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习总结助推学习能力

2017-10-23时英

时英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学习总结,鼓励学生再次质疑,再次探讨,并根据教材特点,诱发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进行深度解读和拓展延伸活动,使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学习总结;再次质疑;再次探讨;探究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55-1

我们福小在2015年成功申报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基于儿童成长的三自校园的实践研究》,其中“三自课堂”的教学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我们将课堂教学的部分任务适度前置或后延,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再到总结巩固,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培养目标。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在教师的引领、鼓励下大胆质疑,自主解疑,合作探究,一次次达成了教学目标,一步步提升了学习能力。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樹》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们师生的一点尝试。

一、“以学再促问”,提升质疑能力

在感受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故事后,学生被故事深深地震撼了,原来成才是多么地不易呀。就在学生无限感慨之时,学习也就进入了总结升华阶段。令人高兴的是,学生们意犹未尽,在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你们听:罗伯特·骚塞得知三姐妹的成功会怎样呢?课文标题为什么不取名叫“夏洛蒂三姐妹”呢?为什么不叫“小草浇灌成大树”或“小草终成大树”呢?课文标题中的“和”字,仅仅是连接“小草”和“大树”吗?有没有特殊的意思呢?

显然,这些质疑是更值得思考和解决的,因为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学生渴望得到解决的。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思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尤其是“课题中的‘和字,有没有特殊的意思呢?”这个问题使得我们师生眼前一亮,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两天读了好多遍的课题中,这么一个普通的“和”字真的很值得思考!学生的质疑使得原本可以画上句号的学习总结又延续出了一连串的新的问号和省略号。

二、“以问再促学”,提升解疑能力

众所周知,解决一个问题比提出一个问题更重要。既然有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怎能放弃提升解疑能力的机会呢?

于是,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择取一两个问题进行研讨。大家依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积极地谈想法,说观点。大家谈到了课题中用“小草”和“大树”有比喻义,比直接用人物名字更形象。特别是探讨“和”的含义,好几个小组都积极发言。

有的小组说:“小草”代表的是逆境中受挫的三姐妹,“大树”代表的是成为作家的三姐妹,人物是同样的,所以用“和”。

大家认为这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有的小组说:“三姐妹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奋斗,从小草长成了大树,用事实证明这种改变不是奇迹!这个“和”字告诉我们小草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这样的理解也得到了师生们的肯定!

接着,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事实证明,小草和大树并不只能是上帝的安排,只要有顽强的意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改变上帝的安排的!所以,课题用一个“和”字告诉我们小草和大树是平等的!”

“说得太好了,掌声响起来!”作为学生发言的聆听者——我,顿时兴奋和激动起来。孩子们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领悟到了课题中有“平等思想”的深意内涵,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解读品悟能力竖起了大拇指。

“以问再促学”,进一步的质疑推动了学生进一步地去思索,深一度地去解读。在品词析句中,学生的合作探讨、自主解疑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以学促发现”,提升探究能力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可见,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利用好学习的总结,让学生在提升质疑、解疑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探究能力呢?唯有让学生亲历探究,体验探究。

我向学生抛出第一个探究小话题:“一个‘和字体现出夏洛蒂三姐妹的平等思想,她们的这种思想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们很快就在文后的“名著便览”中找到了这样的话语——“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

此时,很明显地感觉得到教室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一张张小脸上流露的是发现,是顿悟,一双双小眼睛反射的也是快乐发现的光彩!

如何让这番发现更有价值,我激起了第二个探究小话题:“同学们,‘小草仅仅代表着逆境中的三姐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摇头说:“不!”我点点头说:“对,请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好几个学生都表达着同样的意思:“‘小草代表了许许多多的的普通人,甚至是弱势群体,而‘大树则代表着那些很有着成就的人,很有名望甚至很有强势的人,通过这个课题还告诉我们——”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接过话题——“人人都是平等的!”

“好,掌声再次响起!这一回是表扬我们自己!”

同学们都热烈鼓掌,我建议大家再次描一描这个课题,把“平等”的思想铭记在心中!

真正有效的探究活动应该能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于是,我要求大家回家之后,从以前学过的带有“和”字的课题中,去感受一下每一个“和”所蕴含的不同内涵。

几天后进行交流,孩子们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狼和鹿》的“和”字告诉大家,狼和鹿虽然是天敌,但在生态这个大环境中,它们是必须共同存在,互相依附,互相制约的。有的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和”将这位世界伟人和一个普通女孩联系在了一起。

全班同学为这番探究成果而欢呼!而我,作为他们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更为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而欢呼!若干年后,曾经学过的一篇篇文本的内容兴许会模糊、淡忘,但是,这番亲历探究的体验,孩子们定会刻骨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