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受众定位角度下的孙悟空动画形象的演变
2017-10-22范治鸣
范治鸣
摘 要:《西游记》是以民间神话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动画发展历史中被创作最多版本的作品之一,对于青少年影响较大。而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各个阶段的动画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形象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出现在极大的程度上受到受众定位的影响。本文以动画制作的受众定位为基点,探讨了孙悟空动画形象演变在各个阶段的特征,以期为我国动画形象设计探讨提供参考,扩大动画受众范围。
关键词:受众定位;孙悟空;动画形象;演变过程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158-02
“孙悟空”是《西游记》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传递着典型的英雄形象,承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善良、正义的精神追求,对于旧体制社会形象的冲击较大。随着动画行业的出现与发展,我国也涌现了一大批动画工作者,并将《西游记》作为了重要的自制动画片的选材,对于之后我国动画行业的影响十分巨大。而《西游记》系列动画片制作在我国经历的时间也长达数十年之久,在这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动画设计人员都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设计,仅孙悟空的动画形象就有多种。
一、传统孙悟空动画形象设计
(一)《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动画形象
1939年,我国引进了第一部由美国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取得了较好的播出效果。新华影业公司在模仿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我国首部《西游记》系列动画片的制作,即《铁扇公主》,选自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这一章节。该动画片里,孙悟空作为动画形象首次出现在银幕当中,在形象设计方面受到迪斯尼的影响。虽然是主要按照小说描写内容来将其设计成毛脸、雷公嘴的猴子模板,但是细节设计却模仿了迪斯尼中米老鼠一类形象,整体呈现的形象状态类似于穿戴行者帽和虎皮裙的米老鼠,较为幼稚。并且,该设计同样也仿照了迪斯尼的单线白描风格,通过曲线、圆形等简单线条来进行形象勾勒,形象制造较为粗糙。虽然在该阶段,孙悟空的形象设计还没有形成中国动画的独特设计与制作风格,但是设计人员也有意识的进行了中国文化的融入。利用山水画技巧来进行动画片构造,是一部以模仿为主的较好的尝试性动画片制作。
该部影片创作于1941年,正处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一阶段,动画片的主要受众为身处于旧社会时代,遭遇外来侵略的中国人。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必胜决心,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铁扇公主》这一部动画作品应时而生。其在孙悟空形象塑造的过程中,重点将原著中的孙悟空正面形象进行提取,塑造了一个面对封建教条束缚而勇敢地进行突破与抗争的先行者形象。并在创作中通过动画人物的动作设计、语言设计等,突出孙悟空的时代英雄特征,表达了爱国精神。其既通过动画片来表达坚决的与外来侵略者进行抗争的决心,更起到了鼓舞国民士气的作用。
(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动画形象
《西游记》系列动画发展至上个世纪60年代,已经逐渐从最初的带有“鼠”的特性的人物形象转变成了带有人、神、猴共同特点的动画形象,具体代表作就是万籁鸣创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在该动画片当中,我国的动画设计已经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民族特色,从中国传统的铜器、石像、雕塑以及戏剧中提取元素,并将多种文化特色進行整合,创造出独特的孙悟空形象。即:孙悟空动画形象的脸部设计,设计人员主要代入了中国传统京剧脸谱元素来进行,赋予孙悟空以人的形象,直观的表达了孙悟空的人物性格与特征。孙悟空动画形象的动作设计,设计人员主要借鉴了中国雕塑元素,确保孙悟空动作的灵活性。而在整体的色彩选择时,其又将年画的浓烈的色彩组合方式进行了引进,主要以红色、黄色、黑色以及绿色作为主要的形象设计色彩。另外,其在进行孙悟空动画形象绘画时,主要选择以直线、方形作为主要的造型设计技法,是木刻版画设计元素的体现。并通过夸张的线条组合方式,重点突出了猴的身体体态特征,使其在实现人的形象塑造的同时,也保留了本身猴的形象特征。这一版的形象设计较为细致,也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对于之后的孙悟空形象设计影响较大。甚至在之后的数十年间,都主要以该形象作为《西游记》系列动画创作的主要形象。
