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云区石井片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7-10-25曹凌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对策探讨现状分析

曹凌卿

摘 要:本文系笔者就如何提高白云区石井片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为我片中小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的策略构建提供思考,而对我片中小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现状进行的分析研究。认为要提高我片中小学校课余训练工作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硬件的投入,要整合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资源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尽可能地发挥各学校在课外体育训练的优势,打造特色学校,推动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余体育培训 现状分析 对策探讨

研究背景:

在学校教育中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当下,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得到教、体两级行政部门的重视。从我区石井中小学片教育指导中心对我片中小学校体育督导的力度越加侧重现状,不难看出上级体育、教育行政对我片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和发展的愿景。

其中表明我片体育教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育指导中心在指导中小学校开展日常体育工作开展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课余训练工作走“体教结合”之路,提出中小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运动成绩,为上级学校不断输送高水平的运动员,以提升我片学校体育工作业绩,促进学校全面素质实施的指导思想。

有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我片课余训练现状进行分析,以求为更优达成我片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对策。

我片地处白云区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厂矿企业比较集中的经济强街,自从2003年撤镇化街,2010年原教育事物管理中心改为教育指导中心后,管理模式上发生变化;再加上唯一的一所体育传统强校——石井中学划为区直管,长期没有参与石井片的比赛,造成我片体育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小坪、马务、沙凤的划出,进一步削弱了我片的体育实力,使得我片在各种级别比赛上的成绩都十分不理想。

面对这些不利的因素,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我石井片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以追寻求提升我区中小学校课余体育体育水平的思路与对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石井片内25所公办小学、6所公办中学、4所民办学校

2.研究时间

2012年9月——2014年9月

第一阶段:调查现状 第二阶段:分析现状 第三阶段: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措施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源法;访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

二、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

1.我片中小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片基本情况

(1)我片体育发展趋势

2010年实行片区管理后后,我片体育由石井教育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具体工作由两位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布置,由于体制的更新,我片的体育还处在磨和阶段,为了尽快将石井体育走上正轨,我片教育指导中心领导亲自督阵,这就表明我片体育教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势必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制约我片体育发展因素

我片所学校分布比较散,不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比赛任务下达后,由于各种原因,只能自为政,无法集中训练。其训练效果和氛围都会造成事半功倍的结果。

我片各所学校的硬件的缺少,造成了一些体育教师无场地,无器材的情况,像大岗小学体育教师是田径专业的,但是却没有田径场;大朗小学体育教师是学篮球的,但是却没有篮球场,这极大的制约了他们的发挥,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由于我片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家长的素质不高,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对自己小孩参加学校的各类训练和比赛都不十分支持,一批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在家长的干预下,被迫放弃。就连自身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对体育工作的开展都有不太积极配合的情况。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不惜将体育课改上文化课,多数体育教师只有无可奈何的忍受。 俗话说“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领导、教师和家长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几乎成定律,体育教师的学校地位明显处于很低的位置。学生的素质、身体教育也是教学质量的反映,可惜无人间津。

我片体育教师自身水平还不是很高,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学生才可以学会半桶水”,通过一年的调查发现,在竞技体育教学上,我片的水平还比较低,从片运会上的成绩就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和常用的训练手段一些教师都不是很明白,做为一名体育工作者,这是最致命的,因为连你都不明白,你教的学生又如何能明白呢?

我片的训练时间安排上与学校教学安排有冲突,中学还好一点,但是也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有教练无运动员或有运动员无教练的情况。小学则更加厉害,1、2年纪下午第二节课就放学了,而3、4、5年纪往往要上到第三节甚至第四节课。使得大多数体育教师顾头不能顾尾,其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体育教师、领导的功利性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存在矛盾。目前中小学开展课余训练包括教师、领导似乎功利性太重,教师为奖金,领导为荣誉,使得在做法出现了急功近利、拨苗助长和本位主义、争名夺分,甚至有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现象。所有这些恰恰成了制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的因素。有的训练项目较大程度上存在有赛则训,无赛无队的不良现象。

(3)可喜的变化

近我我片体育教师开始意识到,石井体育要想在区里挺起胸膛走路,就必须在赛场上将对手打趴下,落后就会挨打。因此,加强课余训练是唯一的出路这个观点已达成共识。

(4)各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很多校长都明白,一所好学校不单单是看他的考试分数,没有体育成绩的学校就不是一所好学校。今年,我可喜的发现我片各所学校都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三、对改进策略的思考

1.“我片中小学校课余训练资源分析表(见表)

2.正视中小学校的含接关系

在逆境中必须经受住考验,发挥自身优势,统一思想,相互协作,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開始着手,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训练工作。我片属学校比较分散,学生基本上都是本地生源,小学毕业后基本上都在114、大朗、明德、西洲、金沙、石井中学就读,因此,小学阶段体育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我片中学的体育发展,换句话说,小学体育的发展是中学体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学体育的发展对小学体育的发展则起间接的引导作用。要正确认识中小学体育训练项目的含接关系,促进中小学从辅导老师到受训学生之间训练含接。根据各校所设的重点发展项目组合成互补学校,在相对集中的训练时间里中小学校的辅导老师实行跨校辅导,培养重点和尖子学生。

3.正确认识“体教结合”意义

我们应着重理解的认识和大力宣传,在学校思想文化教育的氛围下,“体教结合”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育人功能意义。学校特有的育人环境对培养学生体育特长与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协调并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校园体育文化特色的显现。课余运动队建设结合学校主题的德育活动而开展一系列的课外竞赛和参与市区一级的课外体育竞赛的本身所蕴含的“团结合作、刻苦拼搏、永往直前”精神,往往给予参与训练竞赛的学生、代表队员所在班级以及整个学校都有着很强列的感染作用,因此,体教结合有利于学校以德育人。

4.组建我片课外训练网络

我们应从优化我片“体教结合”的角度去认真思考,组建我片课余训练网络,从项目设置、中小学的网络结构格局,有所则重地设计布局竞技体育项目于中小学中开展,使之形成一个中、小学课外训练的网络格局,提高我片“体教结合”的实效性

结语

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竞技理论水平,以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上好每节课、带好每次训练,打好每场比赛,为我片竞技体育做出自己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探讨现状分析
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问题与对策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