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之中显个性

2017-10-25朱仁标蒋建军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宜兴

朱仁标+蒋建军

评论文是以评述议论为主要表达方法,对某一问题、事件和作品等发表自己见解、感受的一种文体。评论是日常写作中用得较多的文体之一,看书看报有所得,看影视有所感,对某一现象或热点等发表自己的见解,都可写成评论。但由于平时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同学们写作时明显有捉襟见肘之感,写成感想的更是比比皆是。

如何才能写出规范而富有个性的评论呢?

一、深度阅读,准确把握。对评论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是写好评论的前提和关键。写评论时,一般应首先评述评论对象的有关情况或内容,让读者有大体的了解。这就要首先运用聚敛思维,对材料集中思考,把握整体意思。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评论点。而对评论点进行评述时,要多角度地进行思维,从主题表达、材料选择、结构安排、手法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其特点。这就要求认真阅读作品,细心领会内容。

二、小处着眼,选好角度。一篇作品,从不同角度审视,可有若干评论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学生写评论,关键是选好角度,角度小而新,意思才能谈深谈透,才能有独到之见。要摒弃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见人之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时,就要再运用聚敛思维,即再一次集中思考。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特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而又有话可说的某一点加以评论,这样才容易写出有深度且有独到之处的文章。

三、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好的评论,总是叙议结合、评析结合。一方面扣住作品,概述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至于结合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先叙后议,先析后评,也可边叙述边评析。无论何种方法,都要紧扣对象,有理有据,同时联系实际,恰当生发。

四、叙要精炼,议要展开。叙是指对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括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叙是材料,是基础,是为分析和评论服务的,因此一定要学会概括提炼,把重点放在分析议论上,以免喧宾夺主。评论时,边叙边议是采用较多的方式。

五、议是手段,评是目的。分析议论是为了论证自己的看法,最终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为了评价。评价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创作的总的看法,也就是中心论点。分析与评价的关系,实质是论证与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只有在议论中持之有据,分析时严密透彻,才能将评价落到实处。同议论文一样,文学评论为了论证的清晰和方便,往往把总论点(评价)分解成若干分论点进行阐述。

六、锤炼字句,讲究文采。一般的评论容易写得呆板,要避免枯燥生硬,就要在准确、周密的基础上,注重采用形象化的语言,讲究文采,使之生动优美。

【升格前】

浅谈宜兴长歌《祝英台和梁山伯》

赵婧

《祝英台和梁山伯》是蒋尧民先生搜集整理的宜兴长歌,长1084句,是数代宜兴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宜兴的乡间艺人用唱道情的表演形式,真真切切地唱出了布衣百姓对封建礼教的仇恨,唱出了穷苦人民的悲和愁,唱出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字字血,声声泪”,千古传诵,代代相传。(开头写法平直了些,不易吸引读者。首句不够严密,易造成误解。唱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如何就“字字血,声声泪”了?细微处也要斟酌。)

宜兴长歌的生命力首先来自艺术表演形式。好的长歌需要好的表演,古老的三跳道情的表演生动形象。宜兴会唱道情的人很多,这些民间艺人以说唱的形式,把长歌《祝英台和梁山伯》唱遍了宜兴的大街小巷。从“金童玉女出世”到“撮土为盟结金兰”,从“十八里相送”两情相悦到“楼台相会”的悲悲戚戚,从“吊孝哭灵”的呼天抢地到“跳坟化蝶”的惊天动地,艺人们的唱腔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如惊涛骇浪……唱出了祝英台的纯真、智慧、刚强,凸出祝英台坚贞不屈的大无畏气概。(首句中的“生命力”首先是来自内容还是形式,值得推敲。“生动形象”需具体化,不能一点就过。)

宜兴长歌之所以能植根民间,千古传唱,是因为歌中运用了许多典型的宜兴方言。带着浓郁的乡土味的语言,表达了宜兴的乡亲们对宜兴英杰的敬仰,听起来格外顺耳。如“蜜蜂屁股螳螂腰,脸上两条柳叶眉”“只见一条大百脚,悉栗束落张着嘴”“手拿剪刀冲出轿,心急慌忙用力戳”……这些语言体现出一种方言的特有韵味。(首句表述同样不够严谨,因果关系难成立。内容上多一般性介绍,缺少分析评点。)

宜兴长歌的独特之处,是将宜兴的善卷洞、竹海、青山绿水、十里长亭、白鹅鸳鸯等写进歌词。这些优美的景物烘托出情景交融、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例如:“送弟送到十里亭,山伯但见菜花开”“送弟送到九里亭,春笋拔节长成材”“送弟送到八里亭,映山红花遍地开”“送弟送到七里亭,竹盘翠绿满山盖”……(评论要克服以叙代议的写法,要以精当的议论和点评更好地彰显文体特色。)

宜兴长歌中的人物形象也很鲜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着力塑造了祝英台这个人物。她原来是一个纯粹的富家小姐,逐渐成为反封建制度的女中豪杰。这是一个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追求爱情幸福的美好形象。(长歌中表现出祝英台怎样的形象,好像过于笼统,没有将人物鲜明的性格形象提煉出来。)

宜兴人民喜欢宜兴长歌,爱听宜兴长歌《祝英台和梁山伯》,也一定会批判地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发扬其精华,使它成为宜兴民间文化的奇葩。(总结提升。结构上与前面衔接不够自然,评论也不够准确。)

