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017-10-24邓琬璐

青年时代 2017年26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邓琬璐

摘 要: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兴趣的学科,一个人有没有高雅的爱好,是不是一个有情趣的人,音乐能力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量标,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不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就承担着开发学生想象力,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的重任,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能不能再学习期间,培养出一个高雅的爱好,成为一个高雅的人,音乐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角度,解析如何让音乐教学变得更有激情和创造性,更受学生欢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谈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教学;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也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音乐教学的创新,是营造一种自由、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参与创造、体验创造。而即兴创造与创作则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无论是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还是音乐创作都可以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活动。“多用即兴”的好处在于:首先,即兴性创造活动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则,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由于即兴性活动没有事先准备(酝酿、设计、排练),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创造的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难免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综合课,老师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完歌曲后,进行了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游戏是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它在美妙而富有动感的音乐中充分发挥儿童好动、好奇、好探索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唱、玩中学,通过玩玩乐乐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可结合歌曲内容,充分發挥想象力,编创各种各样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这种配合歌词的即兴表演,在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低年级可普遍使用。

随着学生音乐学习经验的积累,音乐能力的提高,在较高年级可以在继续保留一定的即兴性创作活动之外,可逐步进入非即兴性的创作练习(如按要求编写、创作曲谱)。例如在一堂小学中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主题与变奏》时,教师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如果这节是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那么首先要学习“什么是变奏”和“常见的变奏方法”,以《闪烁的小星星》为例,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开始是导入环节,使用学生们熟悉的,《闪烁的小星星》主题,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感受、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然后进入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最后进入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

这堂课在教学上采用集体、分组和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分小组进行创作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尤其值得提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两点:1.任何即兴创造都不是随意创造,更不是任意地粗制滥造。2.任何即兴创造都是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学生即兴创造的成果或许会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学生创造思维与音乐发生碰撞时迸发的“火花”。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的音乐创造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做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给学生即兴创造的动机;不断丰富学生的从音乐中领悟的生活;不断制造机会让学生拥有即兴创造的平台;不断给予学生即兴创造的台阶,帮助学生积累创造经验。并且不断开辟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除此之外,的音乐教学中还应该注意“融合性”教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所以,真正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的一个过程。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引导学生自我构建音乐欣赏体系,为学生终身音乐欣赏作好铺垫。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寻一些在新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更好地进行欣赏教学。一年多来,本人一直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尝试着“融合式”教学。

一、“融合式”教学的概念

“融合式”教学是笔者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其中”而设定的。“融合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适应的素材、经典的音乐片断以及教材中提供的乐曲,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式来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融合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线性的思维方式,形成集艺术思维,科学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实施“融合式”教学的策略

本人在平时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策略来进行融合式教学:

策略一:展开想像,画面融入endprint

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介于这一点基础之上,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导入画面和色彩,能起到加深理解音乐作品,提升欣赏力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绘画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用色彩和画面,展示音乐形象。引导他们使用丰富的色彩语言,如快乐、节日的色彩;酷暑、烈日的色彩和与之对应严冬、冰冷的色彩;悲伤、痛苦的色彩;紧张、恐怖的色彩……

策略二:动静交替,表演融入

让学生们充分的“动”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欣赏教学时,我经常鼓励学生随着播放的音乐,边听边进行适当的表演。为音乐欣赏赋予新的生命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美感教育,达到了欣赏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欣赏《在北京的金山上》时,学生感受了欢快热烈的情绪后,就随着鲜明的舞蹈节奏,即兴表演起藏族的舞蹈,特别是那几个参加舞蹈培训的小姑娘,边唱边舞,俨然是一个小小舞蹈家!这样,这段音乐就深深地印在学生脑子里了。

策略三:你敲我打,器乐融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尝试着将器乐有机地融入到音乐欣赏课中,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觉得器樂的融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由初步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以至于表现音乐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乐器,为欣赏的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如:欣赏《可爱的动物》,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钟、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孩子们有了兴趣,便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之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真是“受益匪浅”。

三、成效与思考

(一)“融合式”的欣赏教学,符合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教学过程中,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像、绘画、讨论发言、表演,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深入踏实,学生真正成为了欣赏课的主人。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融合式”的欣赏教学,将音乐知识学习融于音乐艺术之中,达到“双基”落实的目的。欣赏教学中,音乐知识的学习,都是进行在音乐的艺术形象中,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音乐教学的艺术特点。

(三)“融合式”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教学过程,不仅调动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音乐反复的精听、分析,大大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对音乐的再表现,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给音乐欣赏增添了新的艺术再现,创造美的能力也得以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