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文本“情境”引导语言表达

2017-10-23冯晓一

关键词:麋鹿语言表达创设

冯晓一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的情感因为情境的带动而有所思、有所悟,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语言表达。

关键词:情景;引导;语文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26-2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乐于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有效的渠道就是“情境”的创设。情境是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情境推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境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内容。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的情感因为情境的带动而有所思、有所悟,这些所思所悟的结果指向的就是学生自觉、主动地表达。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巧设情景,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呢?

一、巧借画面情境引导表达

在语文课堂中,有些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缺乏丰富的画面,就像一缕清泉,要是没有充盈的源头,哪来源源不断的泉水啊!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表达,就要善于找到这个“源头”,让思维丰盈,这样学生就有表达的动机和欲望了。

1.多彩图画包含的语言

直观的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引导学生表达的最常见的渠道。教师可采用版画、简笔画、多媒体图画等多种直观图画的呈现,第一时间在学生的头脑中营造画面感,学生表达的兴趣被激发了,又有了直观、具体的形象为依托,学生们就能更好地进行表达。

《九寨沟》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高而美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枝繁叶茂的原始森林,气势磅礴的瀑布,这些绮丽的自然风光光凭想象是很难去感受的,更别说理解其中的“银花”、“白练”等词语了。于是,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将九寨沟的雪峰、湖泊、原始森林和瀑布的图片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一声声对美景的惊叹中,九寨沟的画面其实已经根植于学生们的脑海中。

2.优美音乐承载的语言

画面的营造需要一定的感染力,除了直观图画的呈现,视听艺术也是画面营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语文教学中,音乐能很好地烘托氛围,渲染气氛,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更能在情感上激发共鸣,在脑海中呈现画面。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写了民间艺人阿炳的艰辛历程和这首曲子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要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其中,引导学生感悟这首曲子的丰富内涵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课文用了优美的语言和较长的篇幅来描述这首曲子,但,枯燥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那从琴弦上流出来的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头脑中更不能构建出阿炳在二泉旁如泣如诉的画面。鉴于此,在了解了阿炳坎坷的人生后,我出示课文片段:“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引出:“琴声即心声,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诞生了。”接着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委婉连绵又凄凉的音乐瞬间流入耳畔,阿炳坎坷经历的画面在脑海交织,一个个经历,一幅幅画面如放电影般呈现眼前。音乐归于平静,激发学生表达:你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地表述一下,都说音乐能直击心灵,心灵被觸动,自然感受就多了,表达得也多了,学生们一个个畅所欲言:“我仿佛听到了阿炳在倾诉他苦难的人生”“我仿佛看到了阿炳脸上不向命运低头,不服输的神情”“我感受到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音乐不仅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更让学生的语言在情感的支配下更加充盈。

3.想象画面暗含的语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想象,可以通过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引出自己脑海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各种情境都能通过想象丰富、升华,从而促使表达。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一个特定的画面,并将学生引入这一画面所营造的情境中想象、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下面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学片段:

师: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多媒体出示这一片段)

师:读读这一片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预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边读边想象,接着创设情境)

师:(出示营造的画面,让学生想象说话)

①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

②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

③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

通过语言的引导,画面的营造,顽强不屈的柳树毅然展现于人们眼前,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总能让人想到那不畏惧,巍巍然屹立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想象的练习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巧借朗读情境引导表达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能创设情境、培养语感、激发情感、发展思维。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良好的朗读氛围中,学生的语言仓库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了。

1.角色互读激发个性表达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作为朗读形式中的重要手段,角色互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内心,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个性特点,并将这种个性特点通过朗读情境的创设再个性地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角色主人公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个性表达。endprint

《三顾茅庐》中有一段张飞、刘备的语言描写,而这段语言描写恰恰能反映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关注到了这一点,通过角色的互读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我让一个同学读张飞的话,抓住张飞说话时的表现—“嚷”和张飞话语中的“捆来了”读出张飞的莽撞;一个同学读刘备的话,抓住刘备听了张飞说的话后的表现—“生气”和刘备话语中的“尊重人才”读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这样几次的练习过后,角色的个性特点愈加鲜明。当学到刘备为了等诸葛先生醒来与他见面等待了许久许久,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时,学生们也能根据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表达了。

