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肘上置管与肘下置管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分析

2017-10-25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民医院515700汤巧萍詹玉云张培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机械性静脉炎B超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民医院(515700)汤巧萍 詹玉云 张培丽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可在床旁进行的、安全的、留置时间长、维护简单的护理技术[1]。传统PICC技术采用较粗套管针在肘下可视静脉或肘部正中穿刺,因肘部生理解剖的特殊性,患者长期反复屈肘可致导管出现扭曲、静脉炎、感染等不良现象[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改良,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于肘关节两指以上置管可有效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理论,我院对16例需要采用PICC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肘上置管与肘下置管,将两组患者的静脉炎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解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就诊(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16例PICC置管置于贵要静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置管材料均选择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肘上组8例,男4例(50.0%),女4例(50.0%),年龄40~68岁,平均(54.3±3.1)岁。肘下组8例,男5例(62.5%),女3例(37.5%),年龄32~78岁,平均(58.6±3.2)岁。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对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方法

1.2.1 肘上组 由拥有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资质的护理人员来进行操作,局部完成消毒后,在B超引导下采用肘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于肘关节两指以上置管,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经X线证实置管尖端在上腔静脉内。置管后按PIC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进行维护护理。

1.2.2 肘下组 完成局部消毒后,选择肘部及以下部位,肉眼直视或触摸得到的静脉采用盲穿方式置管,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经X线证实置管尖端在静脉内,由专业护理人员来进行操作。置管后按PICC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进行维护护理。

1.3 评价标准[3]

1.3.1 机械性静脉炎评价标准 依据机械性静脉炎分度标准:红、肿、静脉无条索样改变、触摸无硬结无论疼痛与否均为Ⅰ度;红、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触摸无硬结无论疼痛与否均为Ⅱ度;红、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触摸可触及硬结无论疼痛与否均为Ⅲ度。注意与置管术后肢体发生的单纯性的肿胀相鉴别。

1.3.2 一次穿刺成功与患者满意度调查 穿刺一次性完成定义标准:穿刺后可见回血,穿刺针置于静脉血管内,操作一次性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拔出置管后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统计调查穿刺时及携带置管期间患者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百分比表现,数据相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照 肘上组共计发生0例机械性静脉炎占组数的0%,肘下组共计发生1例机械性静脉炎,械性静脉炎占组数的12.5%,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2.2 两组一次穿刺即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照 肘上组一次穿刺即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肘下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对比[n,(%)]

附表2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及满意度调查情况对比[n,(%)]

3 讨论

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因穿刺鞘以及导管本身,对静脉瓣或内膜造成的机械性的摩擦刺激,进而引发的变态性反应,以红、肿、痛、静脉条索样改变、可触及硬结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称之为机械性静脉炎,此症状多数出现在早期5d之内。长期临床经验积累告诉我们,选择合适的导管、导管尖端位置准确、外体固定牢固、护理维护方式正确,做到以上几点,则不易产生机械性静脉炎[4]。肘上、肘下固定方式是不同的,肘上为L或U形固定,肘下为S或C形固定,并用胶布采用蝴蝶型方式固定,并固定好透明敷料下缘,将置管时间日期、维护时间日期、置管护士姓名贴于敷料上部,并将导管采用思乐扣与皮肤紧密贴合,使其不易发生移位。置管6h内应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保护好体外导管,避免因衣物穿脱牵拉[5]。因PICC导管价格昂贵,患者常产生害怕自己出现不良反应导致导管被拔除浪费的不良心理,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更要加强巡视,对患者细微照顾,观察置管处皮肤静脉情况,缓和其不良的情绪,正确疏导并且讲解出现静脉炎后的处理方式及预后,做到真正的人文关怀[6]。

从本次研究中可明显看出,肘上组共计发生0例机械性静脉炎占组数的0%,肘下组共计发生1例机械性静脉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上组一次穿刺即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肘下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王雪梅、应灵妹等研究结果相近[7]。

综上所述,对于需要行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于肘关节两指以上置管,利用B超引导能增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为广大患者谋福音。

猜你喜欢

机械性静脉炎B超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