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机制之探索
2017-10-23陶瑞
陶瑞
摘 要: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本文阐述了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安徽省课题研究,指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以期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机制
20 世纪 80 年代 ,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引起学校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 ,加快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一大部分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 , 但缺乏理论支持与经验指导;二在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三许多学校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提到议事日程。基于此 ,我们选择了“优化心育教学 提升学生素质”的课题 ,尝试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 , 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加入课题之后,笔者进行了思考和研究。首先,设计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情况的调查表,在班级内进行了详细而真实的调查,发现影响孩子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项: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在小学中高年级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厌学。有些中小学生对某些课程知识内容不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与任课老师顶撞,甚至出现旷课现象。
(2)易怒。少数中小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各方面的影响,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3)抑郁。有些中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关心教育怀戒备心理。
(4)嫉妒。有些中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各个阶段均可开展,但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主要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可塑性。小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经历都很有限,各种价值观念还未形成,思想相对简单,所以,他们的心理活动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真实的表露出来,这有利于教育者及时捕捉小学生的心理信息。此外,小学生内心有意识的闭锁不够明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毫无保留地接纳老师的各种有效地教育信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可塑性比较大,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社会性、道德品格、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易于培养。 因此,小学阶段是个体良好心理素质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大好时机,相关研究也表明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实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可见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跌宕起伏就来源于情绪,我们教师、孩子自己都应该认识不同情绪的表现,了解控制情绪的重要性,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为此,在我班开展了“驾驭情绪我先行”的主题班队会、说说悄悄话(日记秘密倾诉)、课前三分钟演讲、情绪的展现辩论会、情绪晴雨表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如期开展,让孩子们正视情绪、学会控制与调整情绪。
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是适用,因此我们在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同时,着重关注了个案 。确定的原则考虑有三方面 :一是通过测试确定该生有异常焦虑倾向 ;二是教师长期的观察 ,感觉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三是家长也意识到孩子有一定问题 ,并愿意配合。我们对于个案学生 ,除建立起较为细致的心理健康档案外 ,还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案辅导计划 ,团体辅导课可以发挥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 加上个案指导研究 , 可以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 深入细致地解决问题。
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笔者开展了各种心理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入心理健康的课堂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建立心理档案 , 实施个案辅导 ;将课内与课外结合 , 营造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等举措。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 ,小学生提高了学习适应性和学习能力 , 学会了尊重、理解、关心他人 , 提高了与师生交往的能力 ,也学会了如何认识自我 , 调节情绪。
考虑到小学生有些心里话不愿与任课教师交流 , 我们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让自己带过的大学生们 ,以知心姐姐哥哥的身份深入到小学生中间 ,抽出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活动、学习、玩耍 , 了解他们的心声 , 与之进行积极沟通。“知心姐姐”与孩子们建立了多种联系 , 如打电话、发邮件或网上交谈、相互通信、写便条等 , 使孩子们能找到倾诉对象 , 问题和困惑得到及时答复 ,我们班的学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有心理困惑请找知心姐姐” 。
两年多的实践探索 ,我校在团体实验和个案研究上都取得可喜收获 ,证明了课题研究在改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效果。例如:在我们的班集体,孩子们三分钟演讲中有“现在的我们只记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却忘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一定要把风风火火和慢条斯理结合起来,才是最完美!”这样让人深入思考的观点。也有“我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喜欢在生气的时候吃东西;有时洗一个脸,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大声说:加油!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嘿嘿,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了!”这样调整情绪的好经验!
当然,优化心育教育,提升学生素质是我们长远且不断完善的研究目标。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的 , 但学校教师的影响最为直接,我们还会更坚定地走在研究道路上,进一步探索并推广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剑玲.中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06.
2、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