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2017-10-25乔文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开放性语文教学课堂

乔文平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开放性。对文本开放、对学生生活实际开放,要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处于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环境中,以适应开放性社会发展趋势。

关键词:课堂 语文教学 开放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明确地提出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并具体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1]语文教学的开放要落到实处,这需要一个长期摸索、探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重视课堂中教学主题的开放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既要有思维的训练又要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設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应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在这种和谐的课堂环境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优势和机会,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量的释放,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

2.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

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社会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语文学习需课内外联系,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1.注重教师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不论是讨论式、比较式,还是表演式、竞赛式均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习主体的需要去做决定。

2.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能力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了课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更开放,更个性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自学学习法。新的时代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且终身学习。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自学作为重要环节。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重视和强调自学环节,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趋势。传统教育千篇一律地讲解、串讲、提问等,窒息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主动接受和积累知识,通过自读、自思、自练、自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迁移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当然这是高层次的教学。发现法能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它借助学生主动探索的实践活动,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2]发现学习法是把自己定位于探索者的地位,本着一种探索的姿态去实践发现知识的过程,用来替代消极地向头脑灌输知识结论的做法。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仅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钟启泉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钟启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性语文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