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理智与情感》和《劝导》看简·奥斯丁婚恋观的转变

2017-10-22周嘉璇赵春花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奥斯丁婚恋观转变

周嘉璇+赵春花

摘 要:简·奥斯丁的作品多以描写英国乡绅家庭女青年的婚姻和生活。奥斯丁前期的作品都体现了物质以及理智在婚恋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其后期作品中却传达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本文以其婚恋观的转变为契合点,从《理智与情感》和《劝导》两部作品出发,分别从择偶标准、婚恋幸福核心、女性在婚恋中的地位三个角度来深入探讨其婚恋观的转变:爱情和品行高于金钱和门第,感性超越理性,两性平等取代男尊女卑。

关键词:简·奥斯丁; 婚恋观;转变;原因

中图分类号:I56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59-01

简·奥斯丁的作品主要是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作品中所传达的婚恋观清晰、明确。简·奥斯丁的作品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广泛研究,《理智与情感》和《劝导》也不例外。国外学者们主要是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抑或是深入探究作品的写作特点。而国内学者对《理智与情感》《劝导》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其写作风格,女性意识以及婚恋观。综上所述,国内外虽然对这两部作品研究甚多,婚恋观方面也有不少学者涉及,但鲜有学者结合这两部作品对简·奥斯丁婚恋观的转变进行清晰明确地探讨。而《理智与情感》和《劝导》作为简·奥斯丁前后期的两部代表作,对于研究其婚恋观的转变是极具参考意义的。本文从简·奥斯丁前后期的两部代表作出发,旨在探究简·奥斯丁前后期婚恋观的转变。

一、 择偶标准重心的转移

在择偶重要标准问题上,从《理智与情感》到《劝导》体现了奥斯丁认为爱情内在高于金钱门第的转变。

在《理智与情感》中,金钱与门第是择偶的重要标准。这一点在玛丽安婚恋情节的安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威洛比和玛丽安的交往过程中,玛丽安与威洛比志趣相投,在精神上十分契合。两人之间存在着浓烈的爱情,然而就在一切都显得十分美好的时候,一些考验也随即而来。威洛比虽是贵族阶级,但绝不能说他的生活是富裕的,于是,在面对格雷小姐的追求时,威洛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格雷小姐。不同于家庭相对落魄的玛丽安,格雷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姑娘,即使威洛比与她并没有感情基础,但是经济上的富裕和门第上的优越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爱情在金钱面前似乎毫无重量。至于玛丽安,埃莉诺开导玛丽安不要再去想威洛比,因为埃莉诺认为威洛比花钱不懂节制,将来只会是个穷光蛋。受这种类似观点的影响,玛丽安最终选择布兰顿作为她的人生伴侣。布兰顿是身家丰厚的上校,但玛丽安对布兰顿只有尊敬和友谊,换言之,他们的婚姻并不是以爱情作为基础的。

而奥斯丁在《劝导》中却传达了与《理智与情感》明显不同的择偶标准。《劝导》中的主人公安妮出身高贵、才智超群,而温特沃斯当时也是出类拔萃,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一些考验也随之而来,安妮的家人认为年轻的温特沃斯除了人品之外别无长处,指望着一项极不可靠的职业—海军,经济上也缺乏保障,安妮和他在一起简直是葬送前程,所以安妮的亲人们竭力阻止这门亲事。而安妮也出于金钱门第的原因在拉塞尔夫人的劝导下放弃了这份爱情。即使分开,在安妮心目中,她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比不上温特沃斯。在与温特沃斯分手之后,先后有两位经济实力雄厚的男士向她展开追求。尤其当作家描写安妮与埃利博特,清晰地体现了其在择偶问题上对于伴侣人品的重视,即使伴侣会带来种种利益,但如果内在存在一定问题,则完全不应该予以考虑。

二、 婚恋幸福核心的转变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和玛丽安先后遇到了自己倾心的男子,但她们的恋爱过程却存在着许多波折。与埃莉诺彼此有着好感的爱德华原来其他女子—露西订婚竟然已有四年之久,并且也打算与埃莉诺分手与露西成婚。然而埃莉诺依旧选择理智从事,硬压住自己的情感,甚至还托人帮爱德华找一个牧师的职位让其有条件与露西成婚。而爱德华在遭遇露西背叛后终于意识到了埃莉诺的优点。可以说,埃莉诺是凭借着自己的理智制约情感才与爱德华终成眷属。反观感性从事的玛丽安,遭遇情人威洛比的抛弃,精神大受刺激,差点酿成大祸。在受伤后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习埃莉诺一般慎重处理恋爱和婚姻的问题。换而言之,玛丽安由感性转为理性后她的婚恋才以喜剧结尾,这种安排也体现了简·奥斯丁认为在婚恋中女性应该审慎理智,用理智制约情感而非感性用事,情感往往是女性行为的危险向导。

