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2017-10-21李桂梅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

李桂梅

小学品德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新课改的现实需求,它对思品教学界的科研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而言是一场新的挑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由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与生活点滴相结合的衔接者;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以及小学生的品德实际,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情景活动;要求教师以快乐和兴趣教学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与社会实践相关的体验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本文从现今小学品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回归社会生活引发小学品德课新探索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课堂;以实践为中介;润德无声;审视特点

“育德无小事,生活即课堂。”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践行品德操行,甚至拥有广博的胸襟,是现今小学思品课教师应引导小学生逐渐形成的视野以及养成的习惯。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应将教材上的品德基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挖掘、发现、总结、思考生活创设有效的震撼的情境,让学生在观摩、再现、表演、感悟、体会和讲述的仿真实地体验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生活点滴的品德感悟中生理与心理双重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把生活中的社会课堂资源与我们的小学品德课堂相结合,值得一线教师的认真思考。

1 现今小学品德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校内课堂与社会课堂相脱节

认真观察现今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多只注重思想品德基本知识内容的灌输与教授,内容讲解照本宣科,教学举例照抄照搬,课后练习形同虚设,与现实生活的点滴完全脱节。学生彻底沦为教师“复读机”播放下的收听者,听后即过,听后即忘。

1.2 品德教学多注重灌输而非主体交权

传统的小学品德教育一直为训导式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领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的思想品行的自我塑造,学生很难在枯燥的空洞的教材文字中找寻学习的兴趣点,以及与生活相挂钩的认同感,因而降低了品德教学课程的质效。

1.3 教学内容老套繁杂,缺乏针对性地生活教学。

小学的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存在着庞杂和老套等问题,多为千篇一律的教学:听课、讨论、报告,少有特色,缺乏生活气息,缺乏让学生们感同身受的触发点,学生提升与生活挂钩的品德操守的针对性不够强。

2 回归社会生活引发小学品德课新探索的有效策略

2.1 依托生活点滴,有效衔接教材,寓教于用。

小学开设的这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课程,教材的编写来源于对生活实践的归纳总结。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依托生活点滴,有效衔接教材,寓教于用,在每一课时的教材内容引领下,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播放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行塑造的视频或者动态图片,让学生在观摩中自觉体会、领悟、感受、思考以及课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普及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国情社情、科技支农帮扶、传统道德道德文化。并通過类似走进敬老院“尊老爱老”活动;普法宣传活动;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美化社区大扫除;校田地参加劳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观察、生活服务的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2 审视小学生特点,创设情境润德于无声之中。

小学思德教育应以增强学生体验为课程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手段,在具体教学中以仿真情境创设为切入点,以类似于“我是文明小公民”的主题活动为突破点,以教材思德内容为关键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心中,达到润德于无声之中的效果。一线教师应坚持“思想引领、有机融合、实践体验”的教学思想,有效发挥思德学科特点、有效把握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意志力较差、情感丰富等特点,有效衔接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以品增智,以德育美,以劳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向快乐出发,引导学生以实践为中介形成正確的价值理念。

道德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道德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讲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怎样让文字性质的品德课变得更让学生喜欢,变得更让学生快乐是核心素养理念所提倡的。要向快乐出发,引导学生以实践为中介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社会课堂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发,甚至引起学生的再思考、再领悟,并通过分享交流社会实践心得感受的方式,将相关的德育活动总结内化为在实践当中形成的与天性相近的稳定品质,这也是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本质。良好的道德品性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反复教学训练才完成的。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良好德行的引路人,做学生正确实践的引路人,培养广大小学生为掌握文化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现代化小公民。

3 结束语

中国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体魄健全的中国公民,更是培养思想健康的中国公民。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是由学而得之,习而得之,学而时践而得之,是教而有之,化而有之,因教化熏陶而有之。因此,要关注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品德素养的培育,回归社会生活以引发小学品德课新探索的有效策略:依托生活点滴,有效衔接教材,寓教于用;审视小学生特点,创设情境润德于无声之中;向快乐出发,引导学生以实践为中介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张玉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09):127-127.

[2]董飞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209-210.

[3]王昆.设计有效活动,提高课堂实效--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活动设计[J]. 读与写:上,下旬,2015(09).

[4]周静.平等交往中生成与感悟,知识和情感有效融合--小学品德与社会《从一滴水说起》的教学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4(09).

[5]陈道玲.回归生活引发探索——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2012(04).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学校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123100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
《不忘屈辱》教学后记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悟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热闹,还是要实效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小学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让品德课堂的评价语具有“德育温度”