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型大学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研究

2017-10-25张好徽王红涛徐明姜力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机制

张好徽+王红涛+徐明+姜力力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得到验证和强化,尊重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地方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的机制,双主体办学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 产教融合 机制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得到验证和强化,尊重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地方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适应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各地方高校不断端正人才培养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1]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组织转型的一种实践,也是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变革共生的产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创业型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路径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1]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机制

产业的不断调整和发展必然导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产教融合的目的之一就是降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的不相匹配度。高校要解决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行业、产业的需求,必须进行调研,依据行业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规格和标准,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课程内容重构,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种跨界教育,跨界教育就不能是原来的传统课堂,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在现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工作,即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有效的实操教学与训练,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专业技术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满足行业、职业实际需求、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特点。比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不但建立了测量、力学、材料等5个实验室的实习实训基地,还有学校的科技园,科技园入驻的企业与专业进行合作。专业进行调研,根据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课程内容重组,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分模块进行。根据知识点体系,课程设计依据“教学任务工作化”的原则从企业引入不同的项目,按照企业的标准学生分组制定测量方案并付诸实施,最终形成测量报告。在校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兴趣和探究兴趣,让学生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同时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双主体办学机制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产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这就要求企业应当明确自身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且认知到这一人才需要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产教融合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来。企业在不同的时间对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但是在人才市场上企业未必能够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满足自身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产教融合,从而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对于人才需要不同时间段的需求来要求学校进行结构的调整。产业需要提供需要什么的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而学校需要按照产业、行业提供的岗位以及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架构课程体系以及设置课程内容。学校培养完人才,需要到行业、企业检验培养的人才是否是有用的,是否是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而言,要尽可能多地参加实习、实训,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能力。依据“社情”设置了课程内容,依据“学情”选择多元的、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根据知识内容,选择不同的工程项目,

把项目拿到课堂上来,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例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引入6个实际工程项目,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满足产业、行业的需求,除了高校设置课程以及标准要依据产业、行业的需求外,而且需要企业来检验、考核学生的能力是否达标。这样课堂设置在企业,让学生边学边做,学做合一。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设置了“第三学期”,每年6-8年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实习,土木工程专业每年实习教师给学生小组下发学习任务书,学生带着课程走入企业,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课程内容。在实习中完成教学任同时,可以给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与企业相关人员可以一起进行技术攻关和研发,与高校一起培养产业、行业所需人才。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应该摒弃一张纸、一支笔对学生的考核的传统理念。学历不等于能力,同样分数不代表能力,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中进行实训,按照企业的标准和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同时引入质量意识和经营竞争意识,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考核需要多元化,理論与实践都应该设计相应的考核内容,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的考核,保证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同时需要企业参与考核,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等做出相应的评价,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例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大一的时候,学生入学开始不是上理论课,而是进行职业前瞻教育,刚入学,让学生了解职场环境,让学生了解专业课,比如《土木工程测量》,以往的都是开设在大一学期,学完之后就行笔试考试,进行改革之后,土木工程测量从入学前瞻教育开始一直持续到学生的本年度的第三学期实习结束,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考核内容。本门课程最终成绩有前瞻教育成绩、笔试成绩、实践成绩(专业以及企业共同考核)构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必须结合国民经济产业升级和转型以及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建设的需求,培养出对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都有用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产教融合。

参考文献

[1]赵建光,孙庆峰,梁超.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研究[J].高教研究,2013(1):210-211.

作者简介

张好徽,(1981—),女,佳木斯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