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MRI对于骨性关节炎半月板移位患者的诊断意义研究
2017-10-26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冉晓波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冉晓波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人体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时主要体现为关节软骨的进行性退化和软骨下骨的反应性增生等等[1]。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年龄、肥胖、劳损等多种影响因素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病,是目前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半月板是人体膝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稳定膝关节的作用。在具体发挥作用的时候能够调整膝关节压力、吸收震荡冲击力、分散人体压力负荷等[2]。在人体直立的时候,半月板能够传导人体30%~55%的压力,生理条件下半月板能够有效缓解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接触力并能够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半月板的形态和位置是其能够发挥生理学功能的重要保障,而由于半月板的生理学结构导致其遭受损伤产生移位也是最容易的[3]。半月板移位是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因此能够有效地诊断出半月板移位,是能够筛选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重要前提。影像学是临床上诊断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手段其优势在于诊断的无创性,核磁共振是影像学诊断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的常用检测手段。有报告显示运用MRI技术能够对骨性关节炎做到早期诊断并进行早期治疗的作用,但是有关增强MRI技术在半月板移位诊断上的效果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实验将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移位的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膝关节增强MRI影像资料进行对比,探讨增强MRI用于筛查骨性关节炎半月板移位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运动医学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移位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左膝损伤34例,右膝损伤66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9.86±11.23)岁,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由美国风湿学院所制定的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为参照,在病史、影像学、术中所见均符合则确诊。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接收的健康人群体检资料10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70.32±10.84)岁。所有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均被医生与护理人员告知实验的相关事宜与注意事项,并在获得同意之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方法 将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移位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
1.2.1 实验组入组标准 患者膝关节发育完全,具有清晰的软骨成像资料并能通过资料对损伤程度进行判断,影像资料半月板信号清晰并支持测量。
1.2.2 实验组排除标准 患者膝关节还在发育阶段且未成型或患者骨垢线未闭合,患者软骨成像信号不清晰并且不能支持影像人员对损伤程度进行判断,患者有创伤史,患者既往有骨梗死、骨肿瘤、骨结核等疾病。
1.3 检查方法 本实验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s 1.5T MRI 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部位为膝关节,使用线圈为膝关节线圈,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MR平扫和全膝MR增强扫描,并在之后对病变区域采取单层动态增强扫描。在平扫时实验对象采取仰卧位,膝关节保持伸直并维持足尖外旋15º。采用的扫描序列为T1WI、FSAT、T2WI、STIR。在进行增强扫描时,首先对实验对象双膝运用高压注射器以3ml/s的速度注射对比剂,在注射结束后进行扫描,扫描的时间为6min,频率为30幅。其余参数参考文献所记载的内容[4]。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个技师进行,需测量三次,最终结果以平均数作为数据指标。
附表1 两组实验对象基本资料的情况
附表2 两组实验对象半月板移位诊断情况
附表3 两组实验对象骨性关节压诊断情况
1.4 观察标准 对MRI影像图片上的关节软骨、滑膜等部位的形态进行观察,注意观察关节腔内部的积液量、关节边缘的骨质特征和半月板受损状态。当患者的图像显示出半月板外侧缘超出胫骨平面边缘长度3mm以上时,则认定患者存在半月板位移。所出影像学观察结果均要求由3名工作年龄在10年以上的影像科医师共同认可后颁发。
1.5 数据的分析 对所有数据运用计算机输入Microsoft Access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在随后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结果通过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出来,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结果显示为P<0.05的时候则认为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对象基本资料的情况。经χ2检验表明实验组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对象具有可比性。见附表1。
2.2 两组实验对象半月板移位诊断情况增强MRI对于半月板移位的诊断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97%,经χ2检验表明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2。
2.3 两组实验对象骨性关节炎诊断情况增强MRI对于骨性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为86%,特异性为93%,经χ2检验表明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3。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增强MRI诊断技术,在影像学对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一项可以推广的辅助诊断手段。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组织受损并产生周边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膝关节运动系统疾病[5]。在患者病变早期就可以发现软骨组织出现纤维绒样的改变,在之后的病情进展中软骨组织的丢失情况会进一步加剧,并产生软骨周边骨质的硬化形成囊性改变并变成骨赘组织。其本质还是一类关节软骨病变,如果能够在病变初期进行预防并采取一定的治疗手段那么对患者的预后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
半月板在膝关节中是一个发挥着承重、传递负荷、维持稳定性等重要特点的器官[7],其本身由于拥有大量的纤维组织结构,因此在受力的时候能够较好地完成其功能并维持其形态的稳定。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MRI诊断半月板移位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增强MRI诊断半月板移位和骨性关节炎的作用还没有开展足够数量的研究。
在对患者使用增强MRI的过程当中,T2WI能够对软骨信号进行较为完整的捕捉,而T1WI则能够对游离体和骨硬化的结构更加敏感。这使得MRI成为骨性关节炎的主要辅助诊断措施,其诊断能够对关节间隙和骨质变化有更加详细地了解。而使用增强MRI进行诊断则增加了对比度,使关节腔内部的情况更加清晰并且能对滑膜的状态有所了解。
在本实验中增强MRI对于半月板移位的诊断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97%;对于骨性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为86%,特异性为93%。这与MRI的有关数据相比较而言,其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更加适合临床上的诊断工作,并能起到一定的筛查意义。实验中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个体多是由于解剖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导致韧带的解剖图像有一定的偏差并由于滑膜表面增生影响了半月板的回影,或者是部分组织存在着一定的容积效应。但本实验的研究还未对没有骨性关节炎而单纯半月板移位的患者进行测量,因此在下一步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量,并增加患者的疾病类型。
综上所述,运用增强MRI对半月板移位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筛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意义,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辅助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