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肾移植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回顾性分析

2017-10-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肾动脉回顾性围术

陈 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00)

40例肾移植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回顾性分析

陈 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00)

目的对肾移植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为肾移植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收治的进行肾移植的患者40例,对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麻醉前、肾动脉血流开放前,以及手术结束等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电解质、中心静脉压以及血糖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血流开放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pH、葡萄糖、中心静脉压等与患者麻醉前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且葡萄糖等有明显的升高;而血流开放后的患者平均动脉压、pH、葡萄糖与肾动脉血流开放前相比有明显降低,心率则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进行肾移植的过程中,合适的麻醉方法以及有效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维持酸碱平衡均是手术顺利的重要影响因素。

肾移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酸碱平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移植这一技术已逐渐普及,使用频率逐渐增加,但是进行肾移植的过程中,多数是使用尸体供肾,且手术的准备较为紧张,多数为临时性的手术决定,也因此导致对患者进行围术期麻醉处理较为困难,且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多数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较为紊乱,且患者的气管受到不同的损伤,目前临床上肾移植手术中,较为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1]。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是对肾移植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为肾移植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收治的进行肾移植的患者40例,对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7~60岁,平均(38.45±2.4)岁,男25例,女15例,体重40.25~65.78 kg。其中在进行移植前,有4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显示频发房室早搏。

1.2 实验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进行检测[2]。并对患者进行外周静脉开放,将平衡液输入,麻醉诱导选择咪唑安定、依托咪酯、以及舒芬太尼,依次江静脉折射使用剂量分别为0.05 mg/kg,0.2~0.3 mg/kg,以及0.02~0.03 μg/kg,后使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剂量为0.2 mg/kg。麻醉诱导成功结束后,进行插管,并连接机械进行通气,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处于4.67 kPa左右。在进行麻醉维持时,对患者进行肌松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间断注射,后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分别进行泵入,根据手术中的实际情况对麻醉药剂的用量进行调整[3]。丙泊酚在手术结束前10 min时,停止使用,瑞芬太尼在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手术后患者意识清醒后,将气管拔出,进行镇痛药剂治疗,并将病人送至ICU进行后续的观察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40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进行回顾式分析,包括麻醉前、肾动脉血流开放前,手术结束后、血流开放后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电解质、中心静脉压以及血糖等进行整理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数据中显示,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患者在肾动脉血流开放后,平均动脉压以及中心静脉压明显低于麻醉前以及肾动脉血流开放前。且肾动脉血流开放后心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个时间段无明显变化。

表1 各时间段患者的血流动力变化情况调查表(±s)

表1 各时间段患者的血流动力变化情况调查表(±s)

注:肾动脉血流开放后与开放前以及麻醉前相比较,*P<0.05

时间点 例数 中心静脉压(kPa)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times/min)麻醉前 n=41 0.68±0.19 137.45±2.94 102±16肾动脉血流开放前 n=41 0.69±0.18 147.61±3.9 98±8肾动脉血流开放后 n=41 0.39±0.08 131.28±29.7 111±12手术结束后 n=41 0.62±0.24 135.8±2.9 102±9

表2数据中显示,肾动脉血流开放后K+出现明显的升高,而开放前后葡萄糖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值的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时间段患者的电解质等变化情况调查表(±s)

表2 各时间段患者的电解质等变化情况调查表(±s)

注:肾动脉血流开放后K+、葡萄糖、pH与开放前以及麻醉前相比较,*P<0.05

时间点 例数 K+(mmol/L) Glu(mmol/L) PCO2(kPa) PO2(kPa) pH Be(mmol/L)麻醉前 n=41 4.3±0.4 5.3±1.9 4.26±0.36 41.3±1.7 7.6±0.01 -1±3肾动脉血流开放前 n=41 4.1±0.7 8.9±1.9 4.39±0.66 42.3±1.5 7.2±0.03 -1±2肾动脉血流开放后 n=41 5.3±0.9 8.2±1.1 4.69±0.54 41.6±1.7 7.26±0.03 -4±1手术结束后 n=41 4.5±0.3 6.5±1.7 4.3±0.3 41.3±1.7 7.31±0.06 -2±1

3 结 论

需要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多数是患有慢性肾炎、或是肾功能出现衰竭的患者,患者在进行移植手术前,在常规的检查中可以发现,患者均伴有肾性高血压、器官不同程度损害等情况[4]。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要对患者的血压、循环等尽量维持稳定,减少患者心脏负荷,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心功能衰竭。

目前临床进行肾移植多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于出现血容量过低、严重贫血、或是凝血机制出现障碍等情况的高危患者,需进行急症肾移植术的患者,应选择全麻的麻醉方法[5]。

在移植手术的过程中,对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微量泵输注,具有对使用剂量进行精确控制,且麻醉的方式安全性高,操作较为简单的优点,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干扰较小、手术结束后患者意识的恢复速度较快[6]。而使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则是因其对患者的肾功能不会造成损害;在肾移植手术中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所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在患者进行肾移植的过程中,合适的麻醉方法以及有效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维持酸碱平衡均是手术顺利的重要影响因素。

[1] 程桂莲,王少峰,骆成林,眭振宇.40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2(1):1133-1135.

[2] 张卫兵,颜朝晖,陈 建,刘 华,金 霞,陈 晓,朱爱萍.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2011,05(12):30-31.

[3] 贾继峰,陈 鹏.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3(4):35-36.

[4] 毕保洪,李 伟,李 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01(21):157-159.

[5] 刘 蔚,郑 军,陈 婵.我院128例肾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30(12):2796-2799.

[6] 杨巧兰.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常见负性情绪形成原因和护理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12(20):1426-1427.

R614

B

ISSN.2095-8242.2017.045.8722.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肾动脉回顾性围术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