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技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策略

2017-10-25何敏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有效教学策略

何敏

【摘要】提问是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被视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有效的提问可以刺激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形成课堂师生互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提问技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策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根据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在课堂实施提问时可以借鉴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提问技巧 有效教学 策略

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激发兴趣、检查学习、巩固知识、促进思维、运用所学等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方式。如果教师不注意提问的技巧性,课堂教学成效将会大打折扣。反之,若教师能在课堂提问中多下功夫,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果,对学生语言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仍旧存在缺乏层次、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挑战、真实性交际不够以及学生提问机会少等问题。据此,本人将就提问技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提出几点策略思考。

一、分型而问,分层发问

学生水平的差异,是教学中客观存在也无法避免的情况。《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面向不同的学生,教师对所要发问的提问类型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所选择,突出提问过程的层次性。除去常规性的课堂程序提问,提问还包括课文理解性提问,即展示型、参阅型和评估型提问。按照难易程度,教师选择回答不同类型提问的对象也应是非随意的。

【案例1】

外研社版一起第7册课文《I wore warm clothes》,主要談论的是Lucy参加学校外出游玩时学习滑冰的故事。S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文章,帮学生梳理出了以下问题:

What did Lucy do in her trip?

Was Lucy happy in her trip? Why?

What do we learn from Lucy?

问题一:“What did Lucy do in her trip?”,帮助大部分中等程度的学生熟悉课文,找到课文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本课主要的几个词汇:went ice-skating,wore warm clothes,fell over,learnt to skate.它属于展示型问题,可以较为容易地找到答案。确实,在提出此问题后,举手人数占班级绝大多数。老师鼓励学生同桌讨论再个人回答,使得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中获得语言最近发展区范围内成功的喜悦。问题二:“Was Lucy happy in her trip? Why?”属于参阅型提问,学生无法直接从文中获取答案,必须经过一定的逻辑思考后,才能回答。老师便将回答的时间延长,给予学生充分的四人小组讨论机会,再请个别学生进行回答。最后一个问题“What do we learn from Lucy?”属于评估型提问,学生要经过逻辑思考,进一步归纳概括后才能准确回答。S老师直接选择了班级里个别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进行回答,一则保证课堂的流畅性,二则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背后的价值内涵。

S老师在发问过程中耐心引导、逐步深入,择人而问,善于“迈小步”,引领全体学生逐步深入知识的内核,理解思维的方向。因此有效提问的第一个技巧便在于分层设问,分型择问,让学生在差异化的语言学习中积极思考,体会知识学习的乐趣。

二、问有所载,问有其境

英语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语言若是离开情境,便将流于形式,毫无生命活力。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紧紧围绕语言学习目标,课文内容理解,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提问语言的煽动性是教学效果是否有效达成的前提保证。提问若以多媒体技术,如微课,课件等为载体,将给学生内心造成更大的冲击。再者,提问的内容是否在课文学习的大情境之中,是学生回答是否能顺利生成的有效保障。有前后联系的思考发问,学生更易于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相关线索,进行逻辑思考。最后,提问是否引发学生知识迁移,是否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是提问是否引发的学生共鸣的落脚点。

【案例2】

外研社版一起第10册课文《Your bag is broken.》,主要谈论的是Ms Smart帮助Lingling到商店里挑选合适的包的买包过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时让学生学会用形容词对物品进行描述,并进行信息对比。为了突出“大小”这一要素在选包过程中的重要性,H老师让学生试着回答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green bag?通过学生的个人描述,绿包的特点逐渐鲜明起来,教师紧着接又让学生思考,“Why doesnt Lingling like small bag?”通过两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对包的大小取舍已经形成偏向,认为包大才是优点。这时,教师继续在情境中提出问题“Will you choose a small bag?”。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他们不会选择小包。此时,教师及时呈现两张人们在运动时的图片,学生大悟到:有时候小包才是合适的。此时的提问顺情顺境,老师对学生回答的点播更是水到渠成。学习完课文后,老师提出:How to choose bags? 这一关键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前,H老师播放了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让学生感受箱包种类的繁多和丰富。这不仅适当铺垫了提问,还减低了难度,学生的回答呼之欲出。

H老师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在提问前进行铺垫和渲染,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们敢于质疑的思维能力。成功的发问是需要铺垫的,它不是课件里直接呈现的一行死板的英文,不是老师平淡无奇的一句话。成功的发问产生于情境,依托于生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冲击,并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荡涤起点点涟漪。endprint

三、问题引领,思维留白

在英语核心素养新提法下,学生如何在课堂中培养思维品格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龚亚夫先生曾提出,“核心素养所指的思维品格应当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课堂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质疑-答疑-设疑”的循环过程,因此如何在提问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对比,归纳等逻辑思维是基础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想象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并不是难以实现的。只要精心设问,用问题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将飞到更广阔的天空中去。

