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现状分析
2017-10-25杜冰
杜冰
一、研究背景
手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代表性产品,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之一。很多高校学生会利用上课时间接听电话、收发微信、打游戏、听音乐。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将手机的便捷性运用到学习进程中,将移动智能终端的优势发挥在高校课堂中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目前的研究数据来源大多是高校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这个问题的文献比较鲜见,这样单一的数据来源不可避免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试图从高校教师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走访、咨询、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渠道、全方位了解高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这样能够比较科学的分析高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为解决高校学生课堂滥用手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的界定
本文数据采取对象主要是辽宁省各高等院校共计100名专职教师,其中包括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13所大学。采用了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方式,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为94%,具体如表1所示。
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授课类型比例和院校层次比例都比较合理,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客观事实。
2.调查过程
问卷以统一答题的形式出现,由相关人员负责组织、发放和收回。所有试卷均为现场答题,不记名。
3.调查模块
本次调查分为5个模块:(1)个体行为:主要考察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2)教学环节:主要考察手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3)原因分析:主要分析高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根本动机;(4)管理对策:主要提供高校课堂手机使用的管理对策;(5)建议方案:主要提出高校学生课堂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案建议。
4.数据处理
本文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T检验和F方差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1.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率高,对教师授课产生严重影响
调查得知,目前高校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严重,使用面积大、频率高。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利用手机进行有益于学习的工作,而是利用手机进行诸如收发微信、玩游戏、听音乐或者看小说等活动。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对课堂秩序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表面以下5个结论:
(1)高校教师认为95.8%的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其中经常使用手机的比例高达51.4%,而几乎不使用手机的只占4.2%。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严重;
(2)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使用手机会对他们产生负面情绪,其中34.6%的教师认为学生使用手机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3)84.8%的高校教师认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其中认为对学习效果影响比较严重的教师高达41.7%,认为使用手机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仅占15.3%。
2.高校课堂上手机滥用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方法不能与时俱进,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乏味;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能抵御来自网络或者游戏的诱惑。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值得关注,学校对各项教学制度的监督和管理,这项工作尤其不容忽视。
3.高校学生对手机需求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本文将高校学生手机需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习需求、通话需求、休闲娱乐需求、沟通需求、打发时间需求等。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机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娱乐”,这部分需求占总需求的86.1%,其次是“打发时间需求”,占总比例的76.4%。还有一部分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人际交往,比较常用的方式依次是“微信”占83.3 %,“QQ”占72.2%,“短信”41.7%,社交网络占33.3%,“通话”占6.9%。
4.高校教师对学生使用手机行为的认知
通过调查得知,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对于课堂滥用手机这一问题的认识应该更为客观,比如能否在教学方法上改进,使课堂变得更为有趣和更具吸引力,能否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关制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约束,但也有部分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更为淡定和理性,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相机而动。
四、建议方案
1.注重师生双方的沟通
手机以其超级便捷、快速等优点,在获得数字化资源方面占有及其明显的优势。因此,在高校课堂上是否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以及使用手机的频率都应该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决定。但部分老师的顾虑是在有限的高校课堂上,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负面作用,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把手机拒之门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科学利用手机的优势,将其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实现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师生应该开展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增强抵御手机弊端的能力,养成正确利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2.加强师生双方的有效合作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发挥手机的优势,在信息搜索、整理等方面积极运用手机来处理。还可以将二维码等新兴事物应用到学习中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手机从干扰学习的“怪物”演变成服务学习的“宝物”。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建立师生双方对手机使用的协议,明确课堂纪律,并且根据课堂内容因材施教,通过设立班级手机管理员、班级手机管理墙等方式,加大同学之间的监督,达到有效阻止学生在课堂中非学习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