《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的创作时间处于新中国建立的初期,受众是正处于新中国建设中的中国人民。所以,创作者所选择的动画片制作段落为“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的相关章节。在这部分内容当中,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将天宫弄得天翻地覆,并重点刻画了孙悟空意气风发的形态,体现了其反抗精神,代指该阶段翻身做主人的人民形象。这正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战争胜利与新中国建设的欢欣鼓舞心情,并向受众传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二、过渡时期的孙悟空动画形象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动画市场的发展,长篇动画片《西游记》的创作可以说是《西游记》系列动画片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动画创作之一。在该动画片中的孙悟空形象设计和传统孙悟空形象设计有着较大的差异,将传统孙悟空形象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脸谱化设计取消,并选择将孙悟空的脸设计成人的特征十分明显的少年面孔。而在孙悟空动作形象设计时,依旧是将其塑造成不畏艰险的正义之士,相比之前神化突出的设计而言,其又为孙悟空形象注入了更多的感情色彩,尽可能的压缩了利用孙悟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表达,转而重点利用孙悟空的形象来表达善良、正直、勇敢等多种正面含义。同时,《西游记》动画片的创作也是我国动画行业发展的全新时期,在这一阶段,数字化技术为动画设计注入了更多的设计活力,延长了动画篇时间与集数,故事得以完整的表达。并且,以该技术作为基础进行孙悟空动画形象的设计,也使得孙悟空的线条形象更加的精致。观看者能在孙悟空身上看到鲜明生动的人物表情,深化了孙悟空人的形象,并在动作设计时突出了孙悟空的真实可爱。
《西游记》这部动画片的创造处于我国稳定发展的时期,社会建设顺利开展,而我国也从百废待兴的状态中逐渐走出,多种影视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所以,创作者在进行该动画片创作时,明确地将主要的受众确定在了青少年以及儿童身上,并将该动画片制作的重点放在了传承中华文化以及开展儿童教育等方面。所以,其在进行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设计时,更加贴合儿童的审美观点,在孙悟空形象中加入了儿童化特征,大多数儿童都能接受与喜爱。另外,在孙悟空性格形象设计时,重点体现了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解决困境的坚忍不拔、勇敢的精神,希望带给受众以正面的人格教育与影响。endprint
三、现代的孙悟空动画形象设计
(一)《红孩儿大话火焰山》中的孙悟空动画形象
随着动画片行业的不断发展,多种类型的动画片层出不穷,并且前有《大闹天宫》、《西游记》等多部成功的、影响深远的《西游记》系列动画片的创作。现代动画设计人员要再次就该经典作品进行动画片改编与创造,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动画设计人员既要遵循原本的故事结构,又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进行创新。《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西游记》系列动画作品,该动画片创作于台湾地区,其所选择的故事内容也是“孙行者三借芭蕉扇”中的情节。但是在动画故事创作与人物形象设计时,都有意识的注入了幽默性以及娱乐性特征。动画片创作者依旧将该动画片的受众确定为青少年以及儿童,重点就该部分受众人群的心理、爱好以及审美要求进行了分析,尽可能的为观看者提供轻松愉悦的观看环境。
其在进行孙悟空的外表形象设计时注入了童趣,其主要形象更加偏向于大头娃娃玩具。运用夸张化的手法将孙悟空的身材缩小,并用弧线进行主要的形象勾勒,改变了传统印象当中肩宽、腰细、四肢长的既定特征,转而将其设计成圆鼓鼓的形象,萌态毕现。另外,在就孙悟空的动作形象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更将其行为、语言都加入了儿童特征,例如,孙悟空会向负气的八戒道歉;在受到唐僧的责备时会委屈的流泪;称唐僧为“老板”;与红孩儿比赛跳拉丁舞等等。重点体现孙悟空的可爱,切实拉近人物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其并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英雄形象设计。
除此之外,动画设计人员在孙悟空形象设计时,为进一步体现动画制作的时代感,还在孙悟空声音、语言等方面设计时做出了创新。在该片中,导演引进了多种现代化的流行词汇,通过孙悟空之口进行表达,甚至还涉及到了英语。灵活却不突兀的运用了“老板”、“牛董”、“欧巴桑”以及“娘娘腔”等词汇,提升了影片的时尚感,是彻彻底底对传统的颠覆,而这些创新也为影片本身带来了更多的喜剧效果与看点。同时,在该影片中孙悟空在说话时还会运用台湾地区的特色语言,在台湾地区上映时更能带动观众,引发观众的观看共鸣。但是以上这一切的形象设计创新都是建立在《西游记》故事情节之上的,所以不会出现故事违和的情况,在上映后收获了大量的好评,并吸引了大量除了青少年儿童之外的人群进行观看。该影片的成功也为之后的《西游记》系列动画片制作提供了参考,并且动画制作人也意识到动画片的受众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儿童。