【案例3】

外研社版一起第6册课文《He works hard.》,其内容是Daming的家长去学校开家长会,了解Daming在校的表现。Z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归纳Daming的在校表现为clever, works hard, isnt naughty, isnt lazy等。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课文分角色扮演。最后,老师问道,If Daming doesnt work hard, his work isnt good, what will teacher and parents say to Daming? 甚至,老师提出如果今天是你的家长来开家长会,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学生们兴致勃勃,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想象创编新对话。他们说可能老师会告状,会有许多建议要提给Daming,家长可能会生气,也可能会内疚,因为是家长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来监管Daming的学习。

此课的亮点不是老师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师生在黑板上共建思维导图,而是老师在最后提出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让学生踏上了引人入胜的想象之路,回答精彩纷呈。有一些语言是学生想诫勉自己的话“You should work hard. Dont spend much time on playing computer games.”,有一些则是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期待,“Parent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staying with children.”不同的学生对与成绩的好坏有不同的态度,在他们的想象中,老师和父母又是千姿百态的。可见,有效提问可以刺激学生想象,开发创造性思维,跳出课文的框架和老师的答案预设,多说多用。在画画中,留白是一种艺术,而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将思维的空间留白给学生更是一种必要!

四、把握时机,平衡“追”与“候”

课堂提问时机也是提问技巧中重要的一部分。一个问题抛出后,候答的时间需要多久,什么时机适合对学生回答进行追问和深问都是老师们需要把控的一个课堂提问平衡。许多教师的等待时间非常短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无法形成有质量的答案。当教师的等待时间适当延长时,学生参与的积极行和回答问题的质量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变。

【案例4】

外研社版一起第10册课文在《It could find the people.》一课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L教师提出问题:How did the dog find people? 在这一环节中,第一个回答的学生给了错误的答案,教师没有生硬机械地纠错,而是耐心候答,在第二个学生的答案仍旧是错误的情况下,教师没有因为课堂时间安排的缘故,中断学生的学习思考,而是继续第三个学生起来作答。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做假,善引导。教师不急于纠错,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是正常现象,教师如果能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习将在“犯错”中得到升华。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自信和巩固,程度较差的学生则得到了更多学习的空间和自尊的保留,这便是教学中静待花开的艺术。

【案例5】

外研社版一起第4册课文《At 7,I get up.》一课描述的是Sam制作的关于自己一日作息安排的海报。老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完成属于自己的小报。最后老师请部分学生介绍展示海报。至此,语言技能目标已经基本完成,但是老师把握住时机,继续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poster? Is it reasonable? Why? 教师简洁的追问,让学生静下来思考。之后,学生自发地表达,健康合理的作息安排应该少看电视,多看书,多进行体育运动,强健体魄。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看到提问需要把握时机,如果教师在候答时,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可能学生的思考学习就不能完全发生,如果教师提问仅仅停留在语言技能层面,不伺机追问,学生的学习可能就不能深刻发展。

五、转交权利,放手学生

课堂除了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是师与生的互动。在英语教学中,我們应该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一人问”的现象。在课堂上提问的权利大多时候都紧紧握在教师的手中,而学生善于发问,敢于发问的情况仍属鲜见。如果老师能够将提问的权利更多地转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问,那么课堂的动态生成将会更加精彩。

【案例6】

外研社版一起第12册课文《Why are you scared?》,主要语言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Why…? Because…”对因果进行阐述,训练学生逻辑表达能力。J老师提供了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迅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Why is Daming bored?

Why didnt Daming go to school?

Why did Sam put the watermelon on the bike?

Why did they ride a bike in the park?

学生抛出的问题,剩余学生发挥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抢答。接着老师从网上摘要了一些英文脑筋急转弯如Why is 6 afraid of 7? (Because 7 ate 9.)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提出了更多有趣的问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运用语言,对因果逻辑关系进行了有效语言运用。

课堂的精彩部分源于教师的活动设计,更多则源于学生的动态生成。老师将提问的权利适时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完成了一轮“设疑-质疑-答疑-设疑”的思维运转,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因为老师的放手,他们的学习对象不再局限于教师,而是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是的,如果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注重提问技巧的实施,注重落实提问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必将极大被激发!在提问中讲求时机,依托情境和多媒体手段将提问分层分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格,甚至将提问话语权放手交与学生,这些仅仅是部分的提问策略。如何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终服务于高效课堂,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仍是我们需要不断予以钻研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Richard,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1996.

[2]Rowe,Wait times:Slowing down may be a way of speeding up!1986.

[3]罗晓杰.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有效教学策略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