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5葵阳
葵阳
【摘要】当前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得到推广,中学生物学涉及的内容多为研究性质的科学知识,对社会、经济、生活都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使教学质量有极大地提高。本文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61-02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优化教学结构,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其中就包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适应当代课程的教学,因此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成为重要问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良好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在生物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
良好的备课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新常态。同样也给中学生物备课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既可改变传统单纯依赖教参、教材,致使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问题,又能依据现行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整合教学素材,使备课变得更高效和便捷。
2.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调查显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能取得较高的效果。例如,在生物体内部结构以及生理活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课件进行动态、声像结合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主动积极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又如,在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尿液形成的过程通过画面完整呈现,配以音效,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生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烈,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现有的优秀的生物教学课件,将良好的网络资源,很好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3在课外生物实践中的应用
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其中就包括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生物教学中包括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外生物实践中得到应用。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每年的“植树节”和“爱鸟周”,大力进行植树造林、爱护森林、爱鸟、护鸟、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优势,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诸如森林的作用及与人类和地球的关系、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鸟类对防治农业病虫害的作用、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以及威胁森林和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等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鸟类的重要性,从而学会保护鸟类、森林、环境就是保护地球和人类自己,学会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3.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3.1 使得生物学现象和相关知识更加直观形象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模型、幻灯以及挂图形式,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和动画等元素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像、视频等信息,使教师能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如“血液循环”教学环节中,传统教学中一般利用“血液循环模示图”进行教学,一幅复杂静止的挂图,学生难以理解,且枯燥。
3.2實现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
中学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微观生物学,例如细胞,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增殖、分化、衰老等等均属于微观生物学。微观是中学生物学的特征,亦是重难点。微观性,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困难较大,学生会出现畏难以及厌烦情绪。传统教学方法中,一般是教师讲述,再配以挂图、板书辅助教学,最后由学生记忆而完成学习,完全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一些亚显微结构采用动图、色彩以及音效进行展现,如将细胞质与细胞器进行区分,并将各个具体的结构进行局部特写放大,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学生能通过观察、感知而留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自主发现, 从而理解并真正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各个亚显微结构的结构和功能。
3.3优化生物学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教学中, 实验经常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如有的实验过程太快, 只能看到实验结果而无法观察到中间的过程;有的实验耗时而缓慢, 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有的因场景太大或常有危险而无法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亦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技术条件。把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去, 优化了实验过程, 拓展了实验教学渠道,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4促进自主探究学习并能提高教学效率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 信息资源有较强的可选择性,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主动求知的需要,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模仿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思维过程,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 进而部分替代了教师的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的主体解放, 教师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材内容等的探索上, 以及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如在减数分裂的教学过程中, 可先制作几个不同梯度的 PPT课件和课堂反馈练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 选择不同的窗口进入,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4.结语
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诸多的优势。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不断探索和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在不断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结合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形成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开拓全新的教学新模式,优化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沫然.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J].消费电子,2013(22).
[2]王榜乾.当议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整合[J].时代教育,2014(12).
[3]张义梅.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