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理论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研究
2017-10-24徐雅欣
徐雅欣
摘 要:著名汉学家翟理斯将《罗刹海市》翻译成英文,堪称最成功的译本之一。他的译本中对原文的改写之处颇多,安德烈·勒弗维尔(Andre Lefevere)是操控学派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提出翻译即改写,并且认为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操控改写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操控下,翟理斯对原文改写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操控理论;翟理斯;《罗刹海市》;意识形态;诗学
一、引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穷其毕生心血所作的文言小说巨著,内含近500篇文章,约40多万字。《罗刹海市》是其中一个披着魔幻外衣揭露批判封建社会制度的经典故事。著名汉学家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堪称最成功的英译本之一。以《罗刹海市》为例,翟理斯英译多处与原文出入较大。是典型的“改写”案例。这种“改写”源于何因?
安德烈·勒弗维尔是操控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改写,主要由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因素操控。本文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操控下,翟理斯英译《罗刹海市》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既巩固了操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也肯定了翟理斯《罗刹海市》独特英译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操控理论
勒弗维尔认为,文化是一个由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文学,科学和技术。反过来说,文化、社会是文学系统的生存环境[1]。有两个因素控制文学系统不会过于背离组成社会的其他子系统,第一种因素以“专业人士”为代表,从文学系统内控制系统,第二种因素是“赞助者”,从文学系统外部操纵[2]。不仅文学创作受这两种因素的控制,对文学的改写也是如此。在勒弗维尔看来,翻译是改写的形式之一。“翻译是最明显、最容易辨别的改写形式”[3]。译者作为第一种因素“专业人士”,还要翻译论域、诗学、意识形态。而勒弗维尔认为意识形态和诗学是影响翻译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翻译研究领域,意识形态被认为“左右人们行为的形式、成规与信仰”[4]勒弗维尔认为“意识形态规定了译者将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因此也规定了当遇到原文的论域(对象、概念、源语作者熟悉的习俗)问题和源语语言问题时,所应采取的解决办法”[5]。译者的翻译活动并非在真空中进行,同样受到此规范系统的制约。因此译入语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会影响译者的观点取向和翻译策略。勒弗维尔认为,诗学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包括文学手段、文学样式、主题、原型人物、情节和象征等在内的文学因素。二是指观念,即在社会系统中,文学起什么作用,或应起什么作用[6]。诗学一旦形成,就会对文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翻译会将新的文学手段引入译入语诗学;另一方面,译者也受译入语诗学的制约与操控。意识形态和诗学紧密相关。翟理斯翻译《罗刹海市》时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又受何种意识形态和诗学操控?
三、翟理斯对原文的改写
(一)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
1.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既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也包括个人意识形态。“这里既有作者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即他的意识形态,也有他所在社会意识形态对他的塑造与规范”[7]。翟理斯翻译《聊斋志异》是在19世纪末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代表,大英帝国也是殖民中国的列强之一。翟理斯是当时的一位殖民地官员,可见他是认同西方意识形态的。同时,翟理斯热爱中国文化,在翻译《聊斋志异》的序中,就写明了其翻译目的:“一则可以使西人更加关注中国;另一方面,至少能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某些平庸而狡黠的作者经常不诚实地把一些谬误灌输给读者,而读者也习惯于不加思考地照单全收……结果是,许多中国习俗不断遭受揶揄和贬斥,纠其原委不外乎是传递者扭曲了中国的形象。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一位学识深厚的作者对其国人和国家的确切书写,我们可以发现大量中国人在宗教和社会生活方面所真正信仰和奉行的东西”[8]。翟理斯本意是照实传播中国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展开了保留与割舍的“拉锯战”。
2.对文化负载词的改写
《聊斋志异》中的文化负载词随处可见。经对比,翟理斯翻译这些词时,采用的翻译方法有加注、省略、替代等,总体的翻译策略是归化翻译。例如:
“君似征人,妾作荡妇”。翟译:“You are my Ulysses, I am your Penelope.”并在注释中说明“These are of course only the equivalents of the Chinese names in the text.”尤利西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战神,与妻子佩内洛普刚新婚就奔赴战场,佩内洛普不知爱人能否回来,但是坚持等待二十年,最终二人团聚。这里,翟理斯采用替代的翻译方法,用西方神话人物来比喻文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加了注释解释这只是一种替代,但是却仍然体现出译者受译入语社会文化的操控,虽然译者反对扭曲中国文化,但这何尝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扭曲?只是翟理斯所处的社会,本就是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社会,这种扭曲可能译者本身都不自觉。
(二)诗学操纵下的改写
1.英国主流诗学
诗学是操控翻译作品的另一大因素。诗学包括文学手段、文学样式、主题、原型人物、情节和象征等在内的文学因素,也包括观念,即在社会系统中,文学起什么作用,或应起什么作用。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盛行,以分析、描写、暴露、和批判现实为主。文学被当作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在这样的社会系统中,文学起到了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作用。英国文学发展到19世纪,新浪漫主义开始萌芽,小说家们把目光投向远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主题[9]。
2.对原文句子结构的改写
随着英国文学的新浪漫主义浪潮,简洁明了成为小说中的文字和句子结构的一大特点。对小说创作没有了严格的限制,句法结构更加简单,口语化语言较常使用。古汉语句子结构较为松散,翟理斯翻译时做了一定的改写,以符合译入语主流诗学。翟理斯首先将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不仅体现出译者的语言功底,且表明了英国诗学对译者句子结构翻译的操控。这种“葡萄式”的句子结构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文人物的性格特色。全文中直接引语译为间接引语大约有十四处,都体现了诗学对翟理斯翻譯的操控。endprint
3.对异史氏传的改写
在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发起阶段,形成了三种叙述模式:笛福的第一人称回忆录模式、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人物叙述模式、和菲尔丁创立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10]。插入性评论是作者用来揭露主题内涵,延伸故事意义的手段。
《罗刹海市》的结尾,蒲松齡插入了异史氏传。批判了马骥为了荣华富贵而装出一副假面目,男子汉应该保持本色,立身行事。而以假面得来的荣华富贵,终究是海市蜃楼。翟理斯翻译时却将这一部分全部剔除。
由于英国小说发展到19世纪,菲尔丁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却遭到猛烈抨击,评论家们认为创作时作者不应该不时现身。最终,作家在写作时不再插入评论性语言。亨利·詹姆斯提出了“作者隐身”的观点,对作者在创作时插话的行为进行了批评[11]。翻译是跨越时空的文本旅行,翟理斯翻译《罗刹海市》针对的是19世纪末的英国读者,因此受彼时英国主流诗学的操控,删除了故事末尾的插入性评论。这减弱了故事的道德警示作用[12]。
四、结语
勒弗维尔的操控理论认为,翻译即改写。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是操控改写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意识形态操控和诗学操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翟理斯对《罗刹海市》的改写。翟理斯受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双重操控,对《罗刹海市》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在西方婚姻观意识形态的操控下,翟理斯省译了原文中暧昧的语句。在19世纪英国诗学操控下,翟理斯改写原文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简洁紧凑的译入语诗学。并且省译了原作者的插入性评论“异史氏传”,采用了符合英国小说叙述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2][4][5][6]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ram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 14, 14-15,16, 41,26.
[3]Hermans, Theo.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25.
[7]吕俊.意识形态与翻译批评[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3.
[8] Herbert A. Gile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London: Thos. De la Rue & Co. 1880: pp. xiv-xv.
[9]陈嘉.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86.
[10][11]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114-116.
[12]余苏凌.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的道德和诗学取向[J].天津大学学报.2011(13):4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