【总评】

从这篇评论看,小作者能较好地搜集相关资料,抓住《祝英台和梁山伯》的长歌特点,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评论,条理较清楚。但综观全文,一般性的介绍偏多或过于笼统,对引用的内容缺乏精要的分析。主体部分囿于内容的引用,引用后没有重点评论,没有较好地从分析中突出长歌的独特之美。同时,几个段落中以“宜兴长歌”代替《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特点,犯了内容泛化、针对性不强的弊病。另外,表述上还略显呆板。这些不足都有待升格提高。

【升格后】endprint

浅谈宜兴长歌《祝英台和梁山伯》

赵婧

梁祝故事,家喻户晓。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风靡全球;越剧《梁祝》九曲回肠;舞蹈、电影《梁祝》更是魅力无穷。而在宜兴流传甚广的却是民间长歌《祝英台和梁山伯》。(开头从对比中自然引出长歌,突出其特有的乡土价值,表述严谨,易吸引人。)

《祝梁》全歌1084句,它是数代宜兴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由蒋尧民先生搜集整理而成。长歌《祝梁》在人物形象、生活环境、情节发展、矛盾冲突、篇章细节和语言特色等方面都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先总评,让读者对长歌《祝梁》留下一个整体印象,也显示出小作者的宏观认识能力。)

《祝梁》用古老的三跳道情来表演,具有表演形式美。三跳道情是宜兴道情中一种特有的演唱形式,由两人组合对唱,上手打三跳板,下手敲扁鼓,节奏明快,曲调悠扬;艺人们的唱腔时而如涓涓细流,沁人肺腑,时而如惊涛骇浪,一泻千里;喜怒哀乐,娓娓道来,清丽感人。生动形象的道情,真真切切地唱出了布衣百姓对封建礼教的仇与恨,叹出了穷苦人民的悲和愁,吟出了青年男女对高尚爱情的艰难而执着的追求,“字字血,声声泪”,千古传诵,代代相传。(用描述方式介绍“形式美”,生动形象。运用排比手法进行评点,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自然恰当。对爱情的追求中间加“艰难”二字,与《祝梁》内容也与后文表述更加一致。)

《祝梁》运用了许多典型的宜兴方言,具有地方语言美。长歌是民歌,在长期流传中,吮吸了宜兴人民的生活精髓。那些带有浓郁乡土味的方言,穿插在长歌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宜兴的父老乡亲们对宜兴英杰的敬仰和深深怀念,听起来格外亲切。如“蜜蜂屁股螳螂腰,脸上两条柳叶眉”显现了祝英台女性的美丽;“只见一条大百脚,悉栗束落张着嘴”形象地描述了蜈蚣的可怕,揭露了马文才把百脚放在马桶内害祝英台的可恶;“手拿剪刀冲出轿,心急慌忙用力戳”,刻画了祝英台的英雄气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通俗形象的方言唱腔,特别有感染力。(先用分析议论突显“语言美”,概括简练。接着边引用边分析,针对性强。)

《祝梁》引进宜兴的山川风景,具有自然风物美。长歌中没有《孟姜女》中的“大江荒野,长城白骨”,没有《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刀光剑影”,更没有《牛郎织女》中的“银河滚滚,风雨呜咽”。这里有的是宜兴的洞天胜景,竹海风光,十里长亭,小河古庙,白鹅鸳鸯和春风杨柳。如“十八相送”一段,“送弟送到十里亭,山伯但见菜花开”“送弟送到九里亭,春笋拔节长成材”“送弟送到八里亭,映山红花遍地开”“送弟送到七里亭,竹盘翠绿满山盖”……这些自然风物的美不仅烘托出情景交融、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也让人置身于青山绿水中,享受美感。即使是电闪雷鸣、地裂坟开的险恶景象,也立即被雨后彩虹、双飞蝴蝶化“丑”为“美”了。(论述“风物美”时,将四大民间传说作适当比较,思路打开了,视野开阔了,特色鲜明了。然后紧扣内容,先叙后议,凸显了地方特色之美与理想浪漫之美。)

《祝梁》塑造梁祝人物形象時,把理想的神明和现实的人情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人物的纯洁、豪迈、潇洒、自在,具有人物形象美。长歌以浓墨重彩着意塑造了祝英台这个主角形象,表现了女性的古典美、刚烈美,塑造了一个美与节、美与勇相结合的美的形象。(寥寥几句,将人物的形象美鲜明地展现了出来,详略得当,概括力强。)

《祝梁》这样的悲剧长歌的美,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但是,长歌毕竟产生于封建社会,有时代的局限性。然而,只要我们批判地继承这份遗产,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就会使它焕发出不朽的青春。(在总括的基础上进行辩证分析,虽数语带过,却使评析更加全面、准确。)

【总评】

修改后的这篇评论,采用“总—分一总”的结构与点面结合的写法,精选了几个评论角度,针对宜兴长歌《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特点,条分缕析,评出了特点,评出了个性。三到六段,从表演形式、地方语言到自然风物、人物形象等方面逐层展开,分析其独特之美,层次清晰,针对性强;第五段在对比拓展中更彰显长歌特有的美,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全文引用自然,分析精当,语言生动,富有个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宜兴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汉字加减等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邹蕴芳
寻找梁山伯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