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视角下的自然拼读法教学模式研究

2017-10-22覃靓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教学

覃靓

摘 要:二语习得理论的提出及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而自然拼读法教学的引入也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带来了思考。本文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从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非语法程序安排、足够的量四个维度展开对小学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模式的科学探索,为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出见解。

关键词:输入假说;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206-02

一、引言

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Rod Ellis,1994)。二语习得理论主要是科学系统地研究人们在习得了母语后是如何学会第二语言的,研究的是二语习得的本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和母语学习的异同。从1960年代末至今,经过40年的发展,二语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应用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又有自己明确和较完整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相对独立的新兴交叉学科(刘永兵,2010)。二言习得理论研究与语言教学联系紧密,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自然拼读法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少儿英语教学法,被普遍认为是初学者学习英语语音的最佳方法。它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找出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之间的规律,将字母的音和形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看词会读,听词会拼的学习目的(梁燕葵,蒙雅娜,2010)。研究表明,自然拼读法既适用于本族语孩子学习英语读音和拼字,增进其阅读能力和理解力,也适用于二语初学者学习英语发音规则和拼读技巧(汪昆,2015)。研究还表明,相比国际音标法,自然拼读法少学一套表音符号系统,是更直接、快捷,更适合于小学拼读训练的教学法,因而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小学英语启蒙阶段(高明兰,2012)。

当前我国小学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自然拼读法教学中,如何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二语习得领域的专家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恰好解决了以上难题,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以输入假说理论为指导方针的自然拼读法教学模式

20世纪末期影响力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Krashen(克拉申)的监察理论。Krashen(1981)把监察理论归结为五个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监察理论的核心内容。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语言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以促成语言的习得。最佳的语言输入包含四个必备条件: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非语法程序安排、足够的量。进而Krashen提倡一种自然法教学,其核心和重点在于提供大量易于自然吸收的(i+1)材料(阎永鹏,2010)。

(一)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输入是指输入的语料应略高于学习的现有水平,即(i+1)(i代表习得者现有水平,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料)。只有这样的语料才能让学习者借助已有知识来理解输入的语言,从而获得新的语言结构.只有这样难易度适中的语料才能让学习者有上升和进步的空间(陈慧,2010)。简言之,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从目前的语言水平i出发,经历“ i+1” 的语言输入, 才能达到“ i+1” 的水平(向前进,2004)。这一理论成果对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启示一:在小学实施自然拼读法有其特殊性,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了解小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不断地调整输入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自然拼读法是英语浸入式教学中的一种。浸入式英语是指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英语教英语并进行学科教学,英语既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是教学的手段和媒介。这种二语习得教学法模拟母语习得环境,使初学者面对全英文的学习环境,英语浸入的信息量大时间长,非常有利于习得英语(罗熙,2014)。这就意味着在浸入式的自然拼读法教学中,输入的内容包含了作为教学语言的英语(英语指令)和作为学科教学内容的英语(例如英语语法课,英语阅读课等等,以及用英语教授历史课,科技课等等)两个方面。因此,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将课堂英语表达调整到学生可理解可适应的状态。同时,教材的选择要慎重,要选择难易适中,每级难度跨度不大的自然拼读法教材。

启示二:在小学实施浸入式的自然拼读法之前,可先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使孩子未真正开始规则前头脑中已经储备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情景对话,使自然拼读法接近母语习得规律,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感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启示三: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料输入,加大其可理解的输入量,教师可以推荐适合的音频材料、英语电视节目、阅读材料等,以此帮助学生课外继续输入可理解性语料。这也印证了向前进(2004)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 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 提供适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知识, 充分利用學生本身已有的语言能力, 有效地推导有关联的意义, 达到正确地理解。”

(二)既有趣又有关

输入的语料要既有趣又有关。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这一理论成果对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模式的启示是:

(1)有趣:在课堂上,教师会把需要输入的可理解性英语语料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即输入是以活动为载体。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每个活动的主题、方式、甚至训练的程度都要不断变化和更新,富有新鲜感,以激发儿童的兴致,充分调动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罗熙,2014)。对于中国的儿童而言,在一个完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要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和教学方法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情景化教学)是指进行自然拼读教学需要整合不同媒介,包括纸质、音频、视频等材料;同时不同媒介的资源要包含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内容。阎永鹏(2010)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最真实、有趣和身临其境的英语环境,促进英语的自然习得。要激发兴趣,同时还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即将游戏、图画、儿歌、竞赛、书籍制作、图片、讲故事、肢体语言、词汇接龙、猜词、句子习读、佳句背诵等有机融合,实现对相同或相似内容的立体化呈现。不仅能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规则的内化和应用。endprint