(二)《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动画形象
《大圣归来》上映于2015年,是《西游记》系列动画作品中可以被称作现象级的动画电影制作。在该电影中设计的孙悟空动画形象与传统孙悟空动画形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其取得这一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利用了“西游记情怀”,更是取决于该电影的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就将该电影的受众确定在了“全龄化受众”。而其在孙悟空形象设计时,为提高其与现代主流观众的价值观贴合度,其弱化了传统孙悟空形象中的顽劣因素。并且,其在实现形象颠覆的同时也进行了控制,与《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相比与其所表现的天真烂漫,该电影反其道而行之,重点突出了沧桑与孤独,并让观众从孙悟空迷茫与无助的状态中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同时,动画设计人员在进行孙悟空的外貌形象设计时,不再遵循传统的俊美、灵活的形象设计,而将其变成了宽长体态,长着一张丑脸,穿着朴素衣衫的形象。并且在动作形象设计时也放弃了过度鲜明的猴子形态特征,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孙悟空“猴性”的压制,其在前期的表现更像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略显冷酷的正常人。并且,在表现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形象时,动画设计人员更加着重表现了孙悟空被困时的无助和孤寂,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经历了过多磨难,法令纹严重的落魄人,并在这过程中将孙悟空的神性进行了隐藏,使其更加能够获得来自观众的情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西游记》系列的动画影视作品是伴随着绝大多数人成长的重要影视作品,所以,当代的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孙悟空情结”。《大圣归来》打出了情怀牌,构建了该动画电影与常人之间的情感桥梁,这无疑是该电影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但是其在塑造孙悟空形象时将其意气风发的形象进行了隐藏,转而将其塑造成落魄的形象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其表现了对经典的解构,致力于将人们对于孙悟空的经典印象打破。所以在該电影问世之前,没有人可以明确的判断该电影中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是否能够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其利用好莱坞电影拍摄的模式来将《西游记》中唐僧救出孙悟空的情节进行了改编,使其成为孙悟空与江流儿、猪八戒共同战胜妖魔,最终突破封印,重塑金身的故事。其将原本纯神话色彩的故事利用普世价值观进行讲述,并在其中传递人性的主题,实现了孙悟空这个人物的现代性塑造。将动画电影的主题从虚无的打斗中跳脱出来,体现了孙悟空自我追求的过程。所以,该电影虽然是在进行经典解构,但是依旧能获得绝大多数观众的接受与支持。此外,动画设计人员在创作该影片时所构造的孙悟空形象也是具有成长性特征的,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设计人员可在之后的续集中不断丰富孙悟空的形象。
四、结语
《西游记》系列动画片在动画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创作,是改编最多的动画影视作品,也是中国特色动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作品。其从最开始结合老鼠形象的设计发展到当前不仅受到来自时代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在不断地贴合群众的审美变化。动画研究人员要想实现中国动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扩充动画影视作品的受众范围。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为例,其经历了初期、过渡、颠覆以及怀旧等多个发展阶段,所呈现的差异性形象就是各阶段受众所表现出的观赏需求与特征。
参考文献:
[1]穆思睿.基于受众定位角度下孙悟空动画形象的演变[J].艺术科技,2017(07).
[2]许元振.孙悟空动画形象的历史演变与艺术“场”[J].电视研究,2012(07).
[3]刘智明.孙悟空动漫形象的塑造与开发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4]杜静芬.从动画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变迁看设计的民族性[J].中州大学学报,2016(04).
[5]叶凯.徜徉在时间长河中的英雄图腾——中国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文化阐释[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