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2017-10-26周艳萍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宫缩产道妇幼保健

张 垚,周艳萍

(1. 云南省澄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2500;2. 云南省江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2600)

对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张 垚1,周艳萍2

(1. 云南省澄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2500;2. 云南省江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2600)

目的 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讨论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县助产机构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60例进行出血原因及处理方式评审,并选择同期60例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除了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外,剖宫产分娩较自然分娩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多次流产史、多次分娩史亦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结论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需要对孕产妇提供科学和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及时的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及预见性的处理和治疗,前移防范产后出血的关口,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妇幼保健网管理人员和助产机构医护人员需要格外的加以重视。

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指的是在胎儿娩出生以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其引发的原因较多,主要与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等相关[1]。严重产后出血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DIC等,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对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评审,从影响产后出血的病理因素、临床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医疗保健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剖析和对防治的措施进行研究,为产妇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县助产机构的6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病历资料,年龄21~36岁,分娩孕周35~40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35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6例,其中自然分娩24例,产钳助娩1例,胎吸助娩1例;剖宫产34例,其中择期剖宫产11例,急诊剖宫产23例。随机选择同期在我县助产机构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35岁,分娩孕周34~40周。30例初产妇,30例经产妇,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29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等情况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

1.3 判定标准

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到400 mL以上,或者24小时以内出血量达到500 mL以上的产妇为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产妇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次数、软产道损伤和宫缩乏力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后出血主要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剖宫产分娩较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n=60)

3 讨 论

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情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本次评审中整体的影响能达到68.33%。当孕产期出现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程延长等情况,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从而诱发产后发生出血症状[2]。同时,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因第二产程进程中宫缩过强,胎儿娩出过快造成宫颈、阴道撕裂伤,或助产技术不规范也会造成软产道损伤,从而导致创口出血现象[3]。

针对在我县助产机构分娩的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进行出血原因评审,并选择同期60例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组产妇在流产次数、分娩次数、软产道损伤和宫缩乏力等方面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发生产后出血主要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因素有关,人工或自然流产史≥2次者易发生产后出血,经产妇较初产妇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剖宫产的产妇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较更加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现象。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也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产妇合并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并发子痫前期或子痫,妊娠期糖尿病者,较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产妇在分娩中出现产后出血症状[4]。这充分的说明了要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而保障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在具体的产后出血防治措施当中,首先应当从规范的孕期保健开始,如定期产前检查,开展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糖耐量和血脂等筛查。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人员培训,提高孕产期保健技能。加强孕产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等。加强助产机构能力建设,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入院待产后,需要对产妇的病史和妊娠分娩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从而进一步的确定和评估[5]。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要密切的观察,避免产程延长,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正确的测量和估计,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必要时提前建立静脉通道,保障血容量的补充。

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建立剖宫产手术审批制度,把握剖宫产时机,因为剖宫产所造成的产后出血情况更加严重[6]。我国现阶段剖宫产的人数逐渐上升,这也是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县助产机构剖宫产率控制在26.57%,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子宫按摩。在新生儿断脐后协助母儿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以促进子宫收缩,从而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在产妇分娩后严格执行产房留观2小时的规定,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通过对产后出血病例的评审,剖析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在保健诊疗过程中的失误,旨在使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在发展到危及生命之前能够被尽早识别,并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处理,控制严重产后出血在甚至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发生,进而控制孕产妇死亡率。

[1] 谭晓严.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68例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9):144-150.

[2] 吕剑萍.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02):154-165.

[3] 周新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进展[J].医疗装备,2017,(12):412-416.

[4] 李小梅.130例产后出血临床治疗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9):210-213.

[5] 甘伟华,古丽端.宫腔球囊填塞与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7,(06):741-785.

[6] 崔燕利.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5):66-69.

R714.65

B

ISSN.2095-8803.2017.14.21.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宫缩产道妇幼保健
综合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利托君治疗胎膜早破型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