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挚的情感 命运的抗争

2017-10-24李志方

青年时代 2017年26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红高粱

李志方

摘 要:《红高粱》是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所创作的中篇小说,后被影视创作者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艺术珍品也在世界文学史上描绘出一幅活生生的东方画卷。从艺术表现来看,电影和电视在表现形式和表现目的上都有所不同。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战背景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情感矛盾与民族气节;郑晓龙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以更加写意的手法更加细腻地挖掘出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世界,剧情更加丰富多元。本文重点从精神诉求、主题音乐、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两部作品的艺术异同。

关键词:红高粱;精神诉求;音乐符码;叙事策略

一、心灵深处的反叛与抗争

在电影《红高粱》中,导演张艺谋考虑到影片的篇幅和叙事节奏,就只保留了原著中《红高粱》和《高粱酒》这两个部分,同时进一步删减两个部分不必要的情节与人物,通过对九儿生活经历和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体现出人物本身的性格色彩和抗争精神,扩展了影片的人物张力。而在电视剧中,不受时长的影响,可以将小说中的细节和情感完全抒发,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会使观众更加融入剧中,走进人物内心。除了小说中原有的人物,电视剧版《红高粱》还增加了一个与九儿青梅竹马且很有学识的上进青年----张俊杰,和一位贤淑、善解人意的大嫂---淑贤。张俊杰的思想影响着九儿,并且向九儿介绍外面的世界,而大嫂长期的压抑生活,让她的内心想要结束这一切,最终只能在大烟中感受一丝乐趣,以其创造出情节矛盾为九二的反叛意识做好铺垫,在精神诉求表现上更加隐晦。

在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试图通过描述对性与死亡的描写和对酒的崇拜来挖掘人性深处最本质的特征:生命的渴望。同时,在电影《红高粱》中,导演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进行阐述的,表现的是“我爷爷”与“我奶奶”在抗日背景下的情感纠葛,而忽视了九二本身的人物性格背景和生活细节,但这也是符合电影视角要求的,她身上的反叛精神是自身经历激发出来的。而在电视剧中,九儿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刚毅顽强、不向艰苦命运妥协、为自己而活的女孩子,她的反叛精神是生活一点一滴表现出来的,而九儿的这种性格也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电影中,对高粱地的表现是一片鲜艳的红色,这一点对于视觉冲击、呼应片名、渲染气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红色象征着生命和鲜血,也象征着反叛[1]。电视剧《红高粱》在遵从原著的的情况下,延伸了故事的精神体现,表现了人物的反叛精神和爱国精神,不仅刻画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淳朴,也有现代女性身上的刚毅、上进,这种安排使作品融入时代元素,更符合当今社会对情感的认知和对审美的需求,同样获得了应有的成功。

二、牵动灵魂的音乐符码

在電影《红高粱》中,张艺谋为了表现西北粗犷热情的民族风韵,邀请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主题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是充满强烈民族韵味的音乐语言,对电影想要表达出来的那种画面效果、故事情节、民族文化起到了很大的烘托作用。电视剧《红高粱》的主题曲则是由我国新生代音乐制作人阿鲲创作的《九儿》,节奏婉转,含情脉脉,很好地表达了九儿多元复杂的情感性格。《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首歌有着浓郁的西北民族气息,把西北男子的那种粗狂、豪迈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整首歌旋律的起音和结尾都以高腔为主,表现出原生态的西北风貌和爽朗民风。《九儿》相对于《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来说,地域特色淡化了,更多地把表现重点放在了统筹全剧情感上,整首歌的旋律以纯四度上行开始,下行结尾,用变化音和辅助音来丰富音乐的情感,凸显剧情与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歌词表现上,《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首歌在电影中是“我爷爷”清唱的,歌词基本上都比较口语化,带有民族元素,并且多次出现数字“九”,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世态民俗。而且这首歌在剧中出现时完全没有伴奏,是剧中“我爷爷”用嘶哑的嗓子吼唱出来的,西北男子的那种豪迈粗犷的人物形象被刻画的十分鲜明。而《九儿》中的歌词,一共只有四句歌词,反复重复的唱,只是调不一样,歌词中前三句写景,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这首歌以九儿为第一人称,有小提琴、交响乐做伴奏,韩红演唱,把剧中九儿命运的跌转起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由于写于中国改革开放早期,那个时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缺乏的,所以这首歌的豪迈和质朴很容易就打动了那个时代少年的心,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而《九儿》则诞生于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的时代,所以这首歌的欣赏角度和视野也就比《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要广阔很多,带给观众的是更丰富的视听享受和文化思考。

