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的“拎”起来
2017-10-23邓华
邓华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目标,教师就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教学中偏重教师,忽视学生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拎”起来。本文阐述了让学生敢于“拎”、善于“拎”、勤于“拎”、乐于“拎”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拎”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23-1
所谓让学生“拎”起来,是指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善于质疑,勇于提出自我观点。所以此“拎”应是怀疑、质疑、敢于表达自我观点与意见,是学生心灵深处智慧火花的闪现,是一种不可多得创新品质和探究精神。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没有“拎”的精神与品质,则很难成功。
一、要让学生敢于“拎”起来
“学贵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而要使学生敢于“拎”,必须呼唤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民主,倡导师生间的平等互动,让学生敢于开口,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我理解与不同意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倍加呵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切不可视之为“大逆不道”“洪水猛兽”,甚而加以当头棒喝。殊不知,教学民主是培养学生“拎”起来的最佳土壤。例如,我在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体方式——社会听证制度这一课时,仅凭教师一人之力,纵然讲得口干舌燥,也难取得理想教学效果,于是我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自己筹备并组织一场“课堂听证会”,把课堂让给学生,我只是在活动中加以必要引导点拨,学生为能办好“课堂听证会”,仔细研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就有关听证会的诸環节多次向我询问,与我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细心布局和周密安排,连我这个老师都始料未及。经学生精心设计与准备后,“课堂听证会”组织的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这使我对蕴藏在学生中的智慧潜能之巨大深信不疑。同时,这一活动也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情。
二、要让学生善于“拎”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强,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学生思维与认知水平则更多停留于感性层面,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兴趣乃是最好协调剂。欲使学生善于“拎”起来,就得使其对“乏味”的理论产生兴趣。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浓厚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理论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就有了内驱力,也就能“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对所学内容针对性提出问题和看法。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则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除了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外,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拎”起来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杜绝学生“死读书和读死书”,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其次要引导学生构建政治学科知识体系,把握政治学科宏观架构。另外,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尝试着去“拎”,有了正确学习方法,学生就能钻研如何“拎”了。
三、要让学生勤于“拎”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让学生勤于“拎”起来,就是要让学生这种带着问题和质疑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高中思想政治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诸多内容,而这些内容无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教材内容这一“万花筒”,让他们真切地去感受与思考。如我在教《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这一内容时,结合当时黑豆、生姜和大蒜的价格飞涨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这是价值决定价格,因为农民的生产成本高;有的说是供求关系影响的结果,因为当时黑豆、生姜和大蒜供不应求,也有的说这是人为炒作与哄抬价格造成的,课堂气氛很活跃。此时,有位同学举手反问了个问题:老师,我发现同学们的原因找的都对,但是,你能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到底符不符合价值规律?我们该怎样面对黑豆、生姜和大蒜漫天涨价呢?这个学生的提问是他自觉主动思考的结果,他的思考和反问其实把问题更引向了深入,能在课堂上有这种表现的学生,正是源于自身的勤于思考,我当然不失时机地表扬了这名同学,并热情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四、要让学生乐于“拎”起来
乐于“拎”乃“拎”的最高境界。学生将发现、思考、提出问题视着一种乐趣,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要让学生乐于“拎”,教师就应保证学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善于发现课堂上问题火花的迸发,适时进行正面评价,给一些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教师也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注意保护这些学生“拎”起来的积极性。如在教《哲学与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客观性”时,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对“客观性”颇有微词,就让其中一名同学发表看法,他认为,生活中,经常有人为的“自相矛盾”现象,如语言上的前言不搭后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制造矛盾”,好象表明矛盾具有主观性。该同学的观点还得到一部分同学认可,挺有“市场”。很显然,这部分同学并不是机械记忆课本内容,而是平时勤于思考,乐于发问的体现。这一知识点本身也是教学难点和重点,于是,我顺水推舟,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矛盾是客观的”为正方,“矛盾是主观的”为反方,进行课堂辩论,双方据理力争,旁征博引,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课堂氛围热烈,身处其中,如沐春风。“真理越辩越明”,这一重难点,在辩论中被同学们理解和接受了。
总之,政治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一亩三分地”,教师单枪匹马“耕耘”,显然难以有好的“收获”。所以,我们要发动学生,培养学生“拎”起来,往往在教学中会有令人意想不到效果与事半功倍的惊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