而在《劝导》中,主人公安妮与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温特沃斯逐渐相识,陷入爱河后,由于温特沃斯在财富门第上的劣势,安妮的亲人竭力阻止两人的交往。而安妮在旁人的劝导下,出于理性谨慎的角度,也认为这门亲事是缺乏慎重考虑、不得体的,于是她忍痛与温特沃斯解除了婚约。然而,这份理性并没有让她赢得幸福圆满的结局,反而是长年来无法消散的悔恨和痛苦。可以说,安妮在被这份理智伤害后逐渐懂得正视自己的情感,并表达自己对温特沃斯的情感。最后与温特沃斯重燃旧情,收获了自己的婚恋幸福,其中感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劝导》中,读者可以强烈感受到简·奥斯丁对于感性婚恋的主张,这与《理智与情感》形成了鲜明对比,简·奥斯丁开始传达感性应该超越理性的婚恋观念,并认为如此才可收获婚恋的幸福。

三、女性在婚恋中地位的转变

在《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虽然作为理性的代表,但她在与爱德华的两性关系中充当的更多的是一种服从和被动地位。在得知爱德华与露西订婚已有三年之久时,埃莉诺鲜少自己去主动争取这份爱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深埋心底,无论是分手还是复合在更多程度上都是听从爱德华的决定。换而言之,埃莉诺在这份恋爱中是缺乏主动权的,而是存在对于爱德华从属的色彩。关于剧中其他女性人物,例如米德尔顿夫人在她与约翰爵士的婚姻中,她的重心也是几乎全在孩子上,而约翰爵士则是社交、工作,他俩的生活很少有重合的部分,从而也体现了女性在婚恋中的陪衬地位。

反观《劝导》,女性在婚恋中的地位则大有不同。首先是主人公安妮,她在感情上不再是唯唯诺诺听从温特沃斯决定的角色。在温特沃斯在迟疑时,她会勇敢地主动接近温特沃斯争取这份爱情。安妮之所以最后能收获温特沃斯的爱情,与她自己主动争取这份爱情是分不开的。从安妮的塑造上,可以感受到奥斯丁此时也认为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般追求爱情,在爱情中女性也有主动争取的权利。如果说安妮代表的是女性可以主动追求爱情,那么克罗夫特夫人则代表着女性在婚姻中应有的平等地位.在克里夫托少将租房子时,对于房子、出租条件和赋税等问题,克罗夫托夫人提的问题比海军少将提的还多,显然克里夫托夫人比他更懂生意经,更加精明能干。可见,克罗夫特夫人拥有积极参与处理家中事务的权利,她在婚姻中绝不是陪衬而代表着这个家庭的重要一份子。另外,克罗夫人的平等地位在驾马情节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于丈夫并不是盲目服从,而是在旁辅佐、适时更正丈夫的错误。

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女性在婚恋中地位的崛起。在《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在她与爱德华的婚恋关系中更多的是一种从属被动地位,从而也可以反映簡·奥斯丁对于女性在婚恋中从属地位的赞同。而《劝导》中无论是对于安妮还是克罗夫特夫人的塑造,表明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婚恋的陪衬,体现了女性在婚恋中应有的平等地位。这两部作品明确地表明着简·奥斯丁对于女性在婚恋中地位由从属到平等的巨大转变。

四、结语

当今社会由于竞争激烈,人们在追求快节奏的同时,忽略了很多温情的东西,当今社会婚恋的幸福度越来越低也与之相关。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给予当今社会婚恋幸福与否的读者一些参考和借鉴,并留与一些反思的空间,希望在物质至上的今天可以保留一些当初对于恋爱和婚姻的真诚和理想,适时反思,不忘初心,对爱情和婚恋依旧向往,勇敢追求。

参考文献:

[1]William Austen-Leigh, Richard Arthur Austen-Leigh.Jane Austen:Her Life and Letters;A Family Record[M].London:Forgotten Books Ltd,2017.

[2]简·奥斯丁,武崇汉(译).理智与情感[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简·奥斯丁,苏丹(译).劝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朱虹.简·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斯丁婚恋观转变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