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与解决的策略

2017-10-23董萍

关键词:误区作文方法

董萍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作文却是令人头疼、倍感困惑的一大难题。老师费尽心思,不断探求新思路,寻找新方法,结果却不尽人意。每次习作,学生铺开稿纸,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中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73-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作文应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就目前现状来看,笔者发现,由于受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教师从一开始教学生练习写作文时,就要求学生按照所谓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诀窍”等框框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学生的作文从一开始便成了教师固定模式的重复再现,很少有人能写出展现有个性特点的文章。下面就我总结的作文教学的几点误区和几点作文教学方法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写作误区

1.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的组织与计划。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并没有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计划,最终导致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能呈现一个循序渐进的梯度。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走马观花式的教学。也就是写作教学始终与阅读教学同步,教材里面学到了什么類型的课文,那么写作的类型就以此为基调,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单项训练式的教学。这种匆匆的、没有深度的“蜻蜓点水”的写作训练,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提高。

二是缺乏教学的梯度。在作文训练的最初阶段,教师总是喜欢将所有要求统统的灌输给学生,而实际上学生的程度是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高标准严要求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望而生畏。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制定详细系统的教学计划。作文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与基础之上,除此之外,还要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让学生的写作变得循序渐进,教学目标将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实现。

2.作文教学重视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内心的表达。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诚然就写作来说,技巧应该说是重要的,但技巧不应该是为技巧而技巧,它的上达,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鲁迅先生在《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中说过:“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他还说:“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出好文章来,应该要十分重视生活的体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积累。

此外,为了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选材与立意教学时,便将学生的生活赋予了雷同的涵义,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生活经验,导致学生在看到一定的作文材料时,所确定的作文主题清淡平庸,脱离实际生活,甚至是形成了统一的模式。诸如学生看到黄河长江就想起父亲、母亲;看到五星红旗必定会想起烈士达到鲜血……在这样的文章中,作文完全成了一种定式选材的立意模式的重复再现,根本看不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更别提内心的真实想法了。

二、解决策略

那么,针对以上误区,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解决问题的策略:

1.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

学生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心了解当代文学、艺术、科学、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关注时代和人生,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导学和自学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指导学生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社会知识背景,学生何愁无话可写?

2.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生活、分析问题。

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就一些有价值的热点问题,如时事热点、新闻话题、中学生颇有争议的话题等,鼓励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在写文章时对不同的话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赫尔岑),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结合各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开思路,开动脑筋,无拘无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海阔天空,任其驰骋。

4.培养学生喜爱作文,享受写作的情感。

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将“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当“我要写”这种发自内心的愿望被诱发出来之后,学生的写作就会以写为乐,乐在其中。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其实就是诱发学生“我要写”的愿望。

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完成抽象与具象的转化,能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能通过实践让学生有话可写,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灿烂前景。

[参考文献]

[1]鲁迅.创作要怎样才会好.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作文方法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