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017-10-25韩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韩竹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学生从小就接触的学科,承载着我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并不断给学生在潜意识中灌输着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意识。但是,现如今世界文化大融合,西方文化不断地影响着学生,而本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却被西方文化不断地弱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让传统文化从小在学生心中留下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传承发扬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时代起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正是学生为未来十几年的求学之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小学的学习十分关键。在小学的主修课中,语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更加需要从小就进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不单单是一门学科,还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学生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语文,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再加上对语文学习并不系统,知识简单地学习、背诵和记忆,因此小学语文课是小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步,此阶段教师应当按照新课标要求,系统并细致地为学生打开中华文化的大门,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和了解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本文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进行探究。[1]

一、传统文化体现现在文字当中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仓颉观察星宿运动,鸟兽足迹以其智慧创造了最早的汉字,随后经过一代代人传承,发展到了我们今天所用的汉字——简体汉字。这段历史赋予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也让汉字拥有了记录历史的功能;而现如今的小学课标正要求这学生们识字,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让学生了解每个所学汉字的由来,想必会有更好的记忆效果和运用能力,并在无形之中以汉字为本为学生灌输了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汉字教学环节下功夫,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由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汉字的氛围,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

例如,老师在讲课时,针对汉字讲解,可以根据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有着图像和音调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们怎么读,然后让孩子低效地抄写每个字;教师更应该从字的本源下手,比如学生在刚接触“鹿”字时,老师可以像将故事一样地把这个字和鹿的真实模样和鹿字写法做对比,鹿角在上面,而下面的“比”就好比是鹿角,最好再加上“鹿”字的甲骨文,小篆等演变过程,课后在让学生书写,加强记忆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记错记混的几率,还在对汉字的讲解中融汇进入了中华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体现在古诗当中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古诗,古诗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着我国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文化。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古诗,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对语文学习所必须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不足,再加上古诗文的学习需要大量背诵和记忆,当积累达到一定量后才能灵活运用,所以学生们对古诗文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以至于影响了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长期下去,自然会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之时需要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从而喜欢上古诗,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例如,教师在讲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应当先对诗歌的作者李白进行介绍,要先介绍作者的字、号,再进行李白生平大事进行介绍,即因他人引荐作了官,后又被黄帝罢免,云游四海,逍遥自在。而当李白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正是他在游历途中初次到达庐山时,观看到庐山的美景所创作的诗歌。这一讲解过程需要老师以生动地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们觉得好像在听故事一样,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升,而且了解了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后,学生会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在介绍的作者背景古诗多了之后,学生们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历史框架,并不断扩充这个框架,补充每个朝代的文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还可以开拓不同了解中华文化的思路。[3]

三、传统文化体现在近代文当中

要了解中华文化,有一段时间是学生们必须知道的,那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的火炮打开再到今天的中国,也就是中国的近现代史。这段时间是中国在之前被骄傲自大蒙蔽了眼睛的后果,但是也是中国再度苏醒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充分展现了中华民宗的伟大文化,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这段时间的历史,而了解历史,也可以通过这段时间所留下的文献资料——近现代文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这段时间的文章之时,可以充分为学生讲解中国走过的不平坦之路和中华文化的伟大。

例如,老师在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就可以为学生补充说明这短时间就是那个时代的开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将鸦片输入中国,让中国人戴上了令整个名族耻辱的称号,后来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找到了借口向中国发动了战争,中国也因封闭落后而失败,中国大门也因此被打开,后来一系列的战争、不平等条约的来到,让中国涌现出大量的爱国人士积极救国,再到清朝灭亡、共产党诞生、抗日战争、内战,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及成立后的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学生们也会因此而有一幅比较明确的时间观,同时教师更可以在今后的文章中如《少年闰土》、《黄继光》等文章中慢慢补充历史,并让学生了解到中国走到今天的艰辛和所传承的伟大品质,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活力十足。[4]

结语

总之,虽然现如今是和平年代,学生们能安逸地坐在课堂上学习,但是依然要通过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从小就建立起对自己祖国的敬畏之心,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之心,如同毛主席当时面向全国学生所说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样,不断地完善自我修养,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为今后能融入现今社会发展的大潮做准备,也为能在今后不断传承中华文化和发扬中华文明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马俊海.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17,(10):256.

[2]张玲.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4):93-94.

[3]张华.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OL]. 学周刊,2017,(13):102-103.

[4]毕代军.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進入小学语文课堂[J]. 教育现代化,2017,4(04):236-237.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