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文精读举隅

2017-10-25吴小如

关键词:湖心亭张岱下文

吴小如

此文上半写雪景,重点在于突出一个“看”字。“大雪三日”已足为奇观;而“人鸟声俱绝”,反衬出非诉诸目力不可。但白昼看雪,毕竟有不留余地之嫌;作者写自己“更定”后出游,不独见其“痴”,而且更规定了特定的时间和光线,这就使他所摹写的景象格外突出。至于“孥小舟”句而加一“一”字于“孥小舟”之间,看似累赘,而实际却与下文的“独往”“上下一白”等句打成一片,护卫呼应。正如下文“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一连用了三个“与”字,似乎过于重复而其意实是为了加重自上而下悉为大雪所覆盖的特色。如把这一名连下文改为“天云山水,上下一白”,虽似简练,反觉索然寡味,无跌宕生姿之美了。

“雾凇沆砀”一句,用字不免古奥,这正是竟陵派的修辞特点,张岱也承袭了这种余泽遗风。“雾”者,指从天空下散至地面的云气;“淞”者,指自湖面上涌而达于天空的水气。这两者其实都是用来比喻大雪的弥漫无边。“沆砀”,义同晃漾,晃荡,茫洋,莽苍,浩瀚,是动态状语也是静态狀语。其所以写得若在动静之间,仍是极写雪的精神和气象,亦即上文“上下一白”的典雅说法。然后为了写雪夜背景的辽远空阔,作者精选了“痕”“点”“芥”“粒”等词,因小见大,借微衬显,全从视觉出发,以烘托铺天盖地的雪景。但“湖上影子”以下,并非纯属实写。“长堤一痕”和“湖心亭一点”,固然是眺望中所见实景;而所乘之舟和舟中之人,即作者所在之处和他本人。可见“一芥”和“两三粒”的写法,原是作者把自己置身于远处的湖滨,设想己舟荡漾于湖心的形象。但这一感受又是作者身到湖心亭之后回望湖面和湖滨所推想揣摩而得。可见作者在湖心亭上也确是“看”了雪的。这就有虚有实,而虚不违实;虚实相谐,反增韵趣,这才是张岱善于写文章最具体的表现。

结合《陶庵梦忆》全书的创作意图,可见在作者心目中,湖上的雪夜奇观固然值得回忆,而画面背后的超脱尘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狂喜情怀就更值得怀念。情真而后景乃能栩栩如生,此正大画家点染写意之作与匠人工笔临摹之作的差距所在。前者无所不包,无所不举;后者小器易盈,小技易穷。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心亭张岱下文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下文
水能生火
一个人的梦
我看《湖心亭看雪》中的痴
评商震的《另眼看张岱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