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2017-10-23吉志刚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吉志刚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因此“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思想品德化”已成为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思想品德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提高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87-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生活德育观也认为:生活资源与学生之间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亲切感,运用生活资源恰当地进行教育,更容易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出发,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一、挖掘生活化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例如,在《保护环境》教学中,笔者结合本地的环境现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去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认识到要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将具体的生活案例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以“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等方式,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拉近学科知识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如在《维护正义》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超市抓小偷”的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偷、营业员、失窃的购物者、其他购物者以及警察的角色。小偷在超市里向购物者A实施偷窃行为,被购物者B发现了,但是B担心自己站出来抓住小偷会遭到报复,经过一番内心挣扎,B内心的正义压制住恐惧,他一把抓住小偷正在行竊的手,并大声呼叫“抓小偷”。最后,在超市里其他人的帮助下将小偷抓住,警察赶来把小偷带走,使小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A也拿回了失物。把整个事件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后,笔者让学生们就此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看法1:小偷偷东西,违反了社会制度和社会规则,是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看法2:把小偷抓住,让他接受法律的惩罚,这就是维护社会正义的行为等。学生们积极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最后笔者就“什么是正义?”“我们该如何维护正义?”这一问题进行教学。笔者通过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加深对“维护正义”内涵的理解。课后学生反映很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觉得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就变得生动、有趣,也容易掌握。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社会,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且受到教育。教师要开展下列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要善于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科教兴国》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的科技展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二是要带领学生参观各种法治教育基地,如少管所等,或者请警官同志进行现场讲座,用活生生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三是要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指导学生对课题展开调查研究活动。如当前初中生沉迷网络问题进行调查,使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放大实践教育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改变以往自己全程讲授的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如播放一段音乐、舞蹈或者是新闻简报、生活片段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引领下,迅速进入学习的天地,理解思想品德的内涵,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比如,在学习“坚强意志”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系列坚强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感悟故事的过程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再如教学《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时,可以一边播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一边声情并茂地说:“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音乐,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声,一起回忆,让思绪伴着音乐流淌、飘扬……”这样就牵引出学生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从而使教学不再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指把评价的实施过程看成是一种生活,这个生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教师成为学生良好品德的欣赏者,通过“放大镜”欣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并及时选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它是一种重视生活历程,重视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是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教师可采用谈话、优点反思卡、成长档案袋、个案跟踪等方法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总之,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土壤,是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选择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或是已经发生的事例,让活生生的例子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课本的距离,产生亲和感,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