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促进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2017-10-22陈长征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表达对话阅读教学

陈长征

摘 要:教师要切实把“六大解放”思想贯彻落实到阅读实践活动中,把阅读、探究、言说、接纳、反驳等权利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跟文本进行充分地“对话”,在此基础上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师生“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 表达 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25-01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乃思维之工具与成果,二者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二者同步提高,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紧扣文本教学资源,有效拓展学生思维

文本资源是有限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不能死啃一本教科书,死守一篇课文;相反,要贯彻“拓展”的理念,由一本教科书走向更多的书籍,由一篇课文辐射更多的妙文佳作,由课文中的一个知识点来引爆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来挖掘课文中蕴藏着的富有教学价值的资源,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去言说、交流、碰撞和分享。

比如,《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是“孔子论水”和“师生言志”的相关语段。教学过程中,在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弄清水的品质之后,笔者进一步启发思考:“水,还有哪些值得人学习的品质呢?你能仿照课文中的表述有根有据地说一说吗?”这一问题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经过思考学生纷纷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水清澈透明、纯洁无比,它好像洁身自好。”“水小可成池,大可成洋,它好像气度非凡。“当大地极度干涸,泥土龟裂之时,它会化作雨点投向大地,它好像有副菩萨心肠。”“水受到阻拦,就会趁势改变方向,迂回向前,它似乎懂得变通礼让。”……事实证明,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被点燃,其思想就会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欲罢不能,欲休还说,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此时,从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迸发、生长出的言语之花,必定会让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像这样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资源,教材中比比皆是,这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并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2 拒绝灌输标准答案,促进解读富有个性

阅读课堂不是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或教师个人见解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彼此交流读书心得的舞台。生硬的灌输只能禁锢学生头脑,僵化学生思维,使之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最终泯灭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扼制的是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切实把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贯彻落实到阅读实践中,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嘴巴,把阅读、探究、言说、接纳、反驳等权利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要适时地引导他们先跟文本进行充分地“对话”,在此基础上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师生“对话”。

比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三步曲”来展开教学:一是阅读课文,弄清“谜面”、“谜底”和“启示”;二是重点研读旅行者探究谜底的过程,感悟旅行者的善于探究与发现的精神;三是引导学生在跟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实现思想交锋,促进思维发展。在第三步中,笔者设置的问题是:读了《山谷中的谜底》之后,我想对雪松

说 ;我想对女桢等杂树说 ;我想对两位旅行者

说 。这样的练习设计具有开放性,富有思维含量。面对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诊断、评价,既要考察思想观点的正确与否,也要考察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由教师向学生灌输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转变为学生自己去探求答案并逐步完善观点。

又如,结合《山谷中的谜底》一文的学习,配套教辅《补充习题》上给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练习——《冰雪的启示》。针对文后练习,教师也不能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解读任务。这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请看在笔者的课堂上一些同学的发言——沈涛同学说:“是啊,冰雪侵蚀地面就像滴水穿石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贺同学说:“在这个世界上,这么微小的事物竟有这般破坏力,正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说的一样。”……这些感悟与表达都是富有个性与创意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析、感悟、欣赏能力,教师平时就要加强训练,切忌不要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向学生和盘托出。

3 探究文本表达方法,培养借鉴迁移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强调写作方法的习得离不开大量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自然而然领会各种表达技巧和写作方式。其实,阅读教学不仅仅是“阅”和“读”,不仅仅是弄清文本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更为重要的还有一点,即从文本中获取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因此,叶圣陶先生又告诫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好“两个来回”:既要理解文本写了什么,还要弄清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样才能促进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同步提高。

比如,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些叙事类的课文中都有景物描写的语段,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营造一种情感体验的意境。“意境”中的“意”是物象化的情感,“境”是情感化的景物与环境。记叙文中运用这种方法是为了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以达到适应情节发展或反映人物情感的效果。例如,教学《孔子游春》,就要引导学生领会、借鉴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想象,进入意境,在此基础上再联系下文,领会这两段景物描写的用意。原来,《孔子游春》第一二两个自然段以清新活泼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泗水河畔的迷人春色,展现了一幅孔子与弟子们快乐游春的背景图,这种美妙的意境为下文的“孔子论水”做好了铺垫,也为全文奠定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感情基调。总之,关于文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而要切实挖掘其教学价值,引导学生领会用意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以培养学生借鉴、迁移能力,提升寫作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达对话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