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材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2017-10-25李雯雯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教材分析高中生物

李雯雯

【摘要】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成为新的教育热点,在倡导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是一种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理念。高中生物作为重要的科学课程之一,是学生开拓视野,关注自然、社会与科技发展,培养国际意识的重要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中渗透了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高中生物 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78-02

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正在推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国际理解教育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1]。

国际理解教育指以“国际理解”为理念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精神与能力的“地球村民”,促进全世界的持续和谐发展[2]。在中学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指出,国际理解教育应立足本国,培养学生作为自然、社会、国家、全球之一员的责任感,有正确且稳定的价值体系,视野开阔,拥有全球胸怀[3]。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有两种主要的实施形式——开发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相比于前者需满足课程编制、师资场地等条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多元文化理念,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是现行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当然,这不同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专门课程,更不是单纯地“介绍外国文化”,而是结合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国际理解内容实施教学[4]。由此可见,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物质载体,是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现有的关于在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在生物学中研究较少。吴青、胡兴昌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将这一理念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5];包春莹学者详细阐述了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6]。其实,每一学科都有着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高中生物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之一,更应充分发挥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7],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技发展、医疗健康、资源与生态保护等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体现与教学建议

生物学教材有多种分类标准,本文的“高中生物教材”取其狭义,即“高中生物教科书”。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主要有人教版、江苏教育版、浙江科技版等,本文仅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探讨国际理解内容的体现形式,并结合部分内容提出教学建议。

(一)教材栏目设置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共六册书,高中阶段重点学习《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材内容的选择及编写渗透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为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好的思路。

每册书以“科学家访谈”栏目为序,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内容、异国求学的经历及对中学生的殷切希望,配图为著名科学杂志《Nature》、《Science》的封面图或科学家工作时的照片,将学生的视野拉向国际大环境,真正的“见人、见事、见精神”[8]。每章有一段科学史色彩浓厚的引言,以及国内外生物学家的名言或简洁幽默的小诗,插图包括生物科研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或祖国自然风光等,纵观科学进展,生动地点明学习重点又不会把学习者的目光局限于此,自然的美丽、科学的严谨、生命的诗意都得到了体现。每节内容有多个栏目,“问题探讨”作为整节的引子,内容丰富,中国名著故事、诗歌及国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人文性、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课外阅读栏目如“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社会(STS)”等,介绍了科学家的科研故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重大成果、DNA指纹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等丰富内容,极大程度地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国际理解内容的教学建议

《标准》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7]。人教版教材充实了科学史的内容,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等。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编者以多位科学家逐步深入的实验探究贯穿正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按时间顺序插入,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每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实验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纵观整个探究过程历经一百多年,多国科学家参与研究,同时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发展。这些内容都值得学生深入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全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眾多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探索得来的,取得的成果也将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全人类造福,这是文化包容、国际胸怀、互助协作的集中体现。

《免疫调节》中重点介绍了艾滋病与器官移植。近年来,关于艾滋病患病率提高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治疗措施与成效却无从得知,难免会引起学生诸多困惑甚至恐慌;器官移植是挽救很多重症患者的最有效方法,而我国的器官移植正面临着供体不足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关注较少。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询关于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和器官移植的现状,进行课上交流;教师更应收集掌握充足丰富的资料,及时答疑解惑,同时,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现状,培养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公民的责任。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介绍了近年来的重大生物科技进展,客观呈现了各国科学家为此付出的努力,同时全面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于一些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制定的政策和所持观点,如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中国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和生物武器等。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全面、理性地看待生物技术应用,认可各国科学工作者为科学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关心人类共同发展,勇担“全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国际理解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持续有效地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认同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关注全球问题与发展,成为一名具有国际意识的“全球公民”。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M]. 人民出版社, 2010.

[2]陶华坤. 多元.共存 : 论国际理解教育[M].

[3]姜英敏. 国际理解教育≠对外国、外国文化的了解[J]. 人民教育, 2016(21):62-65.

[4]翁文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92-96.

[5]吴青, 胡兴昌.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中的高中生物教学[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6):111-115.

[6]包春莹.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J]. 生物学教学, 2011, 36(3):14-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张小勇, 赵广宇, 夏茂林. 中学生物新课程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M]. 科学出版社, 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教材分析高中生物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