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7-10-26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孕产妇

王 巍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山东 东营 257200)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王 巍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山东 东营 257200)

目的 探析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产后出血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缩宫素)与干预组(在常规组治疗前提下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止血情况的优劣。结果 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干预组为97.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与常规组接近;止血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较高,不仅能有效止血,还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产后出血;不良反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价值

产后出血即胎儿在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大于500 mL[1]。产后出血属危急重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可对产妇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据有关资料指出[2],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等。当下临床主要应用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等加强子宫收缩,但其效果并不理想。现就我院接收的产后出血患者70例依次行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产后出血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常规组年龄22~38岁,均值(28.41±3.82)岁;孕周35~40周,均值(39.48±1.52)周;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干预组年龄23~36岁,均值(28.57±3.61)岁;孕周在36~41周,均值(39.87±1.40)周;其中初产妇23例,经产妇12例。两组病患性别、年龄、孕周及产次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依照患者分娩方式采取不同的干预,其中阴道分娩者待娩出胎儿后给予20 IU的缩宫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994;生产厂家:深圳市翰宇药业有限公司)肌肉注射;而对于剖宫产者则待胎儿娩出后给予20 IU的缩宫素宫体注射,其后将同等剂量的缩宫素加入至500 mL的葡萄糖溶液5%中静脉滴注治疗时,视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给予缩宫素重复静脉滴注。

干预组:同样依照患者生产方式行不同的治疗干预,阴道分娩产妇:胎儿娩出后给予250 u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肌肉注射;而剖宫产者则给予250 u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并给予250 IU缩宫素+250 mL 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治疗,必要情况下可重复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

1.3 效果评价(观察)

评价指标:显效:治疗后产妇15 min内子宫收缩明显,阴道出血减少显著;有效:重复用药0.5 h内子宫收缩佳,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无效:药物多次使用子宫依旧无收缩,且出血持续。

观察指标:术后2 h对产妇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等情况观察记录;观察两组用药副反应:皮疹、心率加快、呕吐恶心、体温升高与轻微腹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2.2 两组止血情况分析

常规组止血时间为(35.14±7.52)min,24 h出血量为(546.25±16.58)mL;干预组上述指标依次为(15.26±3.41)min,(271.52±10.43)mL,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438,P=0.0000;x2=82.9764,P=0.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

常规组有1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以及1例心率加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干预组有2例呕吐恶心,1例轻微腹泻以及1例体温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87,P=0.6903)。两组停药24 h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均未采取特殊处理。

3 讨 论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产后24 h内,因此一旦确诊,必须尽快采取有效及时的止血措施干预。若产妇未接受有效的止血治疗,极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将子宫切除;除此之外,还可影响到垂体,引起乳汁不分泌或者分泌延迟,导致垂体梗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而采取及时积极的止血措施极为关键。在导致产后出血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为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与胎盘因素,在上述因素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子宫收缩乏力,因而对产妇子宫收缩予以加强处理或者积极预防可促使子宫肌层产生强烈且有效的收缩,进而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在前置胎盘、羊水过多与巨大儿等高危因素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临床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包括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等,经查阅资料获知[3],此类药物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不尽人意,并且药物作用的范围存在局限性。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较广泛,但其药效发挥时间及半衰期过短,多量反复应用极易导致水中毒、低血压等副反应,因此不予推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前列腺素衍生物,其药物成分有氨丁三醇、卡前列素,主要优点为收缩功能较强,且作用的时间过久,可扩张宫颈,及时关闭子宫创面的血窦,此外,还可使子宫肌层缩宫素受体的总量得到增加,止血作用显著。

本研究发现干预组治疗后不良反应11.4%与常规组8.6%接近,总有效率97.1%大于常规组74.3%,止血效果(15.26±3.41 min、271.52±10.43 mL)优于常规组(35.14±7.52 min、546.25±16.5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朱俊芹,刁美霞,李小英等[4]研究结论一致,提示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可观,其不仅具有确切的止血功效,还可减少止血时间,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佳,临床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临床应用价值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1] 马小娟,魏新亭,谷爱伟,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23(24):38-39.

[2] 郑 疆,陆 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48-50.

[3] 包智慧,龚晓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43-245.

[4] 朱俊芹,刁美霞,李小英,等.氨甲环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剖宫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及对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10):1521-1523.

R714

B

ISSN.2095-8803.2017.14.63.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孕产妇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