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道德评价和道德标准问题

2017-10-24鲁珍珍

青年时代 2017年26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评判公交车

鲁珍珍

摘 要:道德行为的评价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对于道德评价标准也是为人所孜孜追求的信念,而道德评判的标准在当下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道德标准即评判人们道德行为的尺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道德认知,而道德认知取决于我们所受的教育。而当下道德绑架似乎正在占据着主旋律。

关键字:道德行为;道德标准;道德评判;道德绑架

道德标准亦是善恶问题,即是评判人们道德行为的根据或尺度。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受道德认识的影响,而道德认识取决于教育。很多哲学家都说过“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都形如动物”,可见教育对道德观念,日常行为,判定事物的原则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生活中道德行为的评价其实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道德是个体主观性的价值观念,它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类对某种行为的论断,都是因人而异,取决于其价值观念。无疑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即教育和环境差异,而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墨子的“素丝说”,他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与黄则黄”以及洛克的“白板说”充分验证了这一点。所以一个人对道德评价的标准可以理解为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取决于教育,教育有广义的社会环境的一系列的教育以及狭义的学校教育,这些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笔者通过三则案例对道德行为道德评判的标准进行分析。

情境再现一:电影《搜索》由国民女神高圆圆饰演的,这部影片中高圆圆饰演的是某知名企业的一名资深HR.因造化弄人在公司年中体检中意外发现了自己淋巴癌晚期。伴随着心情极度低落返程坐上公交车,因旁边站着一位老人,车上很多人要求其给老人让座,但是意外患上绝症的绝望使她无暇顾及这一片喧嚣声中的叫喊和责令。因在别人的不断地强硬的要求下,她冷漠地回应了一句“要坐坐我腿上”这句话。而这事件过程恰好被一位实习期记者拍到作为时材大肆报导,因跟风各大媒体都陆续报导这件事情,利用这件事情弘扬时代主旋律。因女主的同事看到微博转上这一幕,出于嫉妒或者其他某些因素诱导,在微博下面匿名泄露了女主的全部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公司名字等一系列信息,对女主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女主因此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以及各种谴责,最后在舆论的压迫下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社会舆论的一个有力回应。这件事件中的女主宛若南美洲丛林中的一只蝴蝶,只要稍微扇动翅膀就引发了一场发生在中国南方都市里的“南太平洋风暴”。七天时间里因为一件公交车上发生的小概率事件,生活被迫推离原有的轨道,甚至命运都被彻底改写。

情景再现二:公交车上一位老人上车,径直走到一位年轻小伙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让我坐坐吧,你看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小伙子礼貌地说了声“对不起,我让不了”,老太太就生气了,“你这个小伙子这么年轻给老人让个座怎么了?”小伙子无言以对,最后不得已把自己的假肢拿下来证明给老人其也是需要被关怀者。这实则腾讯发起的一则简短的视频。

情境再现三:Z女士下班坐公交车回家,坐上车一直在思考工作上的事情而没注意到上下车的人群,不知道何时自己旁边站着个老太太,等其回过神打算让座时候,后面一个小伙子让座了。老人径直走向那个座位,因为她腿脚不方便,Z女士连忙上去搀扶一下,这时候老太太冷嘲热讽的来了句,“在你旁边站那么久都不知道让座,现在还假惺惺的扶我”。

这三则情景再现都有一个共同的讨论话题:对于让座一事道德评判的标准时间。 情景再现一虽然一部电影,但是也是我们社会很多方面的写照,女主的死亡,到底谁是凶手?我们从小就一直灌输着尊老爱幼,公交车上见老人要主动让座,这似乎也是我们国家弘扬的主旋律方式。但是在每件事情的背后似乎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就像情景一中的女主,因意外被查出淋巴晚期,生命处于极其崩溃边缘。而此时车上的人要求她让座,他们都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念出发,以“利我”为主导观念出发:年轻人应该为老人让座的事实一认识,认为年轻人应该让座,不让座即是不道德。这里作为群众的价值评判标准是根据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出发,以及社会对这一方面的大力提倡,使要求让座一事理所当然。但是站在女主的角度,她是該事件的受害者,没人明白她的身体遭遇,她也无从说起,她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以及回应的那句“要坐就坐腿上”其实是她情绪的一种宣泄。从不同的主体看,对道德评价的标准又存在着差异。道德评价是主观性的价值观,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它。从不同主体来判断很难断定谁是谁非。这些小概率事件也是件平常的公交车不让座事件,因为人性中的利己主义大肆宣扬,灌输弘扬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导致舆论的压力扑倒过来。最后这个女主用结束生命的方式对社会做出来了一个有利的反击。深挖人性深处,“人性本恶”,人类的道德行为大多时候出发点有三:利益、情感、快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利益律、情感律、快乐律。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益律,人类的行为习惯性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习惯性的评判行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就如情景一中女主的同事匿名泄露了女主的身份信息,给女主的生活造成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就如情景二和情景三中的老人他们都是本着自己的利益,情感和快乐出发。或许可以利用平时生活中的许多经验去界定这些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道德标准问题是很难界定清楚,就像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等一系列的行为一样。它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其实很多种情境下,我们的弘扬所谓的主旋律,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根深蒂固在人们的思维里面,但是大多时候存在这样的一种道德绑架。道德是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去用这个绑架别人的义务。在这个世界上道德既可以约束别人的不良行为,但是道德很多时候也被用来谴责无辜的人。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而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本着对道德行为本身的评价,既有的一些社会道德规范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道德评价的标准具有不确定因素,根据评判的主体差异,评判的标准也会相应的大相近庭;事件本身的意义,因处于不同环境其评判标准也会适时发生变化。时代的差异,在某一些年代一直被弘扬的主旋律,到新时期可能要面临一些考验,适时改变。譬如,我们古代的三纲五常,其中的“夫为妻纲”,在现代这个女性地位提高的社会,很难在以这个标准再来要求女性,很多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具有主导性,“妻为夫纲”似乎有点凸显现在女性的家庭地位。很多人企图想去给道德行为的评价定一个标准,其实很难做到这种“普适”的道德标准,因为每个个体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长期不同的学习大环境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于这个普适的标准也是我们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估计要漫长的岁月积淀以及人类的教育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俊峰.评价活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03):45-49.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8):20-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评判公交车
你们认识吗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城里的公交车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