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规律下儿童分级阅读状况研究
2017-10-23赵思杭
赵思杭
摘要:分级阅读即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真正的“儿童本位”的阅读行为。儿童的阅读行为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是一种认识外界事物,并经过内在信息加工的过程。通过对儿童认知规律的研究,可以使儿童分级阅读标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认知 分级阅读 标准 问题
中图分类号:G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142-02
一、儿童分级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是儿童展开自我学习的一个开端,把握好这个开端对于儿童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起着主要作用,往往接触新事物的刹那,却决定了长久甚至一生的观感。因此,在儿童接触阅读時,让适合的图书为孩子带来乐趣,是阅读应该在儿童认知初期应该给予儿童的内在驱动力。
(一)儿童的认知需求
儿童在什么阶段阅读什么样的书,成为儿童阅读最大的问题。儿童阅读是一种儿童认识世界的外界刺激,具有相应的规律。抓住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既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又能促进阅读行为的发展。[1]
认知是指人通过心理活动认识世界的一种过程。是人认识外界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阅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因此,在儿童接触阅读的开始,这一过程就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
认知不同于认识,认知强调的是过程,而认识则强调结果。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的心理发展观。揭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有规律可循,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映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在接受外界刺激后,内在平衡被打破,平衡化因素会促进内外平衡,把儿童的感知推向更高的层次,低层次的认知被冲破后,个体顺应这种高层次的认知使之得到平衡,不断打破而后得到认知水平的提升。阅读作为一项活动,是儿童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作出认知反映,既要符合认知规律使儿童能够合理接受阅读内容,反之,又要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内在加工,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反之,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内容应当与认知能力相符,只有符合认知规律的分级阅读,才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儿童认知发展呈现阶段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或者是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对阅读内容的需要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首先是由于幼儿期成长过程中,很短的时间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孩子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同,需求所涵盖的方面是极为广泛的,包括感官发展水平、识字能力、听说能力、情感需求等等。相比较而言,成年人则已经在成年后步入一种稳定状态,不再需要过多地考虑这些问题,但儿童阅读会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成长的不同阶段,需求有很大差异,因此,儿童分级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认知是儿童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处于不同认知阶段的儿童具有相应的特点,而阅读作为辅助教育来促进儿童成长的行为,应当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各个阶段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级阅读。使认知能力与阅读能力相互促进。
在阅读中提升心智水平,让阅读成为提升孩子自信的工具,为处于不同阅读阶段的孩子找到适合的图书、读物。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并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娱乐性。传递给孩子们轻松阅读的乐趣,是分级阅读的真正意义。
(三)家长对儿童培养认知能力的辅助作用
阅读的受众虽然是儿童,而其实为儿童的阅读行为消费的主体却是孩子的家长。家长由于对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需求不够了解,或者是对于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选择了不适合孩子成长阶段的读物。分级阅读的作用是帮助孩子的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书,对家长为孩子选择读物的行为进行一个指导。
成人解决儿童什么阶段读什么书这一问题的手段往往是带有成年人主观色彩的、片面的,并不一定是儿童切实需要的。家长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为儿童选择读物,这会导致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行赋予孩子,家长会要求读物一定要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家长的意志有些时候是与孩子的意志不相融合的,因此,孩子在被强迫接受家长选择的读物时,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孩子会因此在阅读的初期就失去了兴趣。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带给孩子阅读情绪上的满足。
成人常把阅读行为与儿童的心理成长分割开来,而实际上阅读行为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恰当的阅读资料可以为儿童的心理建设、智力成长带来帮助,而如果只根据家长的需求为儿童提供阅读资料,将会起到反作用,使儿童不仅仅对某种阅读资料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会蔓延到对阅读行为都产生反感的状态。
在提倡亲子阅读的当下,儿童图书的分级可以使家长在万千书籍中找到既符合孩子的需求,又符合家长教育的需求的读物,结合心理学认知发展的观点确立科学的分级标准,使读物真正符合儿童需求,从而使得亲子阅读变得真正可行。
二、儿童分级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分级阅读分级标准僵化
