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
2017-10-23杨婷
杨婷
本文为西安市委党校2017年度一般课题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三产投资占比提升、重点项目引领发展、就业途径不断拓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指出了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即:服务总量整体偏小、市场发育不够充分、产业规模有待扩大、政策措施仍需完善。通过与14个副省级城市情况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做好发展规划、搭建运行平台、采用“互联网+”等助推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西安;现代服务业;现状;问题;路径
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2016年,西安市抢抓机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和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使得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虽然目前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还略显滞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等突出特点,不仅能够有效吸纳就业,更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国字号”机遇的促动下,如何加快西安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速,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第三个万亿级大产业。为促进西安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打造“服务业增长极”,发挥其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安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培育与发展,不斷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得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0年以来,西安第三产业快速崛起,总量稳占西安国内生产总值半壁江山,增幅领跑三次产业。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827.4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发展由工业主导向由服务业引领、与工业协同拉动转变。
2、三产投资占比提升,重点项目引领发展
自2000年以来,西安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的七成以上。2016年,全市三产投资为4043.5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为79.3%,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是工业投资的4.2倍。西安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迅速增长,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中服务业236个,计划投资764.3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额的40.6%。 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中服务业240个,计划投资870.4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额的40.1%。
3、就业途径不断拓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90.8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55.1%,比2005年提升15.3个百分点。2016年,西安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692.7亿元,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占比分别为36.9%、19.5%、10.5%。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22.8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较2015年提升0.2个百分点,成为三产内部占比第一大行业。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给西安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服务总量整体偏小,市场发育不够充分
2016年,西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然已达六成,在15个副省级城市也排第3位,但从绝对量来看,西安的GDP总量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1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11位。依托西安的科教文化人才优势,同现代产业相联系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信息咨询、市场调研、科研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相比,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还不够充分。
2、产业规模有待扩大,政策措施仍需完善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旅游服务等服务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在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仍有欠缺。调研发现,目前我市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成长缓慢,资金匮乏,产业发展规模上不去;另外,一些企业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精准的市场定位,这些都制约着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选择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需要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聚集创新要素,发展特色现代服务产业聚集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高品质转变,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1、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抓住政策优势,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充分做好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采取政策引导、建立法规等措施,优化、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使国家和省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扶持的政策效益最大化,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二是强化组织推进力度。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和量化,建立有效的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不断强化组织推进力度,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三是优化政府财税服务水平,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项目。
2、搭建现代服务业运行平台
一是建立完善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平台,重点搭建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知识产权和标准服务、技术交易等服务平台,形成不断催生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内部制度管理制度。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管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商业环境和制定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三是重视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加强专业人才建设,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建立专门人才数据库,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级顾问团队,形成产业人才高地。
3、“互联网+”助推大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
利用互联网催生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放宽“互联网+”新业态的准入和经营许可,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金融”。借网络时代快速发展东风,发挥西安科技内涵优势,实施“物流业倍增计划”和“电子商务倍增计划”,推进西安现代服务贸易企业聚集区建设,建设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强化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科技金融、能源金融、文化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新兴金融产业,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聚集,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出台相关政策及实施意见,借助互联网建设旅游服务云平台和运行监测调度平台,发展多种形式的高效现代服务产品品牌。
总之,发展西安现代服务业必须围绕城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产业链,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具体表现在:一要依靠西安的西部龙头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抓好国家级和省市级服务业试点聚集区建设;二要做优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使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三要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万亿级优势产业,最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西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全市服务业优化结构,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
[1] 各副省级城市近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各副省级城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
杨 婷(1982-)女,陕西丹凤人,博士,西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创新理论与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