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以人为本”

2017-10-25王丽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以人为本

摘 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其给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新时期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过去的中规中矩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在校师生的个性化需求。笔者认为,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需求,努力构想“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通过馆内环境的精心营造、馆藏书香与文化活动的相互配合、充分重视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及文化修养的培训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为师生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生态图书馆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图书馆 以人为本 服务创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快速的经济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它忽视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是“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理念截然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健康运行是高校各项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它对于高校科研能力的评定、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创新,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体应用到图书馆管理的建设工作中,就是强调必须为读者做到人性化服务,建立生态图书馆,即新时期的“读者第一”,而不是以往的“书为中心”,才能完成新时期图书馆的全面发展。[1]

一、由人的需求看馆内环境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简单说,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将一种运行方法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考虑,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用这一理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首要考虑的就是读者在馆里首先需要的是什么?近代科学实验证明了环境对人的注意力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一般说来对于书籍的圣殿——图书馆,安静的环境是必须的,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强,我国高校的建设也在逐渐与国际接轨,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也应该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达到“封闭式的安静”,另一方面要做到“开放式的安静”。例如:阅览室可划分为阅读区和交流区。阅读区:首先桌椅的摆放简单大方,且多摆放一些绿植,空气清新淡雅,让读者平心静气;其次各类书籍的摆放区域最好能在桌椅的设计上体现出来。比如艺术设计类图书区的桌椅可以有大胆的艺术气息,这样不仅方便读者短时间内查找到所需读物,而且无形中给读者带来学习设计的现成典例,为读者带来学习的欲望和设计灵感;再如历史文獻读物区,桌椅上可展示些历史名人,历史大事件的图片或简介,吸引读者眼球,让读者一目了然。总之,在阅读区,要给读者创造一个激发学习欲望和灵感的环境,让读者感到这里确实是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好去处。交流区:交流区可参照市场上的沙龙咖啡座的布置,设计成休闲区,读者看书累了,可以到此处放松或者与他人进行交流。沙发、桌椅的摆放尽量风格多样、错落有致,避免整齐划一、中规中矩,质地的选择也要力求舒适宜人,另外可以提供适量的茶水饮料,充分考虑到读者的生理需求,并且可根据读者要求,播放一些优雅的轻音乐,消除读者的神经疲劳,让读者在馆内充分感受到休闲舒适,恬静温馨。除此之外,图书馆的硬件设备上也要做出相应的增添和更换,众所周知,在图书馆的典藏书籍中有一些因为孤本善本是不可以流通外借的,需要它的师生只能选择在馆内阅读翻阅,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经常有一些读者为了完成一本书的观看,从而长时间占用进而影响后续读者的借阅,这样为了彻底解决相应的问题,图书馆里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增设一台复印扫描机,方便为同一本书而来的读者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复印相应的页码资料,或者通过阅读反馈,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复制装订几本一样的书籍,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频繁的翻阅复印从而对孤本善本书造成不可挽回性损坏。另外,为了安全起见,也不能忽视馆内广播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例如上课或闭馆前的预备铃声或紧急通知都应该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总的说来,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切实需求,从生态环境的营造到阅读空间的设计,都要体现出新时期的人文关怀,一切有助于读者放松身心的阅读都是我们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馆藏书香与文化活动

在学校,图书馆是师生课后进行学术写作、文化交流的第一场所。高尔基曾鼓励人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我们也从很多地方听过,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白事理,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实,一个人所读的书籍厚度决定着他思想的高度,读书行为在高校学习期间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在大学里,学生所能选择阅读的书,一部分是他毕业之后所能安身立命的专业书籍,另一部分就是影响他人生价值观的社科类图书。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书籍是他们能开阔视野的窗口,是教学相长的“第二课堂”。基于此,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图书馆的设置是必备的,并且馆藏图书应该是丰富饱满的、书香四溢的。在当今社会,受电子图书的冲击,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重视度有所降低,美国亚马逊网站曾在2011年预言到:出版商的最终倒闭是大势所趋,迟早会到来。随后很多中国的文化名人针对这一言论发表了激烈的辩论,有网友调侃道:有了电视,人们还是要上电影院,有了方便面,大家还是要吃拉面。理性的说法是:普通书籍太占空间、浪费资源,消失是好事。当然也有支持纸质书籍的声音:移动客户端的内容运作人大多是技术出身,编排文字的工作多掌握在外行人手里,甄别能力差,导致大量的文字垃圾、重复内容产生,严重影响阅读体验,如此一来,师生们对书香的“嗅闻”也减少了,而纸质书除了编辑和作者的精心校对,可以保证内容的质量外,其阅读过程不辐射,能随便标记,不伤眼,不用电也能看,更符合生态图书馆的理念,面临这种世纪争吵,就更需要“倒逼图书馆的书籍主动走出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和老师接近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因此,开展各项充满创意的文化活动是当今高校图书馆的必由之路。每逢学校或国家重要庆典节日,在图书馆及时举办相应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一定会吸引读者积极参与,例如相关的学术讲座、行业大师的学术报告、经典影视作品的比赛展示等。另外,笔者认为图书馆馆藏书籍和文化活动应相得益彰,紧随时代。例如,在上世纪时我国影视专业并不是每所高校都有开设,学校的影视艺术氛围并不像现在一样强烈,所以在某些理工科或师范类院校的图书馆压根没有这类藏书,也不曾举办一些影视展示活动。但现今社会,属于视听的一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已经阔步迈入到以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为主的全球软实力竞争中,在这个张扬自我、彰显个性的信息时代,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的媒介传播者,是影视的创造者。所以每所高校都有权或者有义务为当今读者提供丰富的有关影视创作的藏书和其它影像资料,特别是传媒类的专业院校,更是应该及时洞察业界动态,第一时间把行业内的热门专业书籍摆放到馆内,以便适应学校师生读者的需要,适应读图时代的需求。[2]endprint

