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包容性发展路径研究
——以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2017-10-23蒙艳华

财务与金融 2017年4期
关键词:包容性村寨民族

蒙艳华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包容性发展路径研究
——以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蒙艳华

岜沙苗寨属地缘组织机构总称,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景区,也是贵州省最早开发的民族旅游重点景区之一。其从集体所有制到企业股份制,始终把旅游扶贫宗旨定为发展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旅游发展屡现尴尬。唯有从产业均衡、权利保障、机会均等、文化包容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兼顾平衡并因地制宜,使旅游真正落实在立足本土基础上方可实现包容性发展。

民族村寨 旅游经济 包容性 路径

一、引 言

随着经济发展进而导致的人们对休闲旅游需求的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社会发展的幸福产业、环境发展的美丽产业。其中民族村寨是旅游资源富集地,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力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并使之走上“包容性”发展道路是景点村寨扶贫解困、增加收入、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助力扶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研究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诸多学者从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旅游包容性发展作为一种战略方法所产生的作用。一是国外研究方面。国外关于包容性发展的研究重点放在公平问题上。例如,Simpson(2012)提出包容性旅游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特殊弱势人群,特别是残疾人也应该享有旅游的权利。González(2013)认为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以包容性发展为指导思想,关键在于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透明化,做到公平公正。Mcleod(2014)详细分析了现实旅游业收益的直接和间接渠道,指出利益兼顾是旅游业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关键问题。Rendón&Bidwell(2015)以秘鲁南部的大峡谷为例,发现该地区成为越来越深受群众追捧的旅游地,然而利益摩擦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包容性理论的提出对该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Butler&Rogerson(2016)以德尔斯特鲁姆为例,提出旅游包容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在参与旅游活动,实现利益共享,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等。二是国内研究方面。国内关于旅游包容性发展主要聚焦在包容性发展理论探讨、典型案例研究方面。例如,王京传和李天元(2011)分析了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以旅游系统为框架的包容性旅游增长实现机制,并对该机制进行了系统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的详细解析。龙怡帆和王志章(2013)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在宏观层面讨论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提出了顶层设计的增长战略。王超和骆克任(2014)以湖南凤凰古城门票事件为例,基于400个网络文本的内容分析,对有效解决利益冲突问题,提出包容性增长模式。李勤(2015)运用包容性增长理论对西安曲江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归纳了旅游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素,龚维玲和莫拓(2017)认为“包容性增长”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繁荣共享的动力。三是研究评述。国外学者所研究的“旅游包容性发展”多是基于“可持续”、“利益均等”等具体方面。国内学者研究起步较晚,但多是基于宏观思想内涵层面的研究,个别案例也是针对发达地区省份城市,针对以贵州为代表的民族旅游业产业比重较高的欠发达地区研究较少。因此,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弥补其不足,以贵州岜沙苗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包容性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二、岜沙苗寨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

岜沙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内,地处九万大山的支脉月亮山山脉,拥有大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宰戈新寨、宰庄寨5个自然村寨。苗寨村民属于黑苗支系,操黔东方言,奇特的捒顶“户棍”发式、扛枪习俗和树葬文化,使岜沙成为当今贵州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苗寨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民族文化资源都及其丰富,为苗寨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见表1)。

表1 岜沙苗寨旅游资源

岜沙主要是集体所有制开发旅游,始终把旅游扶贫宗旨定为发展目标。集体所有制收入有门票收入、文艺表演、商业开发性收入三部分构成,门票收入与演出收入分开,有旅游局收取门票费用,每年只有年总收入的10%归村里所有;演出收入为每场800元,一年大概300场次,演员进行轮班制,每场大概40多人,演出一场报酬为10-20元,每天3个场次,扣除当场付给演员的报酬之外,一半以上的演出收入归村集体所有;商业开发严格限制,建筑风格、设施设备严格按条例进行,收入归企业所有。

表2 岜沙苗寨旅游资源

图1 岜沙村民每户年终门票分红金额

岜沙村民年终门票收入为年总收入的10%,2011年年终分红为每户70元,2012年和2013年持平,到2014年上升到300,2015年创新高,直接到达1000元。从趋势上看,门票分红一直升高,但是最高一年才1000元,一年12个月,月均100元左右,这对于村民来说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

文艺表演按出场场次给予报酬,从2003年到2016年,出场费用有一定上升,但浮动不大(见表2)。

2003-2005年,每人每天参加文艺演出30-50元(以到者为准),收入分配视旅游团队人数多少决定演出场次,余下的归集体所有,政府不予干预;2006-2008年,所有参加演出的队员每人每天50-70元,结余下的归集体所有,由集体统一分配;2009-2013年,每人每天70-90元,余下归集体所有;2014-2016年,公司每天交给文艺队4000元,按当天参加表演的具体人数全部发放,村寨不再截留。

