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激励方式融入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
2017-10-25王玲
【摘要】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加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小学是教育工作的重要阶段,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质量,需要得到小学班主任的足够重视,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把激励方式融入到學校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提升教育工作质量,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激励教学 小学 班主任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56-01
一、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对策
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开设的过程中,还没能形成完整的激励策略,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德育教育活动开设期间激励政策不够明显;第二,德育教育开设中记录不够完善;第三,德育教育活动开设期间鼓励项目很少。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效率以及质量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想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取得实效性较好的鼓励策略,就要通过各类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没有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班主任的讲解为主,学生负责认真听就行,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活跃,小学生没有机会积极发言,只能做到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意义上接受学校的德育教育,只能在学校的范围内接受德育教育活动,能遵从德育教育的情况也很少,使德育教育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完善的德育组织
尽管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小学都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德育组织,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激励制度和记录制度,部分德育工作的开展多要依靠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掌握。除此之外,德育教师也只能在出现问题以后才能进行普及,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虽然有所效果,但是整体收效甚微,故此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够显著。
二、把激励方式融入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
(一)提升学生德育自律的激励对策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最初阶段,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养成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采取科学的激励对策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学生树立品质优势,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所以,要求小学班主任能将激励制度看成是最好的自律培养策略,让学生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必要的管理工作,通过让学生轮流进行班级内的德育工作管控,提示学生对德育工作的理解程度。尤其是一轮复习结束以后,可以让全体同学进行投票,使用票选给分数最好的学生给予奖励,然后评选出德育十佳的学生,通过适度的奖励,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自律与德育能力,这能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还能让学生更加关心同学,爱护班集体,这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氛围。
(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采取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激励对策
为了不断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增强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我们需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激励对策。如在举行小学生在意活动的时候,家长会、升国旗的时候,可以表彰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让孩子有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和日常活动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认真落实德育教育工作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进而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德育教育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如,可以从团结同学的角度出发,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然后适度的在期末考试中给学生给予部分奖励,特别是对于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不但要给予口头表扬,还要通过激励方式的开设,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自觉遵守德育知识,遵守德育要求。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激励对策,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经过认真研究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并尝试把激励对策融入到其中,从生活实际角度考虑问题,以此带动学生的德育发展,力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 : 89.
作者简介:
王玲(1974-),女,甘肃临夏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