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与经典的碰撞与融合

2017-10-25钱春贤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1期

钱春贤

【摘要】英语故事性文本的教学研究总是充满吸引力,教师们针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反复推敲,总不乏精妙的地方。但笔者认为,从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位上,从课前课后的统筹考量上,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布局上,从教学的主体客体切换上,我们教师更应该有一个宏观的策划,那就是翻转课堂。将翻转贯穿整个故事文本的教学时空,实现主客体围绕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让孩子们的学习充满乐趣又扎实有效,也让真善美的文化内涵散发悠远的芬芳。

【关键词】时空翻转 主客翻转 人文翻转 悟授翻转 始末翻转

经典的儿童故事因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内容新奇有趣而受到全世界孩子的喜爱。新版译林《小学英语》五、六年级教科书中收录了几则经典儿童故事改编的课文,如来自《格林童话》的《Cinderella》,《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等。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感受经典,实现多维课堂目标呢?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何谓“翻转课堂”?它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笔者有幸试教了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Cinderella,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实践翻转课堂的理念。

一、时空翻转,感知经典

教材中截取的是《灰姑娘》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情节,只有枝干没有血肉,如果有学生没有认真的读过Cinderella这个故事,就有可能难以理解这篇文本,难以体会Cinderella这个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美好心灵。让学生完整感受一下这个经典故事是必要的,通过课前与课堂时空上的翻转,让学生反复观看动画以熟悉故事及文本,是最佳的选择。

提前一周利用班会课,让学生集体观看了一遍《Cinderella》的全英文动画片,并提供网页链接便于有条件的学生多次观看。此次简单的翻转安排,让学生快乐地感知了整个故事内容,解决了原本只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实现的文本故事整体性输入的尴尬。简单的教学时空翻转,也让学生站在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轻松地实现了对Cinderella这个主要角色语言、心理、性格的感知,为学习这篇文本故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要的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一个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营造一个小环境,大量的英语词汇及句子刺激着孩子们的大脑皮层,使语言输入量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为实现孩子们“用英语来表述、表演故事情节”这个重要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客翻转,走近经典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常采用设疑导入法来激活他们的思维,紧紧地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轻松实现课堂教学各阶段主体的翻转,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如下的方式引导学生慢慢走近Cinderella这个经典故事,开始孩子们的故事之旅。

(出示图片1)T:Look! This is Cinderella. What does she have?

S1:She has nice clothes.

S2:She has nice shoes.

(出示图片2)T:What about this girl?

S1:She does not have nice clothes.

S2:She does not have nice shoes.

T:Cinderella has nice clothes and shoes. But the second girl,she does not have nice clothes or shoes. Who is she?

S3:She is Cinderella,too.

T:Really? Why does she have a big change?

(由于之前观看了动画片的缘故,学生们各抒己见。)

S4:Because the fairy helps her.

S5:First,she doesnt have any nice clothes. But the old woman helps her. So she has beautiful clothes.

S6:Because she is going to a party.

Ss:….

T:Excellent! But when does Cinderella have nice clothes and shoes? When does she not have nice clothes or shoes? How does the old woman help her? Boys and girls,if we want to know more details,lets enjoy this story again.

(图文结合讲述故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截取了关于Cinderella穿着强烈对比的两张图片,首先让学生描述这两张图片,目的是在教学or这个知识点的同时,使學生通过描述,较好的对比两张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问题的抛出,实现了对学生课前对动画片观感的完美唤醒,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放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我要阅读,我来表述,让此环节的教学目标轻松实现,更为学生深入这个经典的故事起到了很好地铺垫作用。

三、悟授翻转,细品经典

在经典童话故事《Cinderella》中,主人公是美丽、善良、勤劳和忠诚的化身。从教材本身出发,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在上这节课时,我们教师要传递给学生一个什么信息?Cinderella的美丽?善良?还是其他?其他故事人物中是否也有良好的品格?经典故事中的经典到底在哪?通过怎样的课堂教学组织让学生来感受这份经典?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最后决定结合Before the party,At the party,After the party三个场景来贯穿故事的主体教学,帮助学生细细品味这个经典故事,将教师的主观归纳、生硬传授抛在一边。endprint