三、岜沙苗寨旅游发展困境成因机理

岜沙旅游资源丰富,加之其神秘而丰富的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猎奇者和旅游团,他们无不抱有奇异文化的猎奇心理,有考察、观光或体验民族风情等多种理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益和人气难以攀升。2014年,从江县旅游局最终选择把岜沙旅游发展各大项目转让给多彩贵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此后,岜沙民族村寨旅游从集体所有制发展转变为承包责任股份制,实行转让之后,旅游经济也并无明显起色,相反,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根据研究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发现,造成岜沙苗寨旅游发展困境成因机理有以下方面(见图2)。

图2 岜沙苗寨旅游包容性发展困境成因机理

从大的方向来说岜沙苗寨旅游包容性发展困境主要是内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一)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从村寨居民角度进行剖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就业观念。岜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其长期处于封闭和陈旧思想观念下,对就业的认识有所偏差,很多居民认为农村没有出路,特别是对于打柴为生的农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打柴换钱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淘汰,因此村民大多外出打工,但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此外,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了更大的社会问题,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

2、教育观念。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在很多民族村寨,受历史、地理、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大部分的人对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更感兴趣,而对短期内难见成效的教育行业关注不多,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岜沙只是传统民族村寨的一个缩影,对于教育来说,大多数的民族村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落后,而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到对事物的判断,从而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

3、扶贫观念。多数村寨居民对扶贫的认识还停留在政府拨款,提高保障金的层面,但是这种“输血式”的扶贫不能解决根本性的贫困问题,长期的拨款扶贫不仅加大财政压力,而且还很难持续性发展,因此就要致力于改变居民的传统扶贫观念,鼓励旅游乡镇居民通过参与村寨旅游开发脱贫致富,从“输血式”的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

4、话语观念。调查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累积的矛盾,使得老百姓对政府出现两极看法:对中央政府工作的高度肯定和对地方政府工作的不满情绪。对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基层山区,农民话语权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级政府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通过信访制度和自由言论等方式,有效推动话语权的落实。特别是旅游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征地问题,往往成为矛盾的核心。基层政府的善治,对包容性视下的旅游开发中,农民话语权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

5、经营观念。民族村寨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民族的丰富文化,部分村寨居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又迫于生计压力,对自身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不够重视,有些文化正逐渐消失。岜沙的文化可以说是保存得较为完好,又因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必将吸引大量游客,村民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旅游乡镇民族文化旅游,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民族旅游,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外部原因

政府和相关企业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要外部因素,因此外部原因也主要基于政府和企业方面:

1、政府方面。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旅游发展需要前期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包装,这些发展旅游的基础性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此外,一些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也需要完善;二是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岜沙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岜沙景区未设有停车场,游客稍稍增多就造成交通瘫痪的局面;其次,接待吃住困难,目前寨子里现有私营旅馆只有七家,无法大量接待游客;再次,旅游开发范围有限,没有可供游客活动和休息的空间;最后,苗寨整体属木制建筑,且排列较为密集,又没有具体的消防设施,因而存在着安全隐患。此外,在发展旅游的核心区域,由于旅游景区建设标准要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好于一般村寨其它生活居住区。这就给乡民一种区别对待的错觉,因此这方面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

2、企业方面。一是生产性就业岗位缺失。生产性就业岗位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一个关键途径,旨在国家促进地方发展过程中更重视通过一般老百姓可以有能力从事就业岗位的打造,让更多的人从事到生产劳动中,通过合理的劳动进行自我价值的实现,岜沙苗寨企业参与度低,且就业岗位少,无法容纳村寨剩余劳动力;二是机制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平等对话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各大机制体系不完善,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建设很难有保障;三是社会公益活动不到位。社会公益活动是企业提升形象和居民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识需要企业去宣传,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共享发展成果。

四、岜沙苗寨旅游包容性发展路径构建

基于上述困境,岜沙苗寨构建村寨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时可以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因素着手。首先,外部方面。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应始终处于顶层设计角色,时刻应以包容性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响应国家旅游政策的前提下,做好基础设施、机制体系的建设,实现岜沙苗寨旅游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另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及企业还应倡导均等发展机会理念,注重生产性就业岗位建设、成果共享机制建设、利益补偿机制建设、环境补偿机制建设,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包容性发展。其次,内部方面。当地居民是旅游包容性发展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在推动当地旅游包容性发展时应从根本上解决其固有的落后的传统观念及教育无用论等理念,主要路径结构(见图3)。

图3 岜沙苗寨旅游包容性发展路径

(一)政府角度

1、打造政策优惠条件,以发展带动旅游经济包容。在政策优惠条件方面,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发展机制,重点在制度创新、政策扶持、资源整合、要素保障、特色培育等方面先行先试。政府要打造政策优惠条件,一方面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民族村寨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应从财政政策方面入手,打造政策优惠条件,以旅游发展带动包容;另一方面,从引入市场机制方面打造优惠政策,拓宽旅游地建设和经营的资金渠道,提高旅游建设效率,使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社会化水平。

