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惊悚片的文化初探
2017-10-25李颖
李颖
摘 要:国产恐怖片在市场上有着极大的发掘潜力,但是其努力方向不应该是在特效的表面功夫上,而要对其文化背景、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了解。本文旨在寻找国产惊悚片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完成相应的创作需求。
关键词:惊悚片 文化内涵 电影
纵观国产电影市场中,惊悚片的总份额所占甚少,每年的上片率并不高,更遑论话题性。然而作为类型片中拥有固定观众群的惊悚片,在海外市场却有着极高的拥趸,专业的制作模式以及低成本的拍摄优势使得惊悚片成为电影资本市场中以小博大的不二选择。究其原因,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则是不得不提的因素。
一、惊悚片的类型及定义
在字典里,“惊悚”也可作“惊竦”,意思是惊慌恐惧。也就是说除了带有恐怖片应该有的视觉恐吓以外,还在情节上以及气氛营造一种迫使观众融入影片的惊慌失措。这样一来惊竦二字就都体现出来。因此,根据以上说法,惊悚片在本文中的定义则是:以大量不可思议的事件为主要线索,透过极度扭曲的人物性格和人物行为所构成的探索性情节,完成不单纯的以视觉效果做先导的惊慌恐惧的效果。顾名思义,惊悚片详细的划分又分成了这么几类。[1]
侦探推理惊悚:推理片是在侦探片的基础上延展开来的一种以侦破过程,悬念铺排为主要架构的故事片。
神秘事件神鬼惊竦:这类惊竦电影也是和恐怖片区分最模糊的地带,仔细区分时发现恐怖片专门以离奇怪诞的情节、阴森可怖的场景或音响吸引观众好奇心和惊惧之心的故事片。[2]
心理精神惊竦:这类电影的剧情推动力大多来自于主人公对某一特殊事物的不固定心理或精神反应,并且由于贴近精神层面,所以对于时空的非正常调换也是做到惊竦的一种手段。心理精神惊悚是以不同的人对恐惧不同的外化反应作为基础,而其过程则体现为主人公从幻想状态回到现实的一切探索性努力。
二、历史、地理、传统风俗下的文化杂糅
从上述对惊悚片的定义不难看出,惊悚片的形成及分类都包含着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心理,二是未知。作为国产惊悚片,受到一定的政策的限制。关于未知的表述无法如其他地域的电影一样有着令人毛乎悚然的恐怖未知,先天上缺乏优势。且整个社会环境的历史形成并没有一个完善且系统的宗教背景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认同。文化语境上存在着输出上的多元化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国产惊悚片如果盲目移至国外惊悚片的模式会造成严重的水土不服。
在整个西方文化语境中,宗教文化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即使在信仰荒芜的后现代社会中。宗教的影响依然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不论是建筑、绘画、音乐等都或多或少的残留着宗教的影子。对于宗教文化中未知的敬畏和恐惧,使得惊悚片的文化语境有着先天的宗教文化优势。
国产惊悚就不具备这种文化语境,其文化背景由于地缘性复杂,宗教以及民族多元,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并没有给国产惊悚片在未知领域留下太多的共性。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各自的信仰和图腾崇拜,随着外来宗教的流入,这种宗教文化逐渐演变成了某种仪式性的存在,退去了宗教神秘的外衣。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逐渐和道德以及功利性的需求扯上关系,使得国产惊悚片的宗教文化极为薄弱,往往成为某种营造气氛的低劣手段。
除了宗教,辽阔的地域面积也让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多种风俗和习俗。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等自然因素的不同,各地对未知的恐惧所呈现出来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悠长的中国历史上,几次致命的历史倒退,使得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缓缓植入。然而几次革命性的翻天覆地又让受众在土、洋之间摇摆不定。文化杂糅越来越成为当今趋势,而国产惊悚片不应该将国外的三观全部移植到自己的电影中,而是土洋结合,在文化杂糅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合的搭配方式。
电影《双瞳》可谓是这种文化杂糅的集中表达,古老的中国传说、千万年前的黄老之说和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与西方理性主义的对撞,使这种文化的杂糅不再是凌乱无序。城市孤独感的营造任文明的断层成为横亘在人类心中莫名的隐痛。高科技的现代文明与传统的甚至被斥为迷信的传统文明共存一地,两者都在人们的意识里交锋,却又无法找到彼此的出口,人们对传统的敬畏和现代文明的依赖,最终演变成挥之不去的梦魇。
然而,一旦脱离开传统的杂糅语境,国产惊悚片就会显得极其不伦不类。剧情的反转以及情节的奇玄是内地惊悚片的套路。
三、身份认同背后的文化心理
一份名为“关于国产惊悚片的问卷调查报告”中,受访的青年观众大多指出国产惊悚片相比外国的经典文本,还存在着“营造惊悚氛围上还欠火候(26.58%)、“类型单一,缺乏想象”(22.15%)、“剧情烂俗”(18.99%)、“过于保守”(14.24%)等突出问题。
这样的结论产生,原因过于复杂,且有些已经呈现出不可逆的趋势,然而,其中一个原因却跟身份认同背后的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西方社会的有序 发展相比,中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跑步进入工业社会”,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有经济水平的极大提升,更有社会思想与行为观念的重大改变。
当惊悚片作为一种类型片出现时,观众在观影时透过潜意识不自觉的寻找着和片中主人公的某种身份认同,从而透过角色,唤起惊惧恐怖的情感共鸣。而国产惊悚片之所以被批判的体无完肤,就是因为部分国产片在营造恐怖氛围这件事上并沒有就片中的主人公和观众达成某种带有影射性的文化心理。
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中国社会的思想热潮跌跌撞撞的进入后现代区域。焦虑、迷茫以及个体化情结都是这个时代下大众普遍的文化心理。有的书上说恐怖片的主人公处于虚弱的、无力的劣势地位……在一群变态中有合乎常理的一面……
结语
国产惊悚片是一种在探索阶段艰难前行的类型片种类,其背后可供挖掘的文化语境不容小觑。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存在于这种“集体无意识”中的背后有大量的文化杂糅被消解甚至解构。国产惊悚片的发展不应把全部努力都投放到特效或者视觉恐惧上,而是更多的放在国产惊悚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动机上。
参考文献
[1]王平《把脉国产惊悚片》,《当代电影》编辑部,《当代电影》2008年第11期116页.
[2]石屹《电影类型片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第296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