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探析

2017-10-23曾志强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探析高中语文

曾志强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抓住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等,围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新课程教学;探析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抓住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等,为今后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下面就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探析如下。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实现自我发展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的品质和能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通俗来讲就是基本语文知识的掌握和通过语文提升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听说读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底蕴。兴趣激发学生钻研语文的欲望;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文化底蕴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总之,教师要将课堂有效的利用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新课程教学下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价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是引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原动力。想要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热爱语文,这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只有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才会让他们产生好奇心,产生探究语文的欲望从而发现语文的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讲授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上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新课程下,教师精心的创设教学情景,有效的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价值,并能够将语文融入生活。

例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由于时代原因,学生较难理解课文里的众多感情,再加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本来就难学,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教师要根据每一课的内容,有效的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三·一八”惨案的视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所处的时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之后让学生默读全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作者笔下一共描写了几类人物,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价值。

(二)问题导向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必须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朗诵语感、阅读写作能力等,这就要教师着眼于课堂本身,通过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新课程下,教学模式转变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问题的设置,教师是引导者,学生高度参与课堂,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不但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拉近师生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语文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時,先让学生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然后提问:“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说一下作者通过描写哪几种景象来展现故都的秋这一特点的?”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之后提问:“作者在文中已经说明了自己思念的北国的景物,但在描写时却一笔带过,着重描写牵牛花、秋雨等景物,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层层的递进,让学生领略了文字的美,有效把握了课文的情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运用媒体技术,提升学生人文审美情趣

审美情包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不同于其它科目的优势就在于文字的美、意境的美,在语文课堂开展审美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更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中的乐趣。新课程下,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优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和动听的音乐,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对作者、课文背景的了解,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感受与语文意境,实现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是。老师先提问:“这篇朱自清的散文情景交融,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让同学们朗读时,老师要配上合适的音乐,更曾让学生融入文中的美景之中,细细品味月下的荷塘。在学习过课文之后,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组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底蕴

一个有着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有深厚的文化生活底蕴,深厚的文化生活底蕴是指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累较多的语文知识,并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的文化和精神。语文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体现在教师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古文、古词和诗歌的教学,这里面蕴含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学生体会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校园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传播中华的文化,在课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中华精神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语: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活动等教学手段,在传播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体现和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雷永平.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董艳红.重视人文教育 提高学生素养[J].文学教育(中),2012(07)

[3]殷迅波.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探析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VR阅读探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探究与实践
HTTPS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