三、多元变缓的叙事表现

从叙事人称上来说,电影《红高粱》以第一人称旁白引发全片,整部片子是以孙子对“爷爷奶奶”的回忆展开的,孙子所扮演的形象一直都只是一个旁观者、叙述者,这种视角非常自由又有全知性,站在当今的观点追忆往事,引发共鸣。但是在电视剧《红高粱》中,这个叙述者、旁观者不见了,主要从女主角九儿的视角展开,重新进行诠释。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子一生的爱恨情仇和成长历程,虽然讲述的有九儿的爱恨情仇,但是剧中九儿的戏份不是单单围绕着余占鳌展开的,反而更多的是讲述她的谋略和其丰富的人物性格,所以相对于电影《红高粱》中的九儿,电视剧《红高粱》中的九儿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鲜明,这种叙事者的不同,对电影《红高粱》和电视剧《红高粱》在主题的确定以及情节的构建上有很大的影响。

从人物设定上来看,电视剧版《红高粱》构建了比电影版《红高粱》更为复杂的人物关系。如电视剧里新增的九儿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张俊杰,单家大嫂、县长朱豪三等等在剧中起着很大作用的重要人物角色,整部戏的人物一共有58个,有的角色在原著中是被一笔带过的,有的则是原著中没出现但在剧中会有极强表现力的这样的一类角色,这些新角色把女主角一切变化的前因后果交代的十分清楚,而且也让观众对那个年代的社会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从故事情节上来看,电视剧版《红高粱》在原著余占鳌等人参与抗日战争的基础上,加入了九儿的爱情故事,而且为了让电视剧的情节更加丰满,还加入了剿匪这样的故事情节。从叙述重心上来看,电影版《红高粱》侧重的是无拘无束和生机勃勃,带给观众的是一场深厚感情和一种人性的追求。但是电视剧版《红高粱》侧重的则是怎样才能让观众更有感触,所以融入了很多的可看性元素,比如爱情纠葛和宅斗、落草为寇、官匪对持、情敌联手、抗日斗争等等吸引观众眼球的情节。

叙述场景方面,在电影版《红高粱》中,张艺谋把原著中发生在山东高密的故事改成了黄沙漫天的黄土高坡。整部片子中的场景大多都很荒凉,十八里坡和高粱地带给观众一种很空旷的感觉。但是在电视剧版《红高粱》中则更注重原著,电视剧情节不管是风土人情还是田野河流都具有浓重的山东气息,而且不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情节的推进都更加接地气。电影《红高粱》的叙事场景只有两个,高粱地和酿酒作坊;而在电视剧《红高粱》中除了高粱地和酿酒作坊外,还有土匪窝和县政府等多处场景,与电影版《红高粱》里面的荒凉场景相比,电视剧版《红高粱》的高密县给人一种“烟火气”的热闹感。

在叙事语言上,电影版的《红高粱》,导演在电影空间和画面语言上独具匠心,颠轿、劫道、敬酒神、日全食等等画面占据了影片大半篇幅,都被导演都赋予强烈的生命意味和民俗气息。导演通过写实的艺术手法,并不是为了营造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突出那种内在生命的精神外化。而电视剧版《红高粱》的叙事语言是客观的、是理性的、平实的。编剧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保留了原著中的那种强悍与狂野的精神,使整部剧充满了生命力,镜头的重点放在程序和搭建人物关系上,而不在抽象美学的表达上,采用的语言是故事化的叙事语言。

从总体叙事风格来看,电影版的《红高粱》具有非常濃烈的血腥味,体现出西北那种粗犷的民风,比如余占鳌在那家牛肉店吃牛肉的情景,牛肉店的墙上挂的是张血淋淋的牛皮,桌子上放的是整架的牛头骨头。影片最后罗汉被日军剥皮的残忍场面更加血腥暴力,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较之电影版《红高粱》,电视剧版《红高粱》则柔和很多,他没有原著中的那种晦涩阴霾,也没有电影版《红高粱》的那种血腥与荒凉,镜头前出现的场景都非常的井然有序。九儿各式各样的旗装,余占鳌的哈伦合身裤,使整部片子变得韵味十足。在表现“酒”这一主题物象时,酒因为豆官在酒里加了碱而变得美味无比,比电影版《红高粱》中因为余占鳌的尿才使酒变得上品这样的情景设定更能被观众接受和理解。电视剧中新加的人物,都使整部剧的剧情更加饱满,结局以九儿只身一人把日本鬼子引到高粱地,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高粱酒,与那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为结尾,强化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大大提升了影片的人文内涵和艺术高度,谱写出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敢史诗。

四、结语

电影《红高粱》和电视剧《红高粱》在影片精神诉求、主题音乐、叙事策略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创作者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电影和电视艺术的独特魅力。但二者也有一些相似之处,经典桥段异曲同工,颠轿、野合、酿酒等情节既是电影《红高粱》的身份标志,也是电视剧《红高粱》的精神标签。不管是电影版的《红高粱》还是电视剧版《红高粱》,“红高粱”都贯穿全剧,它代表着充满生命力度、狂欢色彩的酒神精神,而在这样的情境下,高粱酒也就化为生命之流挥洒在充满热血的中国大地上,实现了情景的交融,隐含着一种贯穿人物与景物的抽象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2.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红高粱
莫言与“红高粱作家群”
“浓墨重彩”推动场面变形与结构流动——以评剧《红高粱》为例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红高粱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探索《红高粱家族》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