(2)有关:在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英语语料输入的时候,应注意各项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输入的语料之间的关联性(陈慧,2010)。输入是相关的,切题的,具有逻辑性的,语言习得就能事半功倍(谢玫珍,王跃洪,2014)。陈慧(2010)进一步解释道“一段时期内的一系列活动如果在内容上十分有趣,但跳跃性极大,彼此之间毫无关联,那会在儿童内化输入语料的进程中制造人为障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还未成熟,对于输入的毫无关联的英语语料,无法完全归类,自然会造成一些输入语料在内化进程中相互冲突乃至丢失,使语言输入事倍功半。” 因而,在自然拼读法教学中,教师课堂课外提供给学生的各种语料以及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应保持内容上的密切相关,环环相扣,切记不能跨度太大,甚至完全脱节。

(三)非语法程序安排

非语法程序安排是指输入不应该过分强调语法和按照语法顺序进行。克拉申(1980)的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区分了第二语言习得经历的两种不同的过程。习得是指儿童获得母语的无意识过程,这一过程学习者关注的是宏观的意义,而不是微观的具体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而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关注的是具体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克拉申(1980)还提出自然顺序假说,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照自然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 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 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向前进,2004)。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遵循一个自然顺序,但自然顺序假说并不要求人们按照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而不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话,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这一假说对自然拼读法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

(1)采用全英文浸入式教学,为儿童创设一个接近自然的第二语言环境,为儿童进行大量的自然输入,让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习得英语(罗熙,2014)。

(2)阎永鹏(2010)建议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最真实、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英语环境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3)在教学时应遵循听领先原则,科学地进行自然输入。根据儿童获得语言的认知顺序、心理特点及英语本身的特点,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大量创设语言环境,模拟母语习得的环境和过程,听领先,说随后,再读写(陈慧,2010)。听说领先也是中国小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由自然拼读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自然拼读法的核心是音形对应规则,前提是已“知音”而“未知形”,所以掌握其规则就能实现二者的匹配。然而,对于中国孩子而言,这两项全部为未知。因此,应首先练习听与说的能力,使孩子未真正开始规则前头脑中已经储备了一定量的英文词汇和情景对话,使自然拼读接近母语习得规律,然后进行技能延伸,学习用自然拼读规则辅助阅读。

(四)足够的量

足够的输入量原则是指习得者需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会话,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谢玫珍,王跃洪,2014,大学英语)。认为输入什么,儿童就能马上掌握的想法是不科学的,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也是不够的,因而需要连续不断地针对儿童输入广泛的阅读和会话,尽可能多地释放英语信息,增加单位时间英语的信息量(陈慧,2010)。此理论研究对自然拼读法教学的启示作用是:

启示一: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课堂上,提倡英语浸入式教学,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英语学科的教学,甚至在英语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中也使用英语与儿童进行交流,使英语成为交际工具。全英语的环境能够萌发儿童的英语直接思维和直接交流的能力(罗熙,2014)。课外,大量增加学生的听和读的数量,让学生每天坚持听和读有吸引力的材料30-60分钟(向前进,2004)。父母也可以参与进来,例如父母与孩子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贴上英文标签,父母陪同孩子观看英文电视节目、听课文CD等等(罗熙,2014)。总而言之,创设全英文环境,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各种形式的输入,实现英文全方位覆盖,保障英语的输入量,从而促进语言的内化和习得(陈慧,2010)。

启示二:在大量输入的过程中要注意:既要量足,又要多重复、多变换。量足是为了以量变促质变;多重复是为了加强语料的刺激强度,但应避免机械重复,做到不断变换输入方式;多变换则是为了增加语料的广度和丰富程度(陈慧,2010)。 总之,在自然拼读法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

三、结语

二语习得理论,尤其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很有启发。在吸收和借鉴二语习得理论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国小学生学习外语的特殊性,从而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拼读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S .D.Krashen. The Input Hypothesis .In Alatis ,J (ed .)Current Issu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 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 1980 :168-180 .

[3]S.D.Kras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Pergamon: Oxford, 1980.

[4]陈慧.二语习得理论在中国少儿英语学习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5]高明兰.小学英语拼读教学的实验研究[J].基础英语教育,2012 :31-36.

[6]罗熙.二语习得理论理论在幼儿英语侵入式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 校园英语,2014.

[7]刘永兵.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两种认识取向——对我国外语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8]梁燕葵,蒙雅娜.英语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的比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9]汪昆.浅谈少儿英语教学-自然拼读法[J].幼儿教育,2015: 22.

[10]王跃洪,谢玫珍.基于克拉申输入理论的二语口语习得研究[J].大学英语,2014(02).

[11]向前進.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

[12]阎永鹏.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小学英语教育的指导意义[J].语言教育,2010.

[13]赵清.巧借自然拼读法,优化小学英语教学[J].英语教育,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教学
帮助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拼读、认读的方法——自然拼读法
浅谈自然拼读法在高职公共英语综合课中的双途径教学
自然拼读法视域下的大班额公共英语教学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刍议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大学艺术生的英语学习路径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