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2017-10-24马光育
马光育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关键词:本土文化;美术教学;教学实践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作为一位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本土文化,传承和保护这些的珍贵文化遗要从本土文化的了解开始。
通过让学生对本地的乡土美术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多种形式的美术手法,进行了乡土美术教学的探索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掌握技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探知根本,融入生活
本土文化都是来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各种不同材质的美术艺术品工艺品,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说窑街的黑陶,黑陶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又一颗明珠。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又如红古的枕顶刺绣“三娘教子”、“家和人兴”、“清白执家”、“蛐蛐吃白菜”等。红古乡刺绣(荷包)、窑街刺绣“白龙马”、“狮子”、“鞋垫”等。还如端午节小孩子们肩上戴老虎、麒麟、鸡,后背有蛇一类的五毒之物,胸前荷包民间认为小孩出红疹,就会被小鸡就啄了,取吉祥之意;老虎、麒麟都是避邪之物。后背戴五毒,意思五毒不侵。表达人们希望小孩子健康成长的心愿。还如日用用品。被面、枕套、桌布、靠垫、床单、鞋垫等。让他们认识民间美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寻找身民间美术宝库,引导孩子在旅游中带一双发现民间美术的眼睛,随时用相机收集、记录蕴藏在民间的艺术:那里有画栋雕梁,有石刻砖雕,有古老的纺车,有威武的门神,有蓝印花布染坊……让学生在旅游中探古寻源,把生活变成我们的大课堂,也是学习民间艺术最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莫过于“过大年”,年画对联,剪纸窗花,舞龙高跷,唱大戏,扭秧歌,做祭祀,活动丰富多彩,简直是民间艺术的“满汉全席”。
进入民间艺人的工作室,与老艺人们一起玩泥巴、做糖人、试着剪剪纸、画画农民画,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二、因地制宜,融入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民间艺术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纳入美术教学课堂,融进美术教材里,突显民间艺术的价值,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间文化的基本信念。
(一)整合民间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如何在美术课堂里结合教材渗透家乡的民间艺术?把家乡的黑陶、泥塑纳入雕塑课,剪纸、木雕﹑编织纳入手工课,刺绣、扎染纳入图案设计,民居、戏台成为绘画创作课的素材,并且定期地开展民间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用多种多樣的方式推介民间艺术。通过这样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更重要是保证了民间艺术的传承,达到教学的有序性和长效性。
(二)开展校本教材,巧妙拓展民间艺术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收集甄选素材,编写校本教材,巧妙拓展民间艺术。例如:我校把窑街的黑陶、红古的刺绣(荷包)、窑街刺绣“白龙马”、“狮子”、“鞋垫”等纳入校本课程,这些都是在红古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开设起来的,在校本课程开设中,经常邀请一些民间艺人来跟学生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冲破思维定式、回归人类本性,有益于学生情感观念的形成以及民族气质的造就。
三、创新学习,创作实践
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虽然儿童的思维与民间艺术造型思维很相似,学生在学习时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但是让孩子们学习民间艺术并不是一味的效仿,而是既要在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有新的拓展,新的突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学习民间艺术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在民间艺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一)继承学习
临摹、复制民间艺术,把窑街的黑陶、红古的刺绣(荷包)、窑街刺绣“白龙马”、“狮子”、“鞋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创作过程的构思、构图、制作、上色等,从实践中体味民间艺术构思的大胆想象,构图的无拘无束,造型的变化夸张、色彩的强烈热闹﹑线条的粗犷简略。
(二)创作融入
在绘画创作中融入民间艺术的元素,让孩子们在积淀了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移情、变化、重组等手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上,尽量降低难度,将传统的窑街的黑陶,变成用泥巴来制作。更多地体现儿童那质朴、夸张、大胆的造型特点。在内容选择上,更多的是表现孩子们熟悉的儿童生活题材。孩子们在不断吸取民间艺术营养基础上,积极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在继承中得到发扬,在发扬中不断创新,使作品既有古朴的美感,又闪烁着时代的气息。这也真正实现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是很好的材料,再以自然环境为创作引导,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鼓励同学们就地取材,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乡土意识也随之得到加强。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美术教育者肩上的一项重责,如何正确引导,加以善材利用,我们美术教育者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认识本土文化重而道远。结合校园文化,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通过“本土文化”的实践,增强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情作用验,加强感性认知,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考察、感受、记忆、想象等审美元素的活动。以熏陶情操为动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现美、认识美、赏识美、创造美教学活动,达到创新教育目的。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对审美主体的体验,同时也激发了其审美的参与欲,但其创作活动有着很大范围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