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0-24王晓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岛叶核区基底

王晓毅,成 刚

(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绵阳 621000)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晓毅,成 刚

(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绵阳 621000)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 将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治疗中,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建议推广。

经侧裂-岛叶入路;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颅内的小动脉出现病变,血压不断升高致使其破裂而造成[1]。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好发位置为基底核区,该病会突然发病且迅速发展,如患者不能及时地得到有效的治疗,则会致使患者残疾,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常规的开颅手术易损害脑组织,致使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2]。有研究表明,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确切。因此,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效果,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探讨的对象,并分析了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8.21±1.30岁;平均血肿量为56.37±6.34 ml。研究组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8.21±1.20岁;平均血肿量为57.23±6.26 ml。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入路切口应选取皮质层面处,但应避开主要功能区。在开颅后,穿刺大脑皮质非功能区以将血肿部位进一步确定,之后将皮质切开清除血肿。手术结束后,关颅,并行综合处理,定期CT扫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密切地观察。

研究组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在对患者实施全麻后,在血肿处附近实施常规入路,经过骨瓣开颅后,为了使硬脑膜张力降低应将20%甘露醇滴入,剪开并弧形,在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将脑脊液释放以降低脑内压,之后将额颞叶牵开,剥离后抵达岛叶的表面处,切开无血管区1.2 cm,在显微镜下经过低吸力缓慢地清除血肿,并电凝止血出血处。如患者的血肿破裂进入脑室,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术前双侧或同侧穿刺引流脑室。术中的动作应保持轻柔,避免对周围的脑组织造成损伤。在手术结束后,关闭脑颅,并行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等处理,定期CT扫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密切地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当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比对照组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血肿清除率(%) 术后意识恢复的时间(h)研究组(n=30) 94.31±11.26 41.52±12.63 87.69±8.45 5.21±1.46对照组(n=30) 143.62±11.34 156.38±12.85 61.30±8.37 8.75±1.23 t 7.23 15.00 5.16 4.04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当前,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内科保守治疗通常用于出血量小于20 ml的患者,若患者的出血量超过20 ml,应选择外科手术进行治疗[1]。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一般用于病情严重、出血量大的患者,该方法虽然能对脑组织的压迫迅速地解除,对血肿的深部进行清除,但该手术的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势,现已被临床广泛用于颅内疾病的治疗中。经侧裂-岛叶入路能经过脑部的自然沟裂而入血肿腔内,不需对脑组织过度牵拉即能使血肿暴露,因此,能促使手术对血管与脑组织的损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并能促使颅内压降低,避免术后发生大面积的脑梗死[5],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将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治疗中,能取得确切的效果,建议推广。

[1] 黎 源.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21(03):109-111.

[2] 尹 睿.高血压性双侧基底核区脑出血5例诊治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21):1756-1758.

[3] 时 雷.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04):344-345.

[4] 郭 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07):514-523.

[5] 柴 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69-170.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microsurgery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WANG Xiao-yi, CHENG Gang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nssylvian Transinsular approach microsurgery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60 cases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craniotomy hematoma,study group underwent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microsurgery.The clinical ef 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and postoperative hematoma clearance tim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lateral fissure insula approach microsurgery applied in hypertensive group Treatment of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of consciousness,is recommended.

Lateral fissure Island approach; Basal ganglia area;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icrosurgery

R651.1+1

A

ISSN.2095-8242.2017.045.8715.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岛叶核区基底
立体定向脑电图在岛叶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4例报告*
2195-T6 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早期与延期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价值比较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岛叶功能及癫痫研究进展
工业纯铝搅拌摩擦焊质量与力学性能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