三、图书馆员的责任

“以人为本”为了人,但同时也要依靠人,在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创新改革中,作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是制度的直接执行者,所以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言谈举止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心情,并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日常的图书馆工作中,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馆里人员的管理,满足读者的各项服务,发挥图书馆的最大功能作用,这一切都需要图书馆员的认真完成,他应该是师生们在图书馆进行学术交流的良师益友,是架起知识传播和图书馆创新改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创新型理念的实现,更是离不开全体图书馆员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每年都会有大量新书涌进市场,高校也会随之采购新的图书,而在这些新采购的图书,有一部分是旧书的新编,有一部分是合集,如此一来,图书馆管理员更要加强自身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书籍的辨识力。图书管理不能只是简单的借书还书的过程,而是需要图书管理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重视培养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图书馆的创新改革进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馆员职业道德素质和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说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督促和提高。第一,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管理员只有心存“一心一意为读者服务,一言一行树图书馆形象”,具备为读者热情服务,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为读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阅读、学习环境;第二,不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文化修养。个人的文化修养直接体现在言谈举止中,笔者认为,一个有着渊博学识,高雅气质的管理员为读者服务,必然谈吐之间和蔼可亲,读者自然会对图书馆充满热情,对知识充满求知欲,从而欣然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成为图书馆创新改革的坚定拥护者;第三,加强图书管理员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着重培养特岗技能的馆员,积极为馆员搭建学习和进步的机遇,想尽一切办法为馆员提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设备。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知识更新快,藏书类型纷繁复杂,网络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图书馆员,必须掌握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网络管理、咨询、信息资料提供和分析研究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家。第四,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性的机制,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主动性,适当的引进民主管理的方式,让馆员自己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在做一件启迪读者智慧的神圣工作,增加成就感,进而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高水平和深发展。[3]

四、管理要创新,服务需特色

创新是任何企业和组织生存发展的根本。图书馆的生态建设也不例外,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从管理和服务上必须有创新,有特色。首先,必须丰富藏书资源,挖掘特色内容体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全,人全我丰。例如:我校图书馆有大量的影视藏书和影像资料,可以按年代和作品类型归类,也可设置VIP电子阅览室,让读者充分享受有投影、视频的立体读物,让读者更能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其次,利用网络全面划分学科类别,对各类图书进行网络导航。读者可以按照自己所需在网络中输入所需读物范畴、类别和名称,迅速查找同类资料或具体所需,并且可以看到他人对此学科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导航,可以展开馆际信息资源的有利共享,对外界展示本馆特色。再次,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师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为学术研究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例如:某些老师的关于某个学术的探讨研究的课堂完全可以搬到图书馆上课,因为图书馆能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资料素材,方便学生查阅、论证等。最后,图书馆要善于搜集师生对图书馆建设的反馈信息,可以设立留言薄,留下师生建议。比如:部分师生建议学校图书馆增加报纸、杂志阅读空间,以便了解时事动态,并且还可以作为馆藏历史报刊供以后查阅。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运用新的通讯交流工具,如短信信箱、网络微博加强交流、征集意见;还可以通过开辟图书馆APP,让师生可以通过微信询问自己想借阅的图书是否在馆。

结语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每一位图书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善于思考,深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科学管理,总结经验。管理创新是其发展的原动力,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根本需要,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总之,建设“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即是在建设绿色生态图书馆,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读者放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图书馆建设的实处,建立符合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充分展示图书馆为读者人性化服务的真谛。[4]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以人为本

[2]百度百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王雁,浅议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1

[4]符春桃,浅析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4

作者简介

王丽萍(1962.07—),女,本科学历——山西大学新闻学专业,副研究馆员,山西传媒学院图书馆,山西省晋中市,0306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以人为本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