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

2017-10-24刘立贺映红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融入途径高校思政课

刘立+贺映红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生态文明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生态文明意识 高校思政课 融入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发展目标和战略,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的实效性和育人性至关重要。

一、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国家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实现生态文明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规划之中,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2015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義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由此从理论层面进入具体操作层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提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1]。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职责,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意识就尤为重要。

2.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乏现状亟待改变。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2017年6月,笔者先后以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一师范等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8份。主要针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现状、高校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现状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8.2%的大学生认识到生态破坏的现状,对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也有充分的认识。但有26.8%的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国家和社会层面应该关注的,与当代大学生的关联不是那么紧密。2013年全国生态文明意识研究报告中表明,高学历人群的生态文明意识呈现知晓度高、践行度较低、知行存在反差的特点。由此可见,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比较淡薄,需要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

二、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利用思政课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对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在时代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高校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教书育人之中,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思政课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在思政课教学中,生态文明意识开始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生态文明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某些高校思政课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在相关章节,部分或者少部分地涉及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并未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往往更多地觉得生态文明是国家社会的事,与个人关系不大。

2.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成体系。

思政课作为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生态文明意识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从思政课教材的章节分布和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零散不成体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该课程的每一章节都有其教学目标和要求,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往往只是镶嵌在其中,容易被忽略和掩盖,如“法律”章节,教学目标和要求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精神,但它潜在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要求就容易在教学中忽略。另外,在思政课教材中,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散落在课程的各个章节,看不出明显的教学体系,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中的生态审美;“公共道德”中的生态道德;“法律”中的生态法学,等等,这些内容在各自的章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杂乱”的感觉。

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当前,各高校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一方面主要是由社团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如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另一方面主要是由思政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宣讲,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老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宣传有关生态方面的理论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三、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途径

生态文明意识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真正入脑入心,必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现教与学、师与生的互动,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和引领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

1.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引领着整个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不断地提高生态素养和生态理论水平,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实调整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地加强对生态文明理論的学习和研究。一是要加强与生态学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生态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法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这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生态科学知识。二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是正确对待与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也是人类正确解决生态危机的指明灯。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用其指导课堂教学,才能增强课堂的理论说服力。三是要对我们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进行认真研读。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党的方针政策,领悟其精髓,并把这些思想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引领教学。

2.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主阵地。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抬头率,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根据新的形势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一是要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树立明确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培养目标,将思政课教材中的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优化整合成若干个专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二是要把党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最新的方针政策与教材理论知识融合起来,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三是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密切关注有关生态文明的热点和难点,并把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生活中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难点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将生态文明意识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就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探索如专题讲授、案例分析、线上线下互动等适应生态文明培育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把生态文明理论深入到实践中去,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态危机,领悟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反思自身行为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才能真正强化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理论课堂,在课堂中利用有关生态环境的时政报道、新闻热点,组织如讨论、辩论、演讲、模拟等形式的有关生态的课堂自我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线上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广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中,提高教学参与度。三是要充分指导学生开展日常生态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实践教学。生态文明理论只有与个人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大学生融会贯通。学生在生活中基本的用水、用电、消费等方方面面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教师可利用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事件,以寝室为单位,要求学生开展节约用水电、拒绝白色垃圾、旧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竞赛、评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在“参与式”学习中,树立生态责任感和生态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成为合格的新型“生态保护者”[2][3]。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J].党建,2015(11).

[2]樊如茵.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7(01).

[3]莫东林,庞虎.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7(02).

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绿色化视域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与实践”(编号:15C0171)和长沙医学院“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入途径高校思政课
试分析大学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融入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问题中追求真知,在过程中培养能力
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教育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