虽然早在许多年前,分级阅读这一概念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但是在中国,分级阅读从概念和落实上都属于新鲜事物。[2]国内最常见的儿童图书分级标准是按照年龄划分的,以0-12岁孩子为主体,根据各年龄层儿童的心智水平、阅读欣赏习惯,并综合考虑各类图书的篇幅长短、词汇难度、主题深浅等因素,按照年龄细分,把儿童图书分为0-3岁,4-6岁,7-8岁,9-10岁,11-12岁,五个阶段。[3]
按照年龄分级的方式,符合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理、心理以及心智水平的发展变化很快,并且每个年龄都具有其独特性,侧重点不同而且发展速度快。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可循的。
按照年龄细分进行分级阅读,能使家长为儿童选购书籍时一目了然,但是其标准常常难以确定,很难对图书按科学的标准划分。简单按年龄分级,首先对于儿童来说,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同,虽然儿童成长的过程呈现阶段性,但是每个儿童的成长阶段的时间结点都不相同,甚至有的个体差异很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按照年龄进行细分存在很大的问题。
按照年龄将儿童类别化,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教育的作用,儿童在同一年龄段其认知水平、心智水平并不能完全相同。简单按照年龄进行分级阅读的标准制定,不考虑儿童成长的心理角度,显然缺乏科学性。
同时,按照年龄把书籍固化,对于作者来说,违背了其创作的初衷,限制了作者的创造力。对于同一本书籍来说,因为读者群体不同,体会也不相同,不同年龄层的孩子会在书中体会到不同的意义。按照年龄分级,会使得作品受到局限。
(二)分级标准忽略儿童认知需求
结合认知能力来进行儿童阅读分级,是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并且知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因此,在阅读中儿童不仅要满足儿童智力成长的需要,也要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按照年龄分级不能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完全匹配。
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因此分级阅读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结构,使分级阅读能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匹配。
儿童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与特点:1岁左右的儿童注意看一个玩具的时间仅能维持两秒钟;2岁左右的儿童能注意力集中地玩一玩具的时间可持续8秒以上;3岁左右的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或别人的观点和愿望的关系以及观点与行动及行动结果的关系,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和愿望;大约4岁左右,幼儿能认识思维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区别。
幼儿认识到思维和现实的区别,认识到了思想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样,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认识到头脑中可以反映出现实世界,可以凭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进行联想、想象。
3-5岁幼儿能认识到人的特质,人类具有思维、语言,而动物不具备这种能力。
5岁学前儿童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要比过去成人估计得更高。但他们的心理理论还不成熟,还有待于发展。这种状况使得按照原有的基准对儿童读物进行分级,会使读物低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影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
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变化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是十分迅速的,其心理变化对智力水平、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影响。将外界的刺激内化的认知过程,会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认知水平发展会使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基于认知条件下对儿童读物分级是科学可行的。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阅读是辅助教育的一种行为,应当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结构,形成一种顺应认知规律,并且能帮助认知水平提高。
因此,在研究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的时候,应当顺应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不能忽视认知能力对阅读能力的直接影响。
(三)儿童分级阅读推广难
儿童分级阅读存在许多问题,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对于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得比较深入,而中国在研究儿童分级阅读方面还只是一个开端。因此,社会对分级阅读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甚至不理解分级阅读,对儿童分级阅读产生质疑。
儿童分级阅读这一概念来到中国之后,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推廣的过程中遭遇了瓶颈。相比较来说,发达国家制定分级标准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检验,才有了科学完善的标准,而我国的儿童阅读分级标准,制定时间短,缺乏实践与时间的检验,科学性有待验证,权威和公信力不足,这势必会影响儿童分级阅读的推广。
由于大多数人们缺乏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忽视了儿童认知能力对儿童分级阅读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分级阅读的必要性。投入不足,使得分级阅读在推广上产生了困境。
加强整个社会对分级阅读的重视,需要政府部门、教育系统和出版媒体人在各个环节上的宣传和推广。使全社会认识到分级阅读的重要性,推动分级阅读的深入研究和推广是最大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王晔.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策略研究[D].江苏开放大学,2014.
[2]詹莉波,尤建忠.儿童图书“分级阅读”在我国的生存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0(6).
[3]白冰.少年儿童分级阅读及其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9(9).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