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辨赏能力的培养

2017-10-21黄东海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论文培养

黄东海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辨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通过诵读经典、情景教学、比较甄别提高学生辨赏传统文化的能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论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辨赏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包蕴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尤其是“文革”十年的影响,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对淡化,诸如《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四书五经》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在人们的脑海里逐步被遗忘。

近几年来,广西桂林市永福县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在全县中小学推广诵读《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三字经》等古诗文,举办全县教育系统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班、孝亲尊师文艺晚会、万人经典诵读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向家长、社会延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辨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积攒了一定的经验。

辨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在鉴别和赏析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吸收、领悟感受的能力,从分析的角度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最后达到自我践行的目的。我觉得在学校教育中,教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辨赏能力主要还是靠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就成为提高这一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语文教学,提升师生素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辨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呢?经过几年的探讨和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1 在诵读经典中让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感受,是培养学生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桂林市永福县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晨会、课间操、早读等时间让学生诵读经典,效果很好。而在课堂上,语文教师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其实,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语文教材中都编入了不少的优秀古文和美丽诗词。怎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践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反复诵读以后能够判断它的是與非、美和丑、好与坏。当然,经典诵读并不是一挥而就、一说就行,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让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把优秀传统文化深记入脑,在感受中不断辨别和赏析。如,在指导学生诵读曹操的《观沧海》时,就应用坚定、有力的语气,读出诗人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气势和诗人统一国家伟大抱负、奋发进取、壮阔胸襟的豪放激情。在指导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要读出伟大诗人开阔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誓大愿;读杜甫《石壕吏》时,则用忧伤低沉的语调,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不愿离开但又不得不离别的悲伤之情,明白当时黑暗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腐败。如能体会到这样深度,学生既充分理解了课文,又能辨赏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丰富内涵。

2 在情境教学中给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情景教学就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通过“感知—理解—深化”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情景,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

一方面可以在新课导入前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新课导入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具有新鲜感,引起学生好奇心。如,利用古代一些名篇名句、《弟子规》里面涉及的故事、学过的优美古诗词等内容导入课文,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就能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辨赏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分析到父亲攀越栅栏帮我买橘子的时候,可以利用我国《二十四孝》的故事《扼虎救父》编排一个简短的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体会古人如何行孝的同时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联系课文后学生就会领悟到父亲对自己的舔犊之情。

第三,对于课文中一些非常经典的古诗文、古文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灵活运用教材,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内容熏陶学生,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自身的辨赏能力。

3 在比较甄别中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教师可利用课本教材跟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鉴赏与甄别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实质。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逐渐了解、逐步认识到最后认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明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才会对传统文化逐渐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辨赏能力就会在自觉学习、探知、感受中得到不断提高。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课本教材中一些蕴含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语句,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智、信、忠、孝、礼、义、廉、耻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讨论、学习、提问、反思。如讲授《岳阳楼记》时,就让学生赏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樂”的的高尚情操;讲授《出师表》时,就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抓住这些思想内涵的理解,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辨赏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再次,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注意分请主次,不可牵强运用和喧宾夺主,应根据课文内容自然联系渗透,更要注重吸取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地引导学生理性掌握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辨赏能力,让学生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

广西永福县教育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 54189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论文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