2.媒体助读导出精彩表达

在创设朗读情境的过程中,多媒体的辅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将多媒体与教学有机融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有了媒体助读的引领,能营造出一个更加生动的情境,让原本静态的情境顿时活起来,学生也能更乐于表达,更积极地参与表达。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教学的结尾,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当导游介绍麋鹿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清楚地了解麋鹿之后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麋鹿。但是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参与”,在邀请“小导游”上台后,我使用多媒体开始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多媒体图片与朗读的结合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黄海滩涂上,仿佛身临其境,面前的同学就是这次“旅程”的导游,接着,这位“导游”就开始了自己的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与传奇经历娓娓道来,不时能听到各种语文书中所没有的精彩语言。多媒体的助读让情境更美,学生的表达也就更好了!

3.教师范读引出规范表达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有时学生不规范、变味的朗读却不能将情境更好地营造出来,同时也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时就需要老师来加以示范和引领。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就是学生模仿的榜样,这就更要求我们老师得起好这个范。

《大江保卫战》中有一段话描写了1998年洪水泛滥的危急情景:“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可是,现在的学生哪里经历过这种自然灾害,所以不能很好地将当时万分紧急的情况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即使多媒体播放了视频,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为此,作为老师,我使用了“范读”这一手段,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如“大暴雨”“奔腾不息”“疯狂撕咬”等词语重读,特别是读“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时语调慢慢升高,语气越来越强烈,营造紧张、危急的氛围。在我范读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老师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听了我的朗读,学生们很容易就能指出如“疯狂地撕咬”“告急”等词语的朗读方法,并能说出这些词语表达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与刻不容缓。

三、巧借活动情境引导表达

语文教学中若想使学生顺利表达,激发兴趣是前提,而兴趣的激发则需要通过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只有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个性上的解放,潜能上的发挥,表達上的丰满,无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语言表达,都需要这样的内在动力。

镜头一:

《三打白骨精》选自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文章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在教学白骨精的“二变”时,多媒体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歪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生:年满八旬)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有怎样的特点呢?(生:驼背,走路颤颤巍巍,拄着拐杖……)在掌握老妇人的特点后,又引导学生抓住“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这个关键语句,邀请学生进行表演,表演的学生弯着背,不时学老人咳嗽几声,然后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哭。惟妙惟肖的表演将课堂气氛瞬间点燃。接着我话锋一转:“这个老妇人值得同情吗?她的哭中藏着什么呢?”这时候的学生由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因为有了白骨精“一变”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个白骨精变的老妇人也是了然于胸,表达的过程也变成了揭露白骨精、控诉白骨精的过程,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对学生来说,将课文中的人物演出来,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值得期待的挑战,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语言也被激活了!

镜头二:

《老师不在场》这篇习作要求学生记录当老师不在场时发生的事情,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在想如果提前告知要求,一切都会显得刻意而拘谨;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回忆之前“当老师不在场时”发生的事呢,时间跨度又有限制,有些同学甚至会无从下笔。于是,我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在上课铃声已响,而学生们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假借上厕所故意拖延了一会进班级,等我再回到班级,同学们马上由闹哄哄立刻变为鸦雀无声,我心想:刚才肯定有好戏上演了!果真,当我在黑板上写下习作主题“当老师不在场时”,一片惊呼外加恍然大悟的声音随之起伏,接着,就看到同学们奋笔疾书,边写边笑的画面。

学生习作片段1:老师迟迟没有来,挺直的腰背“软”了下来,我整个人像打了焉,无精打采。教室里炸开了花,立刻沸腾起来,我们的“侦查小队长”“噌噌噌”跑到床边,为我们把风。

学生习作片段2:老师没来,班级里顿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同学们议论纷纷,像热闹的菜市场。真是“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班级里好一番热闹的景象:有的同学转过身去和后面的同学窃窃私语;有的同学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老师没来的原因;有的同学故作镇定,假装翻着书;坐在后面的两个调皮的同学开心地击了个掌,仿佛在庆祝这节课的“自由”。

故意创设的一个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表达的是真感受,而不是一些套话,当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后,很愿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倾吐出来,这时就不愁他们不会表达了。

总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任务,画面、朗读、活动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态度与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为语文的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当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麋鹿语言表达创设
创设未来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小小主持人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