大的风》等一系列作品,使欣赏者通过生动的音乐与舞蹈动觉、视觉、听觉的紧密结合,以土黄色色彩为主的联觉现象,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创新推出的聋人舞蹈《动•听》,是激情又极富动感的拉丁舞。在灯光、布景的变换中欣赏者看到了多种色彩的交织色;舞蹈《千手观音》,21位金光灿灿的聋人舞者以一身千手立于莲花台上,变成了观音的光芒。舞台上所呈现的色彩是金黄色的、斑斓绚丽,但感受到的确是情感色彩的交织:悲(灰色)喜(红色)交加,再次的震撼!
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过程,它通过“动律”、“动势”、“动效”,使舞蹈的动态产生内在韵律、节奏感和动作的指向性。丰富的人体动作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的依据。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我们以一种感知觉为主,与其它感知觉相互联系和沟通,产生色彩联觉现象,来提升我们的审美感知力、审美能力及审美行为。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