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言”中的平民意识

2017-10-25张虹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关键词:三言冯梦龙

张虹

【摘要】明代以来,拟话本小说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也随着发生变化,平民意识开始明显助长起来,人们的自我意识,个体意识加强了,“三言”晚明话本和拟话本结集和创作的代表,本文就从“三言”的故事里体会其中的平民意识。

【关键词】冯梦龙 “三言” 平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15-02

一、“平民意识”一词的解释

“平民意识”一词最早是在五四时期由周作人提出的。在同时期,与周作人一起对平民,民间问题提出看法的还有李大钊与胡适等人。胡适曾在《白话文学史》中提到“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问”时,他认为“民间”所指的就是那些“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姬,弹唱的,说书的”等等。然而,这与冯梦龙所整理的“三言”中的故事大体相似。所谓“平民意识”,“就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举起以底层民众为本位的旗帜,以平民的态度、情感和思想去评说历史、描摹现实、展望未来的意识。”就是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尊严。

二、平民意识在“三言”中的体现

(一)平民意识在爱情中的体现

“三言在爱情方面的描写,在许多方面打破了封建成规。表现出平民百姓对于理想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醒世·卷3)就写了一个在人们看来是“门不当户不对”且女方还是一个妓女这样的故事,但作者以赞赏的口气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憨厚老实,勤劳稳重的卖油郎小伙形象。这个卖油的小伙没钱没势,地位低下。但他却赢得了花魁娘子的心,抱得美人归。表达了平民阶层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平等自由婚恋的向往。

(二)平民意识在孝悌故事中的体现

“三言”中各类关于孝悌的故事,也都集中反映了平民意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警世·卷1)钟子期在与伯牙的一问一答中可知钟子期学问之深,抱负之大。然而他推却高官不做,带着腹内一腔学问做樵夫是为何呢?依他之言道:“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亦称赞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孝悌之义的看重。这种看重也是整个平民阶层人民的整体代表思想,钟子期以一个樵夫的身份来代表整个平民阶层。

(三)平民意识在仁义故事中的体现

《羊角哀舍命全交》(喻世·卷7)中,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个人把友谊看的比生死还重。

羊角哀与左伯桃本不过是路过相遇相知,又结伴同去求官的,在饥寒交迫之时,左伯桃清醒的认识到两个人同走必将冻死在途中,于是选择舍己为人,脱下自己的所有衣服让羊角哀穿着,背着那半袋粮食去做官,而羊角哀做了官后第一件事就是厚葬其结义兄长左伯桃。得知兄长受阴鬼荆轲的欺压时,便自杀前去地下帮助其兄斗厉鬼荆轲。这二人的情义远非生命之重可以比得上的。

(四)平民意识在忠义故事中的体现

“忠”一直被儒家传统所提倡和发扬,一直以来,若遇贤君忠臣则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若遇奸臣昏君则祸国殃民、民不聊生、人心惶惶。如《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喻世·卷32)中讲了大奸臣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小命把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弃之不顾,还答应番国和议且割地称臣,残害忠良,老了以后他又开始谋篡大位试图诬陷赵鼎等五十三名忠臣,结果一命呜呼,只得在阴间“遍历诸狱,受诸苦楚”,变为异类。同时,胡母迪还在阴間看到了“奸国党恶,欺君罔上,蠹国害民”的奸臣宦官死后受到恶报,变为牲畜,而那些“忠良之臣,节义之士,在阳则流芳史册,在阴则享受天乐。”

三、由平民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进步意义

冯梦龙在“三言”中比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爱情故事中的进步意义。在婚姻问题和贞操问题上的大胆突破,反映了这些女性对理想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心中自我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她们想尽力挣脱任人摆布的命运。她们所希望的那种建立在彼此“爱慕”、“相悦”基础上的自主婚姻,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

在“三言”中,对于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及对以前商人形象的改变,使人们对商人有了一个人新的认识。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写施复拾金不昧,“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的行为,改变了自古以来商人“重利轻义”的反面形象。

综上所述,冯梦龙所编的“三言”中各类故事都体现一定的平民意识。本文从爱情、孝悌、仁义、忠义等故事中分析平民意识的体现以及当时平民阶层在爱情等方面的进步思想和女性萌发的新时期的新思想。她们在婚姻爱情方面所表现出的与封建思想所不同的行为举止。在对封建思想做抗争的同时表现平民阶层所向往和所渴望的。

参考文献:

[1]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言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的谜语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探析
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
人生自是有情痴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