2、创新合作模式,完善村寨基层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制定适合于村寨发展的合作模式,从各方面综合考虑发展要求,无论是政府与企业合作、企业与企业合作还是企业与社区合作,都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基层设施建设问题。政府在规划基层设施在规划基层设施建设前,必须建立严格的科学管理评估体系,充分考虑各类项目投资比例,要考虑投资在软硬件项目中的投资比例,还要考虑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的比例,考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之间的比例之间关系,也要注重长期和短期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各种比例之间的关系协调,从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快速地进行,以促进民族村寨经济社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防止投资浪费,落实投标市场运作机制,确保项目公平公正,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角度

1、规范建设,打造生产性就业岗位。企业是生产性就业岗位提供的主要载体,打造生产性就业岗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多渠道、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村寨服务业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商贸、餐饮、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开发民族手工艺产品企业等。二是吸收失业人员再就业。给予吸纳下岗职工、无地农民等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单位优惠政策;企业要明确哪些岗位适合于被征地农民,对其优先考虑再就业;哪些岗位适合于下岗人员,对其实施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就业技能等,促进其就业。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失业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注册、培训、求职、就业等“一站式”免费就业服务,为其再就业和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2、完善机制体系建设,保障居民权益。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居民权利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从机制建设和权利保障上保障旅游发展的成果为全体村寨居民所共享。完善信息公开机制,让居民知道企业在干什么,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完善平等对话机制,村寨居民的最大利益诉求要让政府知道,让企业知道;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村寨旅游开发关系到各大利益主体,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形成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化解利益矛盾;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大力提升企业素质,做大做强企业品牌,搞活经营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让社区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居民角度

1、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参与村寨旅游开发建设。要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农村并不是没有出路,而是要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积极配合政府、企业的合理引导和宣传。致力于改变传统观念,鼓励旅游乡镇居民通过劳动脱贫致富。主要做法是扶持贫困户要扶志。从扶起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志向开始,积极引导村寨居民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劳动付出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村寨贫困户才能在扶贫干部的引导和扶持下自生动力,才能提升发家致富的积极性,才能脚踏实地去干、去努力。

2、重视教育,强化旅游文化及民族文化理念。受贫困文化影响,功利主义价值观在民族地区也较为普遍。其往往基于当前实际利益选择性接受现代技术和教育,加之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有限,其文盲和半文盲比例较高。所以虽然较以前来看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及民族文化理念,但相对较弱,这造成了民族地区包容性问题产生的文化基础。故仍应进一步使其基于自身方面重视教育,强化旅游文化及民族文化理念,从而更好地实现包容性发展。

[1]Ali I.Inequality and the imperative for inclusive growth in Asia.Asian Development Review.2007.24(02)1

[2]Simpson M C.Community Benefit Tourism Initiativesa conceptual oxymoron?Tourism Management.2012.29(01)1-18

[3]González M,J.A.Direct inclusive tourism enterprises:the ideas and attitudes of future professionals.2013.12(09)67-74

[4]McLeod M T.Tourism and inclusive growth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states.Tourism Management.2014.42(04)332-333

[5]Rendón M L,Bidwell S.Success in Progress?Tourism as a Tool for Inclusive Development in Peru’s Colca Valley.Tourism in Latin America.2015:207-233

[6]Butler G,Rogerson C M.Inclusiv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 Africa:Evidence from Dullstroom.Local Economy.2016.31(1-2)264-281

[7]王京传,李天元.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内涵、实现机制和政策建议.旅游科学.2011(05)10-22

[8]龙怡帆,王志章.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01)1-5

[9]王超,骆克任.基于网络舆情的旅游包容性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古城门票事件为例.经济地理.2014(01)161-167

[10]李勤.西安旅游业包容性增长分析及路径选择——以曲江旅游开发模式为例.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06)71-77

[11]龚维玲.推进旅游扶贫.实现包容性增长——推动G20峰会成果落地的思考.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A Study on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Path of Tourism in Minority Villages—A Case Study of Biasha Miao Village in Guizhou Province

MENG Yan-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

Biasha Miao Village is a geography organization called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as the most influential national cultural scenic spot of southwest region,it is also one of the key tourist attractions which Guizhou Province developed earliest.From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to the enterprise shareholding system,it always set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goal.However,due to various reasons,tourism development is often in trouble.Only considering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industrial equilibrium,rights protection,equal opportunity,cultural inclusivenes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alance and local conditions,could the tourism achieve inclusive development truly based on the local background.

Minority Village,Tourism Economy,Inclusiveness,Path

F590

A

2017年度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下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研究”(2017DXS15);2017年度贵州财经大学在校学生科研项目:“基于扎根理论的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研究”

蒙艳华,女,云南大理人,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贵州贵阳,550025

猜你喜欢

包容性村寨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无蚊村寨丁屋岭
多元民族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村寨——海坪彝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消防器材进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