在Before the party这个场景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步骤:视觉刺激(描述姐妹俩的穿着,与Cinderella的穿着形成对比。) 听觉刺激(听姐妹俩吆喝Cinderella做事的口气,学生做出选择The sisters are _____ to Cinderella. A bad B kind。)自主思索(再听录音,抛出问题Who cannot go to the party? Who can go to the party?。自读课文,寻找答案How does Cinderella feel?)情感代入(出现fairy,随着fairy的询问,学生代替Cinderella回答中,使学生感受Cinderella的心理活动。通过模仿朗读,让学生去体会Cinderella的无助及fairy的善良。)

At the party的场景,主要突出Cinderella在party上与王子欢乐的时光,以及Cinderella不得不离开party的无奈和王子的不舍。为了能让学生一起感受那份快乐,我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式——视频播放。使学生能体会Cinderella不得不离开的无奈;我采用倒叙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fairy叮嘱的话,要求学生模仿朗读,在这其中使学生体会心情,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不得不离开的原因。在情景的推进、故事氛围的渲染中,让学生感受到王子的不舍;通过模仿朗读,体会王子的那份心情。为After the party场景中,王子锲而不舍地寻找Cinderella打下伏笔。

After the party的场景中,首先自读课文,采用排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王子为了找到Cinderella是怎么做的?一开始的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其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王子寻找Cinderella的不易以及王子的执着精神。

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录音、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结合模仿朗读、回答问题、选择填空、排序、自主讨论等教学形式,以故事情节为明线,在解读故事文本的过程中,围绕人物心理活动展开,真正实现了细品的目的。在学生的不断感悟中,故事人物的形象也越发丰满。

四、人文翻转,内化经典

作者在构思、创作一篇文章时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Cinderella》也不例外。如何使小学生能更好的在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中理解这篇经典的童话故事,模仿朗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将一个个学生一次次地代入角色,一步步随着情节迈出低谷,走向高潮,不停地诠释着学生个体与抽象文本之间的翻转、融合。

有单句的模仿朗读。例如,图1中,个别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带领其他学生模仿Cinderella姐妹对待Cinderella的语气。图3中,模仿fairy叮嘱的语气。图4中,当Cinderella急切离开宫殿并丢失了鞋子后,模仿王子焦急的语气。

有对话、段落的模仿朗读。例如,图2中,fairy在询问Cinderella时的对话,在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跟读录音模仿,要求读出Cinderella的伤心及fairy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其次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再次让学生感受人物心情。

有整篇故事的模仿朗读。整篇故事采用跟读录音、模仿朗读的形式,使故事文本再次整体输入,使学生在模仿朗读中强化巩固故事文本,为表演故事文本做好准备。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模仿朗读的内容实现了从句、段到篇的辐射,对故事情节发展、感受人物心理活动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式上,从模仿录音、模仿教师、模仿学生引导到学生自主朗读,实现了帮助学生单纯朗读文本到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心理活动并与之产生共鸣的“再创造”朗读。学生通过这样的模仿朗读,真正从内心出发,理解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意义。

五、始末翻转,延伸经典

經典的故事之所谓经典,它除了以它有趣的故事情节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之外,在故事中,更能引领孩子们学会思索、学会探索、学会求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真、善、美,从而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堂中一篇故事性教材教学的结束,只是一个崭新阅读的引子。

因此在布置homework中的第二条时,教师是这样表述的:Please read more stories from Grimms Fairy Tales. I hope you can enjoy your reading, and find out more interesting things.

当然,有心的教师一定还会在图书角增加精美的图书,将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孩子阅读,组织读书观影的沙龙,召开主题队会,举办读后感征文比赛……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一篇文本,走进一个故事,更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故事中走出来,再走进一本书,走进一个世界。英语故事性文本的教学,就是这样充满魅力。我们可以自问:在将教材合起来的那一刹那,我们的学生是否已经随时准备翻开新的一页呢?达到这一步,还用担忧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吗?

参考文献:

[1]郑景芳.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王蓓蓓.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

[3]徐苏燕.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

[4]张新华.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4(15).